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史博览》2010,(3):11-11
<正>刀使用频率:30%威力指数:黑泽明以武士片名动天下,他的电影主角刀不离手的有三部:《七武士》、《大镖客》、《椿三十郎》。玩刀玩出轨的是椿三十郎,他与官府打手的决斗让人瞠目——漫长的对峙,猛然双方齐动手,  相似文献   

2.
正《切腹自杀?日本人没你想象的那么英勇!》上吊、服毒、割腕……自杀的方式有千万种,日本人为什么非要选择最痛苦的切腹自杀?首先,刀是武士的象征,用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更符合武士的身份。其次,在日本人心中,  相似文献   

3.
《坎特伯雷故事集》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武士犯了重罪,国王把他交给王后处置。王后问:“什么是女人最大的心愿?回答得不好就砍掉你的脑袋。”据说武士最后给出的答案经全体贵妇讨论,一致认为正确:“女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爱她。”  相似文献   

4.
《梁书·刘显传》点校匡补熊清元中华书局点校本《梁书》之《刘显传》述刘显之仕历,有云:五兵尚书傅昭掌著作,撰国史,引显为佐。(天监)九年,始革尚书五都选,显以本官兼吏部郎,又除司空临川王外兵参军,迁尚书仪曹郎。……出为临川王记室参军。建康平,复入为尚书...  相似文献   

5.
一,爲《通鑑》作注之史炤。字見可,眉州眉山人,博古能文,乃嘉祐、治平間眉州三卿之一史清卿之曾孫。曾任右宣義郎監成都府糧料院。所著三十卷《資治通鑑釋文》是今見最早的注釋《通鑑》之作  相似文献   

6.
<正>《姿三四郎》1943年讲述"小子精神"主演:大河内传次郎、志村乔、菅井一郎、滕田进黑泽明33岁拍摄了这部杰作,讲"武魂"和人生的共振,一个柔道天才的成长。愣头青的"小子"始终不成熟,但就是这不成熟造就了武术,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尤其是对武士精神的再现。  相似文献   

7.
刘盼遂先生名铭志,盼遂是他的字。河南息人。生前长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是师大中文系著名的教授,也是我国文史界著名的学者。他的论文集《文字音韵学论丛》大都有创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专著如《段王学五种》(包括《经韵楼集补编》、《段玉裁先生年谱》、《王石臞文集补编》、《王伯申文集补编》、《高邮王氏父子年谱》)是研究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重要的参考资料。他对《论衡》、《世说新语》、《颜氏家训》等著作注释的研究时间较早,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就有论文发表,解放后1957年出版的《论衡集解》是学术界熟知的他的一部名著。  相似文献   

8.
万斯大(1633-1683),字充宗,又作统宗,别号褐夫,时又称跛翁,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是万泰的第六子①,浙东大儒黄宗羲的及门弟子。他专研经学,今存经学著作有五种,合称《经学五书》②。这部《经学五书》,依其内容,可分为三类:(-)《周官辨非》,专辩《周官》一书的真伪和成书时代。(二)《学礼质疑》、《仪礼商》、《礼记偶笺》三种,论辨和勘正礼书中的字句、仪节、制度等。(三)《学春秋随笔》,辨正前人诠释《春秋》的缺失,并阐明孔子的书法。斯大的经学研究,他的老师黄宗羲有相当高的评价,宗羲说:“学不患不博,患…  相似文献   

9.
重释民间故事的重复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重复律与口头表达 重复是民间故事的叙事规律之一。钟敬文先生曾注意到民间故事的这一特征: 民间故事在情节上,往往采用重叠反复的形式。比如《蛇郎》故事,爸爸受了要挟,要把一个女儿嫁给蛇耶。他回家后,便问七个(有的说五个或者三个)女儿,谁愿意嫁给蛇郎?同样的问话和答词,重复了六次,到第七次,最后的女儿的答词才与前不同。至于同样或类似情节的问答重复两次或三次,就更常见了。这是口头文学的特点。但是有些记录者嫌累赘把它删去。这就损伤了原来艺术的特色了。  相似文献   

10.
龚三齐,黄梅县酒港区龚上头人。关于他的出生年月有三种说法:一说是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左右。二说他生于清乾隆末或嘉庆初。三说他生于道光年间。龚三齐的生卒虽不清楚,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却代代相传。他从小就爱好采茶戏,先学小旦,因嗓子不好,铺堂后改唱小丑兼司鼓板。他主攻茶衣丑,演得出色的有《毛子才》串戏中的毛子才、《杨驼子讨亲》中的杨驼子、《菜刀记》中的魏大算、《血掌记》中的皮赞,摆在五也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拿手好戏有《讨学钱》中的张先生、《瞧相》中的曹大相、《湘子化斋》中的丑和尚等。特别是毛子才好赌…  相似文献   

11.
谢川陵 《旅游》2010,(5):42-45
记得有这样一首俳句,写于城堡主塔内,凭借记忆大概如此: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武士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非常大,人们对企业异常忠诚,害怕失去集体和信誉。只要够忠诚,即使是一条狗,也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这并非一句骂人的话,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25年,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上野英三郎去世后,他的狗每天都要去涉谷车站等他,甚至教授的亲人把狗送到了很远的浅草,  相似文献   

12.
才进先生说他编撰了一本《三湾史略》,我竞贸然提议书名是否酌改为《三湾志隅》。数日后,他将装钉成厚厚一册的《三湾史略》打印手稿送给我征求意见。一本记述乡土之书,竟然有三十余万字,已在我意料之外。翻阅之后,又深为此书内容之丰富、论事之深广,文笔之流畅所吸引,随之反思日前提议之不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中世禅僧的日记揭示了五山禅僧日常阅读和修养形成的细部,可以作为展示汉籍接受的新材料。义堂周信的日记《空华日用工夫略集》展示出五山禅僧接触汉籍的多种途径。但禅僧的宗教身份限制五山诗僧对不同种类汉籍的态度,由此形成以内典为主、外典为辅的阅读结构。而五山禅僧面对禅林内部的开讲对谈往往重在讲解戒律清规,严拒外典;面对武士贵族则以儒典为主,扮演着教化武士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17,(6)
<正>墓志详记艾演的上三代,即任"将仕郎、守杨州杨子县令"的曾祖父艾钦泰。在《新唐书·百官志一》载:吏部"凡文散阶二十九:从一品曰开府仪同三司,……从九品下曰将仕郎。"在《新唐书·地理志五》载:淮南道"扬州广陵郡,大都督府。本南兗州江都郡,武德七年曰邗州,以邗沟为名,九年更置扬州,天宝元年更郡名。……县七:……扬子,望。永淳元年析江都置。"在《新唐书·百官  相似文献   

15.
《东坡苏公帖》石刻(以下简称“苏帖”),原在杭州西湖畔,高118厘米,宽63厘米,两面刻,按顺序刻有《寄题与可学土洋州园池诗三十首》、《中山松醪赋》、《买田帖》、《阳羡帖》(《阳羡帖》常被称作《楚颂》或《桔颂》。每面文字分作五截刻,第一面第一截前还有文字两行:“久不作小楷,今日忽书此一纸。元丰七年十月六日,宜兴舟中。”紧接此,第三行有“熙宁九年三月四日,东武西斋”十二字,第四行有楷书“东坡苏公帖”五字。除前述两个年款外.《中山松醪赋》后署“元佑九年二月甘三日,中山雪浪斋书”,后有小字“党文宝摸刻”五…  相似文献   

16.
彭翼仲(名诒孙,字翼仲,1864~1921年)是北京社会的一位著名报人。他在1902~1906年之间,创办了三种报刊,即《启蒙画报》、《京话日报》、《中华报》。三种报刊有其各自的宗旨:《启蒙画报》意在开启童智,《京话日报》意在开启民智,《中华报》意在开启官智。三报馆址均在同处,即前门外五道庙路西。以一人之力而创办三报,且均获成功,深具影响,在我国早期报人中其例罕见。学术界对他作出这样的评价:”清末维新运动一个极有力人物”,”知名全国的爱国报人、北京报业的先驱与巨擘、清末北京社会中享有相当声望的闻人。”  相似文献   

17.
苏鹏力  陈飞 《文博》2006,(4):84-87
剑及剑术的兴起(一)剑是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带用以自卫防身或进行格斗,可斩可刺的兵器,自古以来就和刀、矛、戟、矢并称为“五刃(五兵)”《说文》曰:“剑,人所带兵也。从刀佥声。”《释名·释兵》解释:“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  相似文献   

18.
环首刀以环形柄首为明显特征,它起源于先秦,两汉形成基本格局,影响所及,三国直至唐代盛极一时。时代变迁,环首刀退出历史之后,长期湮没无闻,并没有如古代的剑那样受到重视。20世纪50年代曾经有短文为书刀正名,进入80年代研究开始出现新面目。杨弘先生在《刀和剑》中对汉代环首战刀的诸多方面作出简要的论述,所及环首刀的战场应用、长度、装饰等,他的观点在《古代兵器通论》“秦汉兵器”中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上读法——上古典籍读法之谜郑慧生一、从春秋时代一则谜语说起《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晋国绛县一位老人,自称自己的年龄是:“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这就是说,他活过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日,但最后一个甲子...  相似文献   

20.
从《交锋》、《变化》到《中国的新革命》,凌志军试图给这个时代下结论“在中国,历史以三十年为极限,我们不可能知道三十年以前的事。”王小波在他的小说《未来世界》中断言。然而,对凌志军来说,如果没有三十多年前、乃至四十年前的那些事,他或许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