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魏小红 《丝绸之路》2012,(12):115-117
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文关怀、人的自由解放、人的价值旨趣集中蕴涵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架构中。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人学思想是内在契合的,它们的理想境界、思维路径和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以人学为向度来审视马克思政治哲学,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马克思的政治理想、政治实践和政治价值,从而回归马克思的思想全貌。在当代推进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应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人学向度彰显出来,在人学视域生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2.
朱宝信 《攀登》2003,22(1):35-39
卢卡奇重建的马克思哲学的社会存在本体论,通过对三十年代原苏联哲学界建构的具有明显自然本体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之自然主义,机械主义,客体主义和教条主义等严重缺陷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本真精神,但若与此后不久我国哲学改革所提倡的实践本体论相比,同显露出其由于未完全脱离近代哲学本体之实体性,本原性和事实判断性的影响而未充分彰显马克思哲学本体之关系性,本质性和价值判断性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治哲学"是对于有关公共目的、信念的理性判断和估价"①,是思想家对于人类政治生活所作的理性思考和应然性的判断。到目前为止,即使是最著名的百科全书,提起政治哲学,也大多从希腊哲学说起,很少提及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其实,历史上为西方思想家所注意的社会政治生活主题,也同样引起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关注,在保持和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这一点上,中西方思想家的主观愿望是相同的。只不过中国古代思想家以其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独特的理解,用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方式,建立起了颇不同于希腊、罗马传统的政治哲学体系。一、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4.
《攀登》2015,(2)
从古至今,西方政治哲学有其共同的价值关怀,即如何实现"人"的价值,如何使"人"存在于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中,而与孤立的"人"相对立的是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国家",因此,"国家"与"人"就成为西方政治哲学家们思辨的对象。本文中,笔者对西方政治哲学进行梳理,将西方政治哲学家对"国家与人"的认识归纳为三类,即偏向国家的整体主义哲学、以个人为核心的个人主义哲学、弱化国家与个人的基督教政治哲学。通过梳理,笔者发现西方政治哲学家们往往忽视了"国家行为"问题,他们大多只看重共同体应该在国家与个人之间倾向于谁,将他们看成对立的状态。根据鲍桑葵(Basanquet)关于国家行为方面的哲学理论,国家目的与人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实现最美好的生活,而国家行为则是实现最美好生活的手段,它使国家与人保持着互动、弹性的关系,并为西方政治哲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通过对宗教的批判确立了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即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思辨哲学批判的统一,实现了哲学研究范式的历史转向。哲学的历史转向并不是说哲学成为历史学,而是强调哲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内在关联,即哲学摆脱了纯思辨的性质转向对人之存在的历史性研究,历史学既是建立在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而将历史的事实、历史的逻辑和人之存在的历史性三者统一起来,超越了以往全部关于人类历史的学说,建构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解释模式——生成论的历史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6.
冯建辉 《攀登》2010,29(3):70-74
当代中国政府正面临着由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现代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这需要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予以学理性关注。社会层级结构理论是把握马克思哲学本性而面向中国问题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新范式,"权力至上"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对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具有深刻影响。因此,需要从改造深层社会结构入手,逐步改造传统社会层级结构,把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社会层级结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服务型政府和公民社会所构成的三维制约的社会结构,以推进当代中国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7.
周丽 《黑龙江史志》2014,(10):37-39
作为广义西方马克思学的代表人物,阿尔都塞与吕贝尔对于马克思学的解读必然有着共通之处,即都预设了两个马克思的存在,但这恰恰也是二者的差别所在。那么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马克思呢?对此,本人希望通过比较二人对马克思解读的异同来探寻马克思学的真谛,或者求索一种认清马克思学的方法,也唯有如此,我们今后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时间问题的论述,体现于其对实践、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之中。从实践哲学的视角来看,历史不过是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现实地生成的过程,历史的起源是非时间性的,时间就内在于人类历史之中。历史的时间性与时间的历史性都根源于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在马克思哲学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无疑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它甚至被看作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发源地"。学界由此十分重视对这部著作的研究,特别是近30年来,这种现象尤甚。但就笔者的眼界所见,学界对其"现实"概念的研究并不多。无论是从《手稿》这一部著作还是从整个马克思哲学来看,现实概念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践思维"是马克思哲学出场的主导路径,运用实践哲学思维关注现实才能真正实现"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实践反复证明,如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实践的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物质生产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随着物质生产实践的不断发展,"现实的人"的新需求不断生成、丰富,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变革。为此,如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新路径必将成为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朱熹的政治哲学是以天理观为理论基础的,天理观的核心命题是"理一分殊"。朱熹政治哲学包括仁义为先、以民为本、为政以德、君臣相辅等内容。朱熹政治哲学,成为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也包含合理成分,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邹亮春 《攀登》2014,(3):36-40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经典而又时尚的课题,本文将结合结构主义的历时性与共时性这一对概念系统。阐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转变。论证这一转变的哲学意蕴在于马克思走出“哲学”,着力于剖析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的社会形态的内在生产结构,并将这一“共时结构”作为逻辑本身呈现其唯物史观。这样将共时结构置入历史的时间之流中,在使得对历史的思考有了空间性反思特征的同时,也超越了唯心主义目的论历史哲学的思想赋予历史以目的必然性的逻辑。  相似文献   

13.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唯物观把"物"仅限定为"客观实在",与人、人的活动(实践)完全脱离,这必然使它丧失属人的现实性,成为一种向来为马克思所批判的抽象的、与世隔绝的"无"。这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它没有转变思维方式,没有像马克思那样按照实践思维方式去思维,只有把握实践思维方式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才能实现对"物"的科学理解,确立科学的唯物观。  相似文献   

14.
何伟纲 《攀登》2013,(5):42-45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领军人物柯亨后期致力于政治哲学问题研究,对当代自由主义者关于不平等的辩护进行了反驳,提出了平等主义的社会价值观。柯亨的政治哲学论证反映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主流思潮在正义、平等、民主等问题上的分歧和对话策略,对于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今日政治哲学之建设,不是全无根基的生造,而是必须立基于传统,在融合中西各传统的基础上,方能有所创新。在这样的视域中,对孔子政治哲学的再审视蕴涵着深根新芽之可能。  相似文献   

16.
绽小林 《攀登》2006,25(6):53-56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创新,就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运用和发展,就在于它提出了关于发展的新观念。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我国引入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起,中国共产党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及新一届党中央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经历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形成了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哲学解答。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17,(5)
在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史上,儒学对土族哲学世界的影响可谓深远。明代土族土司在承纳儒家政治哲学的基础上,逐步建构并完善颇具本民族特色的政治哲学观念。在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土族土司逐步形成了精忠报国的政治理念,随着这一思想的演变、深化,对土族社会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韩晓霞 《攀登》2009,28(2):35-38
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形式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永恒课题,马克思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对这个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内在逻辑线索。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马克思实践哲学史,就是探索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形式的历史。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是随着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断深入的,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对传统本体论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思想的扬弃过程,经历了一个从研究人的“自我意识”到人的“类本质”再到人的现实本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公平是人类发展中孜孜追求的理想状态。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从政治哲学视角出发来分析和阐释社会公平得出政治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核心,如何理解社会公平和政治公平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比较西方政党体制,要对政党体制的类型进行划分。类型划分则需要明确分类法的原则。而通过分类法分析,得出竞争性的有无是区分政党体制的标准,进而展开对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比较,划归各自所属的类型。最后,运用萨托利的"整体与部分"论来比较和推导西方政党体制政治哲学基础,进一步验证各自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