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文物保护技术中心文物调查室初步勘查了户县大王镇兆伦村,确认该地为一处规模宏大、延续时间长的大型西汉铸钱遗址。遗址主体位于与长安县交界的户县境内,分布在村及村北,距西安市25公里,南北长1500‘东西宽600米,面积约90万平方米。遗址南部为陶窑区、中部和最北部有建筑区、东部苍龙河古道一线及新河两岸为制范作坊和陶范残块分布区。建筑区发现夯土基址及“上林”、葵纹、云纹瓦当等大量建筑遗迹遗物;制范、残块分布区暴露多处钱范坑,有的陶范交错垒挂堆积厚达l-2米,残范大面积分布;钱范多为西汉五铁和新芬大泉五十、小泉…  相似文献   

2.
西汉石雕牵牛织女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9,(2)
陕西省长安县斗门镇附近,保存着两座用火成岩雕成的大型石刻圆雕,其一在常家庄村北,其二在斗门镇棉绒加工厂内,两者东西间距约三公里。据历代文献记载,这两座石雕是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发谪吏穿昆明池"时建立的牵牛织女像。  相似文献   

3.
1986年以来,陕西省考古所镐京考古队对首安县斗门镇东北地区进行大面积勘查,新发现西周时期宫室建筑群10余座。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其中最大的一座5号大型宫室基址的发掘,查明该宫室的夯土台基总面积为3393平方米。宫室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工”形,建筑总面积为2891平方米。宫室主体建筑居中,面积1357平方米。宫室主体建筑两端为左右对称的附属建筑。在附属建筑中共发现残墙28条。  相似文献   

4.
西周镐京附近部分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周镐京是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新建的都城,位于今陕西长安县沣河东岸的斗门镇附近,包括今斗门镇周围十几个自然村落。历经汉、唐迄今两千多年人为和自然的破坏,地面遗迹已无所存,但地下埋藏时有发现。  相似文献   

5.
刘德英  赵永利  李信  方华 《文物》2011,(4):31-32,96
1995年8月,在燕下都遗址10号夯土建筑基址东北8米处的断崖上,发现一暴露的灰坑,暴露出的遗物有铁胄札叶、钁等,随即对灰坑进行了发掘清理。现将发掘清理情况介绍如下。一地层堆积灰坑(Y95H1)距现今地表约0.5米。灰坑上部已被破坏。  相似文献   

6.
洛阳瞿家屯东周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发现有大型成组的夯土建筑基址、墙基、散水、给排水设施、池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建筑材料及少量的器物残片。主要遗迹现象均在一个特大型院落内,发掘者将这些夯土建筑基址分为二期[1]。下面结合相关的文献及考古发掘资料,着重探讨该组夯土建筑基址的第一期遗存,并对其性质进行初步的推定。一特大型院落内夯土建筑基址的分期及布局第一期是该遗址的始建期,也是繁荣期。从其整体布局来看,从南向北由两道东西向夯土墙将其分割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南面第一个庭院南北长约100米,在其北端发现了具有中轴性质的…  相似文献   

7.
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基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河南安阳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建筑基址分别于2001、2002年进行了考古发掘。两次发掘共揭露面积约8000平方米 ,清理出一座大型建筑基址的中、西部(约占该建筑的三分之二) ,包括主殿、耳庑、廪台、南庑、门塾和中庭等建筑基址。根据该基址在宫殿区的位置、宫殿建筑的结构、基址上的若干祭祀遗存、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 ,可推定为商代中期的宗庙建筑基址。  相似文献   

8.
李西东  何汉生 《大众考古》2022,(11):12-15+98
<正>空青山位于江苏句容下蜀镇,北距长江约8公里,属于宁镇山脉中的一座,高约310米。2018年曾发现散落分布的石翁仲、石马以及大量碎砖残瓦等建筑构件。2019年,考古人员对空青山片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古调查及勘探工作,发现了规模较为可观的地面建筑基址和地下墓葬,并在地表采集到大量灰砖建筑构件,初步确认该遗址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宋代高等级墓葬,地表墓园遗迹保存较好。墓园建筑呈中轴线对称分布的格局,墓葬位于中轴线的后部。墓园平面呈“凸”字型,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30米,自下而上大致可分为神道、墓仪石刻、墓祠(享堂)、拜坛、排水沟、围墙、墓阙、环庸及环道、地下墓室等。  相似文献   

9.
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周初甲骨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物》1979,(10)
1977年7—8月,周原考古队在发掘岐山凤雏村甲组建筑基址时,发现了大批甲骨文。这组建筑基址的时代是周初,它的性质,初步判定是作为宗庙之用的宫室建筑。有关建筑基址的情况,我们在本期《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发掘简报》一文中,已经介绍,这里不再重复。甲骨文出土于建筑基址内西厢房第二号房间的一个窖穴里,编号为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08,(11)
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甘肃礼县县城以东13公里的西汉水北岸,2006年发掘人型建筑基址一处。21号建筑基址位于大堡子山城内南端较高处,呈南北纵长分布在两级台地土层堆积之下,南北长107、东西宽16.4米,夯土致密坚硬。在东西两道夯土墙之间正中位置发现柱础石18个,表明该建筑中部有大型木柱支撑,周围夯土墙可能主要用来承重,应是具有梁架结构的两面坡式建筑。遗址中未见瓦片堆积,估计为茅草屋顶。该建筑结构相对简单,未见室内隔墙,地面未作处理,因此考虑到21号建筑应是大型府库类建筑。  相似文献   

11.
2021—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对偃师商城遗址Ⅲ号基址群开展了系列勘探与发掘,确认了该基址群内建筑基址的空间关系;探明了建筑基址的形制、规模和存续年代;证实该基址群外围没有围护设施。为该区域功能的深入探讨和偃师商城遗址的深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视角。  相似文献   

12.
挠力河口古代遗址(东安西二号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八五九农场东安西偏南1600米的挠力河左岸台地上。南距挠力河约200米,沿河左岸顺流而下约1200米左右入乌苏里江。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仅存有房基址,南北宽5米,东西长16米,面积80平方米,为房屋坍塌遗迹,  相似文献   

13.
1976年在陕西周原的岐山凤雏村发现的西周建筑群基址("甲组宫室[宗庙]建筑基址",下简称"凤雏建筑群"),是首次发现的成组的西周宫殿建筑遗迹,对于研究周代建筑史、探讨周代宫室制度,无疑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14.
登封观星台元代大殿基址是河南唯一一处经科学发掘的元代大殿基址,基址的位置、构建方法、包含物以及构件特征均表明其为元代建筑,是观星台天文观测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大殿基址的发掘,对复原元代天文建筑并揭示其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下冯商城内圆形建筑基址性质略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下冯商城内圆形建筑基址性质略析程平山周军东下冯遗址位于山西省夏县东下冯村东北,在遗址的中部发现了一座商代二里岗下层时期的城址,城址的西南角一带勘探和发掘出一群圆形建筑基址①。对于圆形建筑基址的性质,发掘报告未作推断。我们通过对圆形建筑基址及其周围遗...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在地处周原这一曾长期作为周人国都的陕西省扶风县云塘、齐镇境内发掘出一处保存基本完好的周代大型建筑基址,发掘资料《陕西扶风县云塘、齐镇西周建筑基址1999-2000年度发掘简报》及时发表(下文简称《简报》),徐良高、王巍先生著文《陕西扶风云塘西周建筑基址的初步认识》(下文简称《认识》)对该遗址各建筑部位名称及性质作出详尽的考订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等对龟趺山建筑基址进行了发掘。基址由台基、主体建筑和两侧登山路等组成。主体建筑面阔和进深各三间。中央有一幢石龟趺碑座。发现刻有契丹大字和汉字的石碑残片。据汉字碑文可知,碑上刻有耶律阿保机的历史功绩。该基址为辽太祖纪功碑楼。  相似文献   

18.
论郑州市小双桥商代前期祭祀遗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最近,河南电视台和一些书刊和报纸连续发表了郑州小双桥祭祀遗址的报导和文章,引起历史考古界人士的关注。小双桥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北20公里的石佛乡小双桥村西南的河谷台地上。遗址面积较大、东西800米,南北1200米,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在1989年和1995年先后两次发掘的18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商代二里冈上层白家庄期的夯土建筑台基、夯土基址、灰坑、壕沟、灶面、墓葬、祭祀坑等遗迹以及铜构件、石祖、石圭、特磬、原始瓷器、人骨架、牛头、象头、象牙、猪骨、狗骨、鹿骨、鹤骨、朱书文字(缸片)等遗物。其中遗址西部的夯土基址的性质与《礼记》中的宗庙相近,基址周围发现的铜构件,应是宗庙建筑的附属物,石祖、石圭、特磬应是宗庙祭祀的遗物;遗址东面的夯土建筑台基(“周勃墓”)可能是《周礼》中祭天“燔柴”的遗迹,台基顶部的红烧土堆积正是燔柴的文化遗存;遗址内面的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2005年12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建工程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处东周时期大面积的夯土建筑基址。发掘区位于瞿家屯村东南、东周王城南城墙外西南部,距洛河北岸约500米处洛河与涧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总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遗迹发现于一个特大型院落内,有大型成组夯土建筑基址、墙基、散水、排给水设施、池苑、暗渠、陶窑等遗迹。发掘区内出土大量的绳纹筒瓦、板瓦残片及精美的卷云纹圆瓦当、半瓦当、瓦钉,少量陶豆、陶盆残片,以及"五铢"、"半两"钱等。根据出土遗物,初步推测这组建筑遗存的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到西汉前期。从建筑规模及特点来看,此遗址应为一处战国中晚期的大型宫室建筑,属东周王城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1989至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宫殿区乙二十基址东南揭露出一组大型夯土基址,编号为F1~F8~①。其中F1、F2和F3分别被称为北排、南排和西排建筑,F4、F5、F6、F7和F8被称为中排建筑。发掘者称其为"丁组基址",并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