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张舜徽论清代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舜徽赞赏清代学者的通人之学,表彰扬州学派治学能“创”能“通”,这对打破学术研究分工太细的狭隘现象,是有现实意义的。他还总结了清代学者实事求是的治学之道,认为是比较接近科学的方法,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张舜徽评判清代学术的治学趋向,分为“清初”、“乾嘉”、“道成以下”三个时期.赞扬清代学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张舜徽还对清代学术有关的史实和学术界尚存争议的问题,进行了精细考证,突破前人成说,提出己见,充分显示了他的朴学功底和严谨的学风。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是20世纪国内对清代学术史进行系统总结的第一人。在论清初学术时,章太炎彰显民族主义旗帜,以是否具有民族气节为准绳,赞扬王夫之而贬低黄宗羲。对清中期学术,章太炎毁誉参半,反映了他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他还将乾嘉学者划分为吴、皖两派,并旗帜鲜明地扬皖而抑吴。对晚清学术,章太炎贬低魏源、龚自珍等今文经学家,而赞扬俞樾、黄以周、孙诒让等古文经学家,突显了他关于学术与政治的立场。尽管章太炎研究清代学术史也有不足,但他在研究中所持的开拓精神、关注现实及民族命运的情怀,都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的传承与启新--冯尔康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尔康先生的治学,既承继了中国史学的优秀传统,又在新时期史坛中,大力推动并开展了社会史学的研究,为近20来中国史学界极富开创性的学者之一。他在清代政治史、社会经济史、史料学和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史,尤其是社会史研究领域,均做出了较大的学术贡献。他在理论创新和具体研究中所形成的开拓性、包容性、前瞻性的治学特点,尤具学术魅力,启人新知。  相似文献   

4.
今又经乌“,历来被称为封建地主阶级的L变哲学。在两千多年的儒学发展和中国社会进分中,今文经学的经典著作《春秋公羊传》,曾因其蕴含的微言大义一度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而盛行一时,也因其中所在多有的“非常异义可怪之论”不尽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而被弃若做展。清代乾隆平后期,今文经学在沉潜千余年之后重新崛起,并且由学术而政治,在清代中卜’一出现的经世思潮以及其后志士(人进6j的变法改革实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被称为有几个文经学健将的刘连禄,在今文经拿更尖的过母巾.起了不容忽汉的重要作用。(-)刘逢…  相似文献   

5.
房德邻 《近代史研究》2012,(2):100-114,161
康有为于光绪十二年(1886)前后写的《民功篇》和《教学通义》受到今文经学家龚自珍的影响,表现出某些今文经学观点。光绪十四、十五年康在京师进一步转向今文经学,这是受到了喜好今文经的当朝权臣翁同徘、潘祖荫等的影响,也受到了廖平所著“平分今古”的《今古学考》的影响。光绪十五、十六年之交康在广州会见已经转向今文经学的廖平,受廖平谈话的影响,他完全转向今文经学。随后康在弟子们协助下写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这“两考”没有袭用廖平的《辟刘篇》和《知圣篇》,因为广州会见时廖平并没有给康看过他的“两篇”。长期流传的康“两考”抄袭廖“两篇”之说乃是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6.
杨向奎在晚年,用十年时间撰写了总计350万字左右的八卷本《清儒学案新编》,该书具有清代学术思想史和清代学术思想史料选辑的双重作用,由此可窥见清代学术思想发展的渊源及流派。杨向奎赞扬清初学者治学的博大精神,认为他们都具有学究天人,自立门户的特点,可比先秦诸子。杨向奎还重点对纵贯清代二百多年的显学——乾嘉学派进行了深入研究,他高度评价乾嘉学者的学术成果并盛赞其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杨向奎同时认为与乾嘉朴学派之考据并起的,有常州学派之经学,这两派,如双峰对峙、泾渭分流,至清末不衰。  相似文献   

7.
从魏源《老子本义》看清代学术的转变罗检秋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在学术领域影响深广。他不仅在经、史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清代学术格局的改变和晚清诸子学的兴起作出了贡献。他是著名的今文经学家,同时他也研究过先秦诸子,撰写了《老子本义)》、《墨子注》、《孙子...  相似文献   

8.
阮元与清代今文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元在清代学术史上主要以考据学成就而著称。但是,他与今文经学也有关联。他不仅为庄存与和孔广森等的著作作序表示推许、予以资助出版,而且与凌曙、龚自珍等保持了密切的接触。他在学海堂中明确表示尊重何休及其学术。这是因为:一方面,清朝统治者赞许今文经学;另一方面,乾嘉汉学盛极而衰并遭到了攻击。阮元兼容今文经学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今文经学的兴起和光大。  相似文献   

9.
清代今文经学与主流意识形态程朱理学的关系耐人寻味。从学术脉络看,清代今文经学家与程朱理学的关系前后有较大变动。庄存与、刘逢禄、宋翔凤等主今文而不废理学,兼尊意味甚浓。龚自珍、魏源长于经世,不满于理学现状,但不一味否定。戴望、王闿运、廖平则对程朱理学表现出明确的反叛倾向。康有为出入理学,援西学注《四书》,力图扬弃与改造程朱理学。今文经学家对程朱理学的看法,从求复义理之常到言义理之变,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他们在政治思想上从谋求变法到变道的历程,既说明程朱理学渐失人心,又显示出儒家传统内部蕴含自改革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胡适是中国现代学术界最重视学术方法论的史家,一生致力于科学方法论的建设和传播,提出了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为核心的学术方法论。他的学术方法论既是以实用主义为指导形成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的宋学和清学中的方法作了继承发展。他认为科学方法无古今中外之分,中国学术史就是科学方法的演进史,程朱理学的科学方法开启中国近代学术之先河,清代朴学的治学更具科学精神。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应当继承宋代和清代学者治学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胡适对宋学和清学方法的批判性继承极大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的科学化进程;然而,又是唯科学主义的,只讲工具理性,不讲价值理性,未能揭示中国传统学术人文道德理性的精神,其学术得失对当代中国学术方法论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中期,云南边疆地区聚集了大批内地民人从事银矿开发,形成了在边疆地区有影响的移民集团。本文对矿民集团中最有代表性的茂隆银厂吴尚贤的事迹进行了研究。认为矿民集团是边疆移民的重要类型,其在边境地区的拓张,和当地土司、山地民族乃至外国朝廷皆发生了复杂的关系,深深卷入到复杂的边疆事务中,对清王朝的边疆秩序既有冲击和扰动,也有支持与合作。清王朝对其策略是将其纳入边疆秩序中,如矿民的活动对边疆秩序形成冲击时,就给予无情的打击。这进一步说明了追求稳定而非扩张是清王朝在西南边疆最基本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杭州在唐宋时期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是明末清初西湖小说的素材来源与情感寄托,而这在与后南宋时代的兴衰对比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与失衡。失落中的梦华怀旧情结,在小说作者的审美心理与创作动机中,以及杭州读者群的接受心境与审美情趣中是普遍存在的。这是明末清初西湖小说兴盛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钱澄之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诗人和思想家,其学术成就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高水平之一.所撰《所知录》载述南明隆武元年至永历五年之史事,皆其身历目睹,为南明重要史籍.因清廷禁毁,该书长期仅抄本流传,没有定本,且众多抄本互异,给校勘整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茶马贸易是中原农业民族和周边从事畜牧业的少数民族之间物物交换的一种互惠互利的经济活动。官营茶马贸易发端于唐代,兴起于宋代,在明代达到高度垄断,清初承明之旧,重新恢复和延续了这种特殊的民族贸易制度。本文引用了大量文献资料,着重论述了清代官营茶马贸易的恢复以及衰落并最终废止的状况,认为清代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是其废止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的直隶州曾相当普遍地出现于中国的大多数省份 ,其数量超过了元、明两代。清代前期 ,中央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明代施行过的复式三、四级政区层次被完全简化成单式的省 -府 (直隶州 ) -县三级制。而在简化层级的同时也实现了府的幅员的缩减 ,进行这一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增置直隶州。所以 ,直隶州的调整、变动成了清代前期行政区划改革中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夏燮以当事人身份所著《粤氛纪事》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却一直未受到重视.该书以记载太平天国与清朝统治阶级之间的军事斗争为主要内容,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生动具体地再现了清军将帅贪生怕死的丑态,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清军在战略上的失误,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清军将帅之间的矛盾,而这些都是在官方档案中很难见到的.因而该书的史料价值在许多方面远远超出了清方档案之上.  相似文献   

17.
清政府的倾覆,原因是多方面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成绩也很斐然,但笔仍觉得有补充研究的必要,其中对摄政王载沣的研究就是—个关注点。因此,笔不揣浅陋,拟在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以载沣的所作所为为考察对象,试阐述其在清王朝倾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周馥与山东黄河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晚清封疆大吏的周馥,对山东黄河的治理尤为重视。在治理前,他非常重视考察黄河水性,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水方案。治理黄河本身体现了周馥重视农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外国教会在华持有武装问题,晚清政府实行的是有限禁止政策。这种政策由不同层次的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构成。造成这种政策的表面原因是《大清律例》自身的法律弹性和近代中外大局下的政教互动关系,根本原因还是晚清时期国力孱弱,政府无能。实施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控制、维持中外相安、借用先进技术三个方面。该政策从1853年起步,至1908年成形,实施到1912年清政府灭亡结束。其中,以1901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两阶段相比较,政策呈现出类型由简单而丰富、内容由粗疏而详明、执行由松弛而严格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代”、“近世”,历史分期与史学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考察了古典时间名词“近代”和“近世”在清末民国时期词义的演化及其给中国史学近代化和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认为清末民国时期“近代”和“近世”词义的翻新 ,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时间分期法 ,促进了中国通史研究的近代化 ,促进了专门史、边缘史、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同时又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