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按照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第一个对婚外恋展开全球调查的帕米拉·德鲁克曼的说法:"婚外恋几乎无法抵挡。"对这一"几乎无法抵挡"的诱惑,世界各国有不同的比喻。俄罗斯和以色列的比喻显得有点猥琐,俄罗斯人称之为"偷溜到左边",以色列人称之为"到一旁偷吃"。爱尔兰人和英国人则用足球赛术语进行比喻,前者称之为"越位",后者称之为"客场比赛"。法国人以浪漫著称,但对婚外恋的比喻却显得俗不可耐,叫"到其他地方瞧瞧"。  相似文献   

2.
正盐,是人类生活必需品,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存在让餐饮美食和人类生活更加精妙多彩。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系统展现了我国周朝时期国家管理机构设置、官职职责分工体系。其中有"盐人"这一官职,职责为"盐人掌盐之政令",当时国家所有事务需要的盐都由"盐人"统一调配。约2500年前,周王室因不同事务而  相似文献   

3.
张瑜 《神州》2013,(14):176-176
一、公民教育的概念界定(一)公民概念的梳理公民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公民"这一概念不仅历史渊源较长,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被赋予了不尽相同的含义。公民概念最早产生于古代希腊,古希腊的"公民"(polites)一词来源于"城邦"(polis),原意是"属于城邦的人"。公民是"参加司法实务和职权机构的人",是城邦中的少数。拥有参政权,对国家、社会的形成承担公共作用和责任,这一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形成于15世纪前后。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已完全超越了其最初的内涵,现在意义上的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二)现代公民教育的概念界定由于研究者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界定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4.
周星 《民俗研究》2015,(3):5-24
以汉语、汉字为主要媒介的汉文化,对于"人"的成长过程,经常使用从"生"到"熟"的隐喻性表述。通过详细梳理汉文化对"人"的"生"与"熟"这两种不同状态的描述,指出了汉文化对处在"生"与"熟"的中间状态,亦即所谓"半生不熟"或"夹生/半熟"状态的"人",也有着非常丰富的表象。在汉文化对人的"生"-"夹生/半熟"-"熟"等状态的分类中,内涵着汉文化的秩序及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五)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器具及其制作方法 "人是使用工具的动物"这句話,曾得到了馬克思的称贊。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別,就是人能劳动,也是因为劳动的緣故,才使人从动物——古猿的范畴中,发展出来。人类劳动是要使用工具的,不同时期的人类,使用不同的劳动工具,不同的工具决定他們的生产力,决定他們的生产关系,也因之有不同的社会組織。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汉语"教师"、英语"teacher"的不同文化内涵,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虽然指称意义一致,但"教师"体现的是这一职业在中国人心目中崇高的地位,是受到尊敬并有着人生导向作用的角色,这一点可以追溯到孔子对教师的诠释。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分工不同的工作,使信息提供者、激发动力者。这是由于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的主导作用即人人平等并不受职年龄、社会地位的影响。因此,在外语词汇教学中,除了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掌握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画家颜文梁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观点"色彩属于感觉,任何人可以辨别,非画家所独能,但画家所见有与普通人所观察者不同。"这说明培养一双与平常人不同的眼睛,才能在繁杂的自然环境中发现美的色彩,并把它表现出来。每个健康的人对色彩的感觉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个别的人对色彩的感觉有某些偏向,或者对于色彩有不同的偏爱。因此,画同一种物体,每个人画面的色彩显示是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关中方言中的"让人"和"瓤人"是不同的,"让人"的"让"在关中方言中可以读成[rang42]和[rang42],分别代表"责备"和"责备"之外的其它义项,而"瓤人"的"瓤"读作[rang42],是"耍笑、嘲弄、戏弄、侮辱"意思。  相似文献   

9.
李少兵  王莉 《史学月刊》2005,12(3):100-105
20世纪20年代,瞿秋白等人提出了官僚资本的概念.抗战胜利前后,共产党人有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提法.1949年建国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基本延续了此前的定论.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学者开始对"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作用提出不同看法.上世纪90年代至今,除深入研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扩张的过程和途径、国家资本如何转化成了官僚私人资本外,不少人认为就性质而言,"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实际上含有国家资本和官僚私人资本两重性质.  相似文献   

10.
《神州》2012,(22):22-26
随着各地2012年高考分数揭晓,高考状元也相继出炉。"年年岁岁炒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得炒作高考状元,尽管有些地区和学校明确提出不公布高考状元名单,但这几天打开电视、报纸和网络,各科高考状元甚至包括作文满分者仍然不期邂逅。不  相似文献   

11.
龚清  刘升民 《神州》2012,(15):4-5
《年轻的古德曼·布朗》是纳尼萨尔·霍桑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其中极富神秘主义色彩的隐喻和象征以及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使这篇文章显得深奥和晦涩。经典的文学作品都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它把过去的传统价值观念,同现在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共同指向未来的精神和文化追求。而经典的《年轻的古德曼·布朗》,自从问世后就被不同的学者解读过,并且不同的人有着迥然不同的见解,对于其主题也有许多不同的解析,但是从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来分析其主题的却较少。本文试图从《年轻的古德曼·布朗》的现实意义这一角度来分析其中的"人性本恶,人心向善"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2.
据秦汉文献记载,"北边"和"西边"地区称湖泊池沼为"海"。这一情形与中原人有关"四海"的观念存在某种内在关联,也反映了当时人的天下观和世界意识。有关"北海"和"西海"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和生态环境史提供重要的史料。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地理学乃至生态学研究者都应当关注相关问题的考察和研究,以拓展不同主题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3.
戈叔亚 《华夏地理》2002,(8):102-109
编者按: 春节后,接到戈叔亚的电话,他几乎是叫喊着告诉我:他在贵州找到了"24拐"!我把他的问题随便问了几个不同行业的人(非学者):"24拐"在哪里?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在怒江吧?或者是在澜沧江.许许多多的人,尤其是云南人对这条公路,大都是从书籍、杂志和报纸上得知的.50多年来,我们都没有亲眼见到这条路,但都相信了专家和媒体的"专业见解".实际上,不只是战后出生的人,甚至战争的当事者,也不全知道.于是,大家都错了.戈叔亚自嘲自己一开始就找错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巴黎童年     
"Paris Plages"(巴黎沙滩),巴黎人自己的海滩,棕榈树,太阳伞,甚至可以扬帆……夏天的巴黎犹如一个孩童,多变、顽皮而又充满活力,甚至是在翩翩起舞。这里不仅是孩子们的童年,更是整个巴黎人的童年……2007年夏天,我有幸成为中法《旅程》摄影项目的一员,赴巴黎进行摄影交流。这个项目以"旅程"为主题,通过穿越中、法社会和文化的空间,以影像的方式去开发"未知"的领土,去了解不同国家、不同自然景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通过镜头去认识人,关心人,表现人,实践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及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梳理区域史研究中关于"区域"界定问题的讨论,发现学界争论的分歧并非观察视角上的区别,而是对整体历史理解的不同,属于整体史观的冲突。当今学界对"人"活动的重视似乎是解决区域史研究中这一理论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记录中,中国农事器物被人为地赋予了诸多意涵,成为"天工"之技、"本土智慧"、"先进"科技、"民艺"乃至"平民历史"的载体。凭借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隐"之法,这些记录将农事器物纳入不同的范畴;在再现农事器物与人的关系时,不同的记录具有不同倾向。从器物环境到与人的关系,再到器物本身,对器物的"新旧"显隐记录,折射了时人对机械化的憧憬或恐惧,其实质是对科学技术的"信仰"或"质疑"。综观不同记录,一个理想的农事器物记录,至少是未忽视与"器物"相伴之"人"及其生活的记录。  相似文献   

1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三字经》中开宗明义的两句话,意思是说,人刚生下来,天性就是善良的;人的这种善性本来是差不多的,后来由于后天的教育不同而差别大了。孩子身上的一些缺点并不是从娘肚子里一生出来就固有的,而是因为受到后天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75,(5)
一、"宗盟类"注释 [题解]在盟辞的约辞中,凡有"事宗祀"("以事其宗")和"守清庙"("守二宫",即宗庙之亲庙和祖庙)之誓言者,均属于"宗盟类"。此类盟书文字清晰可辨者五百一十四篇,分别出土于三十四个坑中。约辞内容除了参盟人姓名不同以外,其余均相同。其中有一篇内容特殊,中有主盟人追述受命的词句和十一月甲寅等于支纪日字样,这一篇当为"宗盟类"盟书的序篇。此类盟书约辞的特点是参盟人表示要遵守以下几条誓约:一、不敢不诚心事其宗  相似文献   

19.
元朝在广西实行的屯田政策,产生了一批称为"撞兵"的人群,明初放弃了元朝在广西的屯田系统之后撞兵失去了作用。这些撞兵的身份发生分化,有的转为了民籍,有的就此脱离了国家控制,成为赋役体系之外的"獞人"。随后明朝发现广西的卫所规模不足以维持对广西的控制,便开始陆续增置卫所。洪武八年(1375),桂林的广西卫扩充为桂林中、右二卫。桂林茶洞、藤县五屯、宾州迁江等地的"獞人"都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身份的转变,但是由于自身历史传统以及进入卫所方式的差异,这个过程对不同人群而言有不同的影响和意义。洪武八年是一个标志年份,一部分"獞人"通过明初广西卫所增置的契机,获得了新的身份。  相似文献   

20.
黎进深 《黑龙江史志》2013,(11):261-262
幸福作为古往今来人们探讨的话题和追寻的目标,一直被视为永恒的追求和不懈奋斗的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幸福感已经不仅仅的表现为个人的心理体验,更受到来自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幸福又一次被媒体当做话题通过街头采访、随机调查的形式提出来,不同的人对"幸福"有各自不同的体会。是什么让人们对幸福有如此不同的看法?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幸福?本文试图从发展的角度系统梳理"幸福"这一话题的提出及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