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文慈 《攀登》2002,21(5):89-91
住房二级市场(二手房市场)上联一级市场(新房市场),下联住房租赁市场,是住房市场开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推动住房市场健度发展,搞活二级市场是关健。  相似文献   

2.
深圳居民购物行为空间决策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柴彦威  林涛  龚华 《人文地理》2004,19(6):85-88
本文以深圳居民消费行为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通过构建购物行为空间决策的分析指标,包括购物决策因子偏好指数、认知度指数、购物因子评价指数等,从不同类型商品和不同商业中心地的购物空间决策角度,分析了深圳居民购物行为空间决策的主要因素及决策过程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出境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改变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善鸿  焦彦  杨钟红 《人文地理》2009,24(5):111-115
我国公民在出境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现状与日益强调国家软实力的国际竞争趋势,使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变得更为紧迫。然而,国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是一项持久工程,国家软实力的较量却在时刻进行。我国快速发展的出境旅游既向国民提出了提升文明素质的要求,也面临着急需即时改变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压力。本文首先对以往改变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误区进行了剖析,然后在分析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发生与改变规律的基础上,对旅游不文明行为改变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讨论,进而针对改变不文明行为的关键点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旅游纵览》2022,(1):12-15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文明旅游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不仅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甚至损害了我国游客的国际形象。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国内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原因,结果表明:(1)游客迫于群体压力或对外界信息掌握不足,选择从众,导致不文明行为扩大化;(2)景区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诱导造成游客行为失范;(3)游客过度追求个人利益,降低自我约束,打破文明行为规范;(4)旁观者效应导致责任分散,游客不文明行为制止难度增加。针对问题,笔者分别从提升游客个体素质、完善景区管理体系、建立游客诚信档案、引导媒体正面宣传4个层次提出游客不文明行为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6.
贾会青 《区域治理》2021,(29):168-169
加油站属于油品销售的主要经营场所,因为油品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及腐蚀等特点,危险度也较高,因此,做好对加油站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风险管理,包括进行质量、计量、重大事故隐患处理等的风险管理工作,是加油站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加油站正常安全运营无重大责任事故的关键保证,应通过事故成因理论,准确有效地管理人...  相似文献   

7.
汪佳 《旅游纵览》2024,(9):37-39
文章以新疆自驾游市场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理论进行探讨,分析了新疆自驾游市场的现状,并提出了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开发策略。首先,概述了新疆自驾游市场的背景和特点。其次,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研究,分析了消费者在自驾游市场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然后,通过对新疆自驾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不对称,有安全风险和服务质量较差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开发策略,包括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透明和可靠的信息、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及提升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等举措,以期推动新疆自驾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英 《神州》2012,(2):50+53-50,53
当前,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不文明离校行为一直困扰着各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不文明离校行为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毕业生离校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文明离校行为是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方面,应该标本兼治。"治标就是对表面问题加以快速的处理","治本就是从根本上对问题加以处理,促使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治标就通过种种外在的措施迫使学生放弃某种问题行为;而治本则是找出导致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心理因素,然后消除引起学生这种问题行为的种种心理原因,进而使学生从内心理真正认识到错误,不再犯错。  相似文献   

10.
李健智 《区域治理》2021,(33):275-276,296
我国是全世界烟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而且国家长期实行烟草专卖专营体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烟草专卖专营体制,构建适度竞争新机制的要求,烟草行业要构建完善适应适度竞争新机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始终坚守严格规范生命线不动摇,为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保驾护航.本文主要围绕烟草企业规范管理工作展开全面深入的...  相似文献   

11.
深圳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时空间特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以深圳居民消费行为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分不同类型商品总结出居民购物消费行为的频率特征、购物时段特征以及空间特征,提出了低等级商品购物的三圈层结构和高等级商品购物的扇形模式。本文还通过购物行为空间与居民属性的相关关系分析对居民购物消费空间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2.
北京王府井大街消费行为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德  张照  蔡嘉璐  朱玮 《人文地理》2009,24(3):27-31
根据对北京市王府井大街消费者调查所获数据的分析,以地块为分析单位从空间角度探讨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包括人流、停留人次、消费金额、人均消费金额等要素的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以及入口、回游、出口各阶段的空间特征,以认识消费行为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研究发现:总消费额与消费者人数的相关性远高于人均消费,显示了商业街经济活动以量取胜的现实;是否位于步行街区域及是否设有大型百货公司的影响在每个层面都得到了很明显的体现;另外由于公共交通所决定的出入口区也影响到了附近地块的商业表现。对出入口位置以及起始、回游、结束三地块消费者的人流分布的分析表明:位于起始消费阶段的消费者的人均消费额要远高于其他阶段。消费者的回游流动特点:①具有沿步行街区域由南向北的明显方向性;②相邻地块回游较为频繁;③步行街内部回游频繁,以外地区,特别是离主要出入口较远的北部区域鲜有人的活动;④大型百货之间的回游,特别是对面地块之间的互串较为频繁,最大的回游出现在新东安市场-北京市百货大楼。  相似文献   

13.
深圳居民服务性消费行为的偏好与空间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服务性消费在深圳居民消费结构这一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本文首先对深圳居民的服务性消费偏好进行了分析,其次将服务性消费行为大致分为餐饮消费、美容美发消费、体育健身消费及酒吧消费等四种类型,分别研究了各种消费行为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失效性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分析了出境旅游市场失效的现状及其根源,并提出解决出境旅游市场失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彭顺生 《人文地理》2007,22(1):53-5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广州市居民出行目的,并依据第一手资料,从游憩类型、游憩设施两个方面揭示了广州市居民的游憩行为特征。针对广州市目前游憩业在游憩设施、交通、游憩线路、服务质量、观念、政策导向、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于开发广州城市旅游资源、加强城市游憩设施管理与建设、搞好城市规划及构建和谐广州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雍正年间“开辟苗疆”的商业经济影响。“苗疆”开辟后,打破了“生苗”地区的封闭状态,清水江和都柳江水运通道得以开通,形成了黔东南的交通网,依托“两江”的航运之利,黔东南木材贸易日趋繁荣;同时,清廷在黔东南置厅设卫,安插屯民,以及大量客民的流入,促使了农村场市的兴起;在与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背景下,一批商业城镇在“两江”沿岸兴起,初步构成黔东南地区的市场网络,共同推动了黔东南地区的商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在中西商贸领域,频频出现由华商商业行会倡导的对洋商的"停交"抵制活动.该种抵制活动,通常源于洋商破坏商事惯例及交易则例、赖欠货款、欺行霸市等损坏华商利益的行为,有时也因华洋商人分割市场、侵夺商利的市场竞争而起.它其实是一种扩大化的华洋商事纠纷形态,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也成为华洋商事纠纷的一种独特解决路径.而其在中西商务交往过程中的实践和运作,从经济层面来看,是当时中国被强行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过程中华洋市场仇恨的一种表征;从法律层面来看,则是中国商人藉本土商事习惯法与洋商进行斗争的一种自救行为.  相似文献   

18.
新休假制度对我国居民出游行为的影响及旅游业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红 《旅游科学》2009,23(3):62-68
本文认为,新的休假制度将对居民出游行为产生影响:假日短线游增加,个性化、休闲化旅游成趋势,远程游将集中在假期、十一、春节、带薪年休假,而节日“小长假”将被亲情友情所“包裹”。旅游业必须转变观念,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完善旅游服务,改进营销方式,从而应对新的休假制度。  相似文献   

19.
蔡嘉璐  王德  朱玮 《人文地理》2011,26(6):89-97
本文通过比较2001年与2007年消费者行为数据,揭示出6年间南京东路消费者行为特征的变化。消费者属性的变化主要在于:消费者的年龄年轻化;居住地非本地化;整体收入水平略降低。消费者非空间活动的变化有:观光旅游休闲目的的消费者增多;路上时间明显缩短;消费者总体收入水平升高,但总开支降低;平均消费额降低,零消费比重增大,中高消费比例明显减少,年轻人的平均花费减少。消费者空间活动特征的变化主要在于:主要入口由原来的两个新增为三个;步行街西端总消费额和总人流密集的\"三角区\"消失,密集中心向中部转移;人均消费额的空间分布呈均质化态势;人均消费最高的地块从专业商店所在地块,转移到百货公司所在地块。本文最后通过变化系统分析图总结了消费者行为变化及其与宏观商业背景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