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是对“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的研讨观点的综述。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学同样承担着西北地区的文学使命;民族精神和西部风情共同构成了西北少数民族文学的独特风格;了解、关注和研究西北少数民族文学,因势利导,对繁荣发展整体文学文化事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界定、民俗和宗教等概念辨析来确证民族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性质及学科地位,从而建构起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全方位的客观的批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3.
进入9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格外引人注目。"由不同民族的老、中、青年作家共同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队伍,业已成为我国文坛一支生力军;其文学作品的质与量,都达到了前所未见的水准。"(关纪新《塞风集》)在充分肯定少数民族文学已取得的成就的时候,对创作理论的探讨,显然也应当密切联系当代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实践,思考、回答和解决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问题。最近读到关纪新《塞风集)}一书,感觉到这本书在联系当前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实践,强化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当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的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结尾20年被文艺界称作新时期。新时期对中国文艺勃然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因文革遭受重创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重新完成热启动过程。此际满族文学扶摇腾飞,与各兄弟民族文学同步攀升;尤其是一批满族资深作家,壮心不已,抖擞精神,均有重要的作品奉献。  相似文献   

5.
严慧  庄森 《安徽史学》2014,(2):144-152
胡适文学思想的核心是进化论,认为文学进化有两条规律:一是文学的自然进化,二是文学的接触进化。文学接触进化论成为胡适考察中国文学发展的思想方法与价值准则,他提出:不同民族间存在不同的文学,民族间的文学没有互相接触、互相影响就会停滞不前;民族间文学只有不断冲撞融合,才能够不断推动文学的进化、发展。中国各民族间文学的接触、冲撞、融合,首先不断推动中国文学观念的演变,促进文学风格的进化;其次,促进了文体的进化,元代的杂剧、明清的白话小说就是民族间文学的接触、冲撞、融合而促生的文体;再次,促进中国白话小说繁荣,创造出中国文学史上明清小说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为了积累资料,开展研究,交流学术,每年分类编印《云南少数民族文学资料》若干辑,《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学概况》上册为第一辑。内容有:《佤族文学概况》、《崩龙族文学概况》、《布朗族文学概况》、《云南蒙古族文学概况》、《景颇族文学概况》、《阿昌族文学概况》、《傈僳族文学概况》、《拉祜文学概况》、《基诺族文学概况》和《白族文学史略》,约二十万字。这些“概况”,是我省各少数民族文学的总的概括,是解放三十年来我省民族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应辽宁省蒙古族经济文化促进会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朝阳籍老乡扎拉嘎先生于2000年9月15日、17日在辽宁省阜新市和省城作了两场尹湛纳希学术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尹湛纳希的生平业绩及其在蒙古文学史上的贡献,弘扬了民族文化。在1700名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认为这是一次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加强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8.
石曼婷 《神州》2013,(14):14-14
互联网络为少数民族文学拓展了新的生存空间,但对少数民族网络文学①的研究是中国文学研究诸领域中一个尚待进一步发展的薄弱环节。目前,专家和学者一方面侧重对网络与民族文化传播关系的研究;另一方面是综合性介绍、总结和展望网络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学。从整体上看,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研究成果数量较少,研究者也还未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文学的长河中,各民族文学都是在互相影响和借鉴中不断发展而走向繁荣的。  相似文献   

10.
一 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传统悠久、各具异彩的民族文学宝藏,这些无疑都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文学研究史上,历来只把汉族的作家、作品作为研究的对象;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则很少有人涉猎。之所以产生这种不平衡的现象,有其历史的原因(封建时代文人阶级、民族的局限性);也有现实的原因(十年浩劫摧残民族文化的恶果)。今天,作为民族文学的研究者,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给予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以应有的重视,并力促其繁荣和发展。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使民族文学的创作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同步并进;使民族文学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内有一个飞跃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于五月十日至六月底举办了民间文学讲习班。讲习班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文山州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山州文化局和文山州文联联合主办。参加讲习班的有壮、苗、瑶、彝、回、汉等各民族的学员五十三人。这些学员来自农村、工矿、机关、学校各条战线,是文山州民间文学的爱好者和民间文学工作骨干。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批判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批判意识关纪新(一)我们在一些有关的著述中,已经对少数民族作家及其作品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关联这个话题,做过较多的探讨,从民族作家和民族文学客观生成的各自场景中,认定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学从基本意义上说,总是该民族文化的派生物和组成...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社科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联合主办的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于九月二十日至二十九日在昆举行。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国家民委、北京、内蒙、上海、广西、湖北和我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州以及省直机关、大专院校、科研等有关单位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作家、诗人、民间歌手和民族文学工作者。召开  相似文献   

14.
时至今日,人们再也不会把民族文学的研究,只限于民族民间文学一隅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把各民族的作家文学置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民族文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正逐渐由民间文学向着作家文学转移。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重大转移。它的意义,决不只是为民族文学的研究开拓一个新的领域,而是为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的发展作理论上的跟踪;为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尽擂鼓助阵之职。  相似文献   

15.
八一年十一至十二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与丽江地区文教局、文联、民委,联合举办了民族民间文学讲习班,培训民族民间文学工作骨干。参加这次讲习班的有纳西、傈僳、普米、彝、汉等民族学员共49人,其中纳西族有20多人。讲习班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主要学习民族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学习有关纳西族的文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辑组编辑、毛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一书,八一年七月全部脱稿。全书约一百三十万字。目前该书已送交湖南人民出版社,预计一九八二年第一季度即可出版、发行。这部书是由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分工编写和翻译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极为丰富和珍贵的文学遗产,而在神话、史诗、长篇叙事诗方面兄弟民族的成就则大大超过了汉民族。兄弟民族文学的成就,解放后已逐渐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的重  相似文献   

17.
在清风细雨浸润、绿意尽染高原的七月,似乎没有比绿色更让我们感觉到一个季节给予我们的喜悦和希望。很显然,这是一个让人心存美好梦想的时节。而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第四届青海省土族文学研讨会在彩虹故里如期召开,让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就关心的少数民族文学话题进行深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我省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工作进展比较快,成果比较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仅举一些项目和数字为例:1979年至1980年,我们编写了云南二十二个少数民族的文学概况;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学者、专家和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已有四百五十篇之多;这几年,还出版了《西南少数民族风俗志》、《傣族诗歌发展初探》、《论白族神话与密教》、《少数民族文学概论》、  相似文献   

19.
周静 《贵阳文史》2009,(5):78-80
文学与民族精神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课题。文学与民族精神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意识形态表现,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民族精神常因文学而得以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学的魂魄,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昆明的纳西族文史工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举行座谈会,就如何由本民族文史工作者发掘整理和研究本民族文学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纳西族是一个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纳西族文学,无论是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都很丰富。解放前汉族的个别学者及外国传教士曾进行过一些搜集和研究工作。纳西族女作家赵银棠较早注意了研究本民族的文学。但是,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这一工作只限于狭小的范围。解放以来,纳西族文学得到了充分重视。许多汉族文艺工作者深入纳西族地区,在纳西族文艺工作者的配合下,发掘、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