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届修志在全国一些地方已基本结束,已经成书的一届志书,普遍存在着没有记载好“社会生活”的缺憾。目前第二轮修志已经起步,但我所见到的不少续志篇目,基本雷同于首届志书,而对人民社会生活的篇目及内容仍很少涉及。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志》共65卷100部分志近2000万字,已于1997年底全面完成编纂出版任务。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首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下届志书开始之时”的工作部署,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军区司令部于1998年3月联合发出《关于开始第二届三级志书编纂工作的通知》,河南正式开始了第二届志书的续修准备工作。在这两届修志高潮的间隙,认真总结首届修志经验,在理论上为第二届志书的续修奠定扎实基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试对首届省志编纂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回顾总结,以求方志界同仁斧正。一、省志编纂应…  相似文献   

3.
江门五邑侨乡首届修志获得较好成绩。至目前,已编纂出版《江门市志》、《新会县志》、《新会县志续编》、《台山县志》。《恩平县志》已通过省志办审定,准备付印。《开平县志》、《鹤山县志》因下限延伸,待增补续编内容后送审出版。此外,还编纂出版232部专业志、部门志、乡镇志,创办了年鉴期刊。首届修志虽然获得成功,但修志事业尚未有穷期。“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下届侨乡修志如何进行?借鉴首届志书的编修经验,现提出以下设想:  相似文献   

4.
由安徽省地方志学会主办的安徽“首届修志经验总结,续志编纂研究”学术研讨会于4月24-26日在安庆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省地方志办公室关于《安徽省第二届三级志书编纂工作细则》(讨论稿);总结首届修志经验和研讨续志有关课题。讨论认为,安徽首届志书总体上说是符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质量的要求的。但有少数志书部分内容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失误,尤其是“文革”的记述过于简略分散;人文内容较为单薄;  相似文献   

5.
<正> 修好新一届志书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志书是传世之作,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系,失去质量,也就失去了志书存在的意义。我们这次续志的基础和条件与首届修志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了,首届修志正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指出:“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到本世纪末,全国将基本完成首届修志任务,从新世纪伊始,即将转入下届志书的编修。为此,各省、地、市、县,特别是首届志书已出版的地方,从现在起,就要着手做好续修方志的基础工作。这是续修志书启动之前和启动初期的主要任务。下面分五个方面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7.
1998年,河南省在继续狠抓首届新方志扫尾工作的同时,又正式发动了第二届三级志书的编纂工作,从而将全省的修志工作推向了续修新阶段。一、进展情况河南省第二届新方志工作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993年。当时,鉴于部分进展较快的市地县已经完成首届修志任务,从有利于机构、队伍的稳定考虑,省史志编委会提出已经完成首届志书任务的地方可以编纂出版简志或短期志,并以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发布了文件。之后,一些市地县即开始了新一届志书的编纂工作,其中南阳地区于1996年出版了短期志(1986~1994年),新密市于1997年出版了短期志(1986~19…  相似文献   

8.
这次会议是在首届修志任务圆满完成,新一轮修志工作即将全面展开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我市首届志书编修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对新一轮修志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刚才,凤让同志对续修志书工作作了部署,希望各单位认真贯彻落  相似文献   

9.
历来志书就有收录图的传统。关于图的概念,传统志书主要是指地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实际上,图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概念。如今,图不但指地图(如交通图、区划图),还包括艺术作品(如篆刻、绘画)和摄影图片等,其中摄影图片在新时期修志工作中成了收录图的主体部分。 首届修志工作中,有些志书对图的收录并没引起重视。针对首届修志中图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0.
对续修和重修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了方志编纂史上续修和重修的具体情况 ,并指出 ,续修和重修关键取决于前志的质量 ,续修是方志编纂的主流。新方志的编纂也是如此 ,下届修志是续修还是重修 ,涉及到对首届志书的总体评价问题 ,而首届志书从总体上看是值得肯定的。因而下届修志主要是续修 ,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志书则要重修  相似文献   

11.
志书的质量是志书的生命,是志书的价值所在。要保证志书的质量,必须坚持全方位的质量标准。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发[2000]66号文件和区通志馆(区方志办)的要求,北流作为广西第二届修志试点之一,决定修编上限紧接首届《北流县志》下限1990年的《北流市志》(1991~2005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志》2004,(6):38-38
20 0 4年4月2 1日上午,黑龙江省政府召开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和地方志年鉴工作会议,副省长付晓光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何忠学主持召开,会上表彰了全省修志战线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会议期间,省志办举办了全省首届志书成果展。下午,省志办举行了第五届地方志协会的理事换届选举。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举办首届全省志书成果展$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大规模的首届修志工作各地现已完成或临近完成,志书续修工作随之提上议事日程。志书续修如何进行,如何创新,关系重大。笔者发表点意见,以求抛砖引玉。一、要重视理论准备一提到续修起步,不少修志单位的注意力就集中到制订计划、完善机构、策划篇目、收集资料等具体操作上,却忽视了理论准备工作,或者将理论准备简单理解成业务培训。修志界有一个共识,就是认为首届修志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促上马的,并认识到这是影响到修志走弯路及志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然而,经过首届修志十年来的实践,续修的理论准备也未必充足。主要原因,一…  相似文献   

14.
首届修志,从已出版的志书看,特别是早期出版的志书,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史实不准、数字有误、文表矛盾等“硬伤”。  相似文献   

15.
方志实体论     
这期方志论坛发表了张乃格的《方志实体论》和朱晓京的《新方志系统结构的优化》两篇文章,都是在议论第一轮新修志书的基础上,提出续修志书如何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方志实体论》指出:不能舍本逐末“将主要精力用于对事物的宏观概括”上,“强调地方志记述的主体是实体性事物”;《新方志系统结构的优化》则分析新修志书系统结构的利弊得失,提出优化志书结构的问题。这两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十分重要,关系到我们续修志书的编纂决策和编纂质量。同时,首届修志我们只能借鉴旧志,而旧志离我们相对遥远,时代差距较大;续修志书,却不能不吸取首届修志的经验和教训。欢迎大家踊跃参加对续修志书的研讨,欢迎大家参加议论首届修志的得失和借鉴意义,欢迎大家撰写这样有实例有分析有主张的研讨文章。  相似文献   

16.
随着首届志书的编修完成,续修工作即已开始。如果说,首届志书编纂工作的特点是实践走在前面,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边学边干边总结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方式不能再继续这样做了。续修志书应在总结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理论指导实践。因为经过近20年的修志工作,全国已出版了4000余部丰富多采的各级志书,造就出一批身经修志实践的方志行家里手。对于将续修的志书,我们应当从理论的高度来重新认识修志大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方志学体系,并应用于续修工作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28卷的《武汉市志》已于 1 999年全部出版。首届志书出版之日就是新一届修志的开始之时。为了更好地总结首届修志经验 ,为日后续修新方志提供借鉴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辑出版了《武汉修志二十年》一书 ,力图通过回顾首届修志的历程反映武汉修志工作的发展脉络 ,为进一步开拓新方志事业提供参考《武汉修志二十年》出版$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文献资料处@周建华  相似文献   

18.
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修志事业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息息永不尽竭的光荣事业”,“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当前首届修志即将结束,新方志续修已刻不容缓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何续修?笔者思忖再三,冒昧地提几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诸贤。篇目要创新篇目是志书的蓝图,其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志书的具体编纂质量。本届新编志书在篇目设计上基本上采用了章节体。这种篇目结构既继承了传统志书的优良传统,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创新,是与志书的记述内容相适应的。但是,内容决定形…  相似文献   

19.
目前,首届地方志编纂工作接近完成,新一届志书续修已经开始。回顾首届修志历程,我们虽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启动新一届的志书续修工作,我们仍面临不少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思考。笔者投身志坛十余载,经历了新编《花县志》的编纂过程,面临新的修志形势,现就对县(市)志续修的若干问题谈一点个人浅见,就教各位专家和修志同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陆续开展了新编地方志工作。至90年代未,大多数省、市、县完成了修志任务。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会议上指出:“方志事业要连续不断,代代相继。”“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目前,已完成首届修志任务的省、市、县编修续志在即。如何创新续志体裁,则是方志界亟待解决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