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1月5日,郭德纲、于谦天津相声专场演出大获成功。于谦是郭德纲的捧哏搭档。他十二岁考入北京市曲艺团“团带班”学相声, 1985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曲艺团工作,但却有十几年不登台表演相声。那段时间里他忙于电视剧、小品表演,还到北京电影学院读了几年书,直到与郭德纲的合作,才把他的工作重心又拉回了相声圈  相似文献   

2.
褚雅琴 《古今谈》2002,(1):17-18
于谦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历史上名的民族英雄,深受百姓爱戴。于谦不仅功绩赫赫,而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官十分清廉,至今犹为人传颂不息。  相似文献   

3.
<正>明代民族英雄于谦1430—1448年间巡抚山西、河南两省期间,数次巡视沁水,整顿吏治,抚恤灾民,广兴教育,发展生产,巡视闲暇行吟留诗五首,现鲜有人知。于谦留诗除抒情明志外,字里行间更多的是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希望百姓生活富足的爱民情怀,彰显了于谦从封建士大夫走向民族英雄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于谦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也是一位永远令人景仰的民族英雄。他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卒于明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历任御史,山西、河南、江西等地巡抚,英宗正统十三年,入京为兵部左侍郎。第二年景帝即位,升兵部尚书,加少保。景泰八年,英宗复辟.他被诬陷致死,后归葬于杭州西湖西面的三台山麓。“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袁枚把于谦提到和岳飞同等的地位,并非“一己之见”。稍后的林则徐在《重修于忠肃公祠墓记》中写道:“维公纯忠伟伐,与岳忠武同昭天壤,千古以两少保称”。可见于谦在后人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形象。于谦的爱国思想,首先是和他的政治理想与抱  相似文献   

5.
正引子:重臣上疏,石破天惊明景泰三年(1452年),游击将军杨俊向明代宗和兵部尚书于谦上了一道奏疏。杨俊负责"巡徼真、保、涿、易诸城",是拱卫大明北部边防的重要将领。这份奏疏的分量不言自明,也让大明王朝这两位掌舵者,特别是堪称"救时宰相"的名臣于谦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此时,距离那场险些让明王朝山河倾覆的土木堡之变刚刚过去3年。而蒙古瓦  相似文献   

6.
于谦在明代景泰年间扮演重要角色,研究于谦不仅可以研究其本人以及中国传统士人忧国忧民、坚韧不屈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他研究明代英宗、景帝时期权力交替、政治风云。学术界对于谦做了系统而认真地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本文试图对其进行一下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7.
论于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于谦生命历程,有着四种境界。这正如《石灰吟》诗所云:“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在登上历史舞台之前,受过“千锤万击”的锻炼,步入仕途;在登上历史舞台之时,经受“烈火焚烧”的烤炼,铁骨铮铮;在登上历史舞台之巅,经受“粉身碎骨”的熬煎,成为人杰;在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终于“留下清白”在人间,永垂史册。于谦生命历程的四种境界,是其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并具有普遍社会意义——杰出人物生命历程,多历如是四种境界。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次,阎崇年先生应邀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于谦学术研讨会",会后,他应主办方要求写一篇关于于谦的文章,在文章中,阎先生引用了于谦的那首著名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按理说,这是一首早已家喻户晓的诗,直接引用就可以了,但阎先生是一个极其认真的历史学者,对于所引用的资料,都要查明出处。于是,他便开始查这首诗的原始出处,根据相关注释,这首诗出自《于  相似文献   

9.
杜正贞 《民俗研究》2009,(2):109-119
祈梦风俗的出现,既继承了古老的梦占传统,又是北宋以后科举制度日益重要、竞争日益激烈的产物。杭州于祠祈梦风俗的流行,伴随着于谦从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被逐步神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于谦与“梦”之间的故事,也被一层层地附会到于谦的传说中。《于少保萃忠全传》和《西湖佳话》等小说的流传,在于祠祈梦风俗的流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士人、官员是这一习俗最早的发起人和最主要的参与者,但晚明以后,商人、市民的加入,也使于祠祈梦的习俗和故事更加普遍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爱好     
丁杰 《文史月刊》2009,(8):59-62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有所爱好的。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如果爱好的是有益的事情,那爱好就会成为一种动力,就会促使你不知疲倦地去从事你所爱好的事情。假如到了这种地步,那是很可以帮助人们成就一番事业的。自然那也要看爱好的程度,如果爱好到了不知疲倦甚至废寝忘食的地步,估计那就离成功不远了;如果只是一般的爱好,想起来干一阵子,并不去下很大的功夫,那最终也只能是爱好,那就很难在你所爱好的领域里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11.
夜读于谦爱民诗文/周少汉凡是知道于谦是明朝的一位民族英雄的人大都是从学校历史课本上获晓的。是的,我还清楚记得40多年前那位白发苍苍的姓刘的历史老师在讲到蒙古族瓦刺部落南侵这个章节时,他很激愤地说,在明军溃败于土木堡之后,英宗被俘,朝内多数人主张京都南...  相似文献   

12.
杨挺 《文史月刊》2023,(1):21-25
<正>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代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永乐年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巡按御史、兵部侍郎、兵部尚书,追赠光禄大夫、太傅,谥忠肃。宣德五年(1430年)至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担任河南、山西巡抚十九年,赈灾安民,轻税养民,安边抚民,是明代官员中两袖清风、刚正廉洁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3.
钱国莲  项文惠 《文献》1998,(2):252-256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我国明代功勋卓越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都知道,慈禧太后虽然是清末近五十年里中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头上顶着国母“老佛爷”的神圣光环,骨子里其实也无非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和她的绝大多数臣民相同的娱乐爱好——看戏。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旅游纵览》2008,(8):88-88
<正>《旅游纵览》编辑部:你们好!我是一个爱好旅游的年轻人,每到假期都会集合一群驴友出去旅游。行走在异地他乡的山山水水,流连在情趣别致的民风民俗,疲惫的身心完全松弛起来,全然忘却了周身的劳累。短短的几天里,一群互不相识的年轻人相知相识,  相似文献   

16.
赵永春 《文史月刊》2010,(11):10-10
<正>明朝有名的廉洁官吏于谦,其《入京》一诗中有"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自述。现代人也常借用"两袖清风"来赞扬廉洁奉公的干部。这"两袖清风"与"廉洁"又有什么联系呢?  相似文献   

17.
采访最前线     
《华夏地理》2006,(8):186-187
“万里情缘火车牵”赵钢说他拍摄蒸汽火车的这些年来,最大、最意外的收获是居然当了一回红娘,促成了同样爱好蒸汽火车的英国人Rob和陈越红两人的美满婚姻。  相似文献   

18.
张群 《钟山风雨》2008,(3):63-64
如今,红色文物收藏方兴未艾,特别是在红军长征70周年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等纪念年的推动下,红色文物收藏更是吸引了爱好收藏的民众。日前,笔者就在南京芳草园书画院蔡志芳院长深锁着的保险柜里看到了三野领导谭  相似文献   

19.
想到冬季的哈尔滨,脑海里便呈现出一片白茫茫,冰天雪地,冷得直打哆嗦;对那些爱好冬泳者而言,透骨的凉是健身和跳水的黄金时节。每年冬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冬游爱好者与当地冬泳老人们聚集在一起,跳下刺骨的松花江畅泳。  相似文献   

20.
"詹大"这个名号在中国美术界几乎无人不知,但对于圈外人来说,却颇为神秘。今年已经76岁高龄的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不但身材高大,画也和人一般大气,因而得了这样一个雅号。黄永玉这样评价:"詹大很文雅。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喜欢听一点音乐,读一点书,谈一点文化上的见闻之类。他服装整齐,温文尔雅,房子里窗明几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