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莱芜长勺鼓乐与当地民俗相伴相生,在村落民俗活动中逐渐形成独有的表演形态,对村落文化的存在及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习俗的减少,长勺鼓乐的文化内涵以及社会功能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生活整体出发,为传承长勺鼓乐提供深厚的土壤是保护和发展这一民间艺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黄滢 《环球人物》2012,(26):44-45
他负担了招待费,请村民看戏,为征地瘦了27斤开栏的话有人群聚居就有村落,有村落就有村长。这个最小的"官",连接着政府、人民和土地,也往往被寄托了那一片山水一方人的希望。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村长"栏目,记录中外村长们的生活,表达我们对乡村建设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的自然和文化生态都相当脆弱,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空心化、老龄化、城镇化等问题。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表层的文化形态是可视的有形物质表象,如村落的建筑形态、村民的发式服饰等;中层的文化结构是产生表层文化形态的行为,如村民的生产活动、村民的行为方式等;深层的文化内涵是导致中层文化结构的社会机制,如传统乡村的社区及其机能、世代相传的每规民约、农业社会的生存智慧等。所以,需要通过系统地分层次探索中国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探索传统村落能够得以保存并延续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关注村落社会,中国当代民俗学从关注具体民俗事象转向民众日常生活的整体性研究。这一研究视角的转变,促进了现代民俗学者对中国基层社会结构与文化现实的进一步理解。在村落研究的技术层面,研究者需要重视在田野中的感受和经验,对普通村民日常琐碎的生活世界进行深挖和叙事学分析,深刻理解村民的生活逻辑和意义。迈向日常生活整体的村落研究,应当成为当代民俗学拓展理论空间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5.
朱民  李松志 《旅游纵览》2023,(4):131-133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鹤舍古村作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具有明清赣、徽派古建筑和宗族文化等资源,但存在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保护意识、政策资金、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等方面。建议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多维保护模式,灵活应用土地和产权政策,打通资金渠道、引入社会资本、鼓励村民经营,启用专业运营,并构建高效高质量的管理模式,解决村落的空心化问题,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朱民  李松志 《旅游纵览》2023,(7):131-133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鹤舍古村作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具有明清赣、徽派古建筑和宗族文化等资源,但存在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保护意识、政策资金、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等方面。建议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多维保护模式,灵活应用土地和产权政策,打通资金渠道、引入社会资本、鼓励村民经营,启用专业运营,并构建高效高质量的管理模式,解决村落的空心化问题,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滔 《神州民俗》2009,(8):16-17
我国民间体育是在农耕文化背景下,由村落民众创造的一种乡土文化形态,曾在历史上发挥过整合村落秩序、教化村民、娱乐和凝聚民众等社会价值。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文化包括民间体育正在失传或消失。在越来越强调弘扬传统文化和加强身体素质的今天,有必要对我国民间体育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突出其社会功用,才能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和提高国民健康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穆昭阳 《民俗研究》2012,(6):107-111
传统上,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村落”这一中国民众生活的基本单元。作为固定人群长期聚居、繁衍的空间,同时也是共同生产、生活的空间,村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村落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广泛的民众基础之上的传承性文化,是最具有民间气息和民众情感的民俗文化。生活在村落里的个体集聚起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民众群体,并使得村落民俗文化随着代际更替而绵延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9.
正夏津黄河故道地区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黄河文化传承的历史,夏津人民通过村落的集体活动、祭祀与节庆,依照传统或经验形成共同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使得文化得以延续。通过农桑文化的代际传承,也将整个社会的历史与文化记忆融入其中,家族、村落和传统的以桑树为基础的生计方式得以延续和发展。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之大成者,较好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桑文化与  相似文献   

10.
谭冲 《旅游纵览》2022,(19):56-58
传统村落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它体现了传统社会的思想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和经济技术水平。部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传统村落逐渐呈现出“空心村”的现象,不仅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影响了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本文以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三卿村为例,从三卿村的环境生态美学研究入手,分析海南传统村落中所蕴含的独特生态美学思想,分析当地旅游规划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蔚雯  候来虎  刘慧园  魏向峰  游逸飞 《风景名胜》2020,(1):0100-0101,0105
宁夏传统乡村村落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乡村生活方式与人际结构也相对完整的西北地区且相对封闭的传统村落。但是伴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日新月异,基础镇区变动的频繁,宁夏传统村落其中的一些名村所承载的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传统文化信息都在不断的消亡,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不断消失。基于宁夏的经济发展水平、选取典型的传统村落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村落的保护与建设现状、社会组织与参与情况、景观风貌特征分析及传承情况进行调查,并基于基础要素条件及分析调查提出对于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初步的构思与构想。  相似文献   

12.
河北故城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比较重视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诸多传统礼仪,在精神生活领域呈现出一定的自足特征。长期以来,村民崇尚“武教天元”,一直传承着梅花拳“文场”的信仰系统,并将之贯穿于村落日常生活之中。村民立足于现实社会土壤,出于生活互助与精神充实之需,在将梅花拳祖师化入法王宝殿神系的同时,也将多种民间信仰融入梅花拳的叙事系统,成为村落公共领域中的重要文化资源。21世纪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自上而下展开的背景下,梅花拳获得进入村落信仰体系的合法性,其武场与文场都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故城村信仰活动中最富生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阎照 《世界遗产》2014,(8):21-21
<正>历史村落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型,其在文化形态以及传统社会组织的延续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从文化形态来看,历史村落是我国漫长农耕时代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识别的重要标本。每一个村落所承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不同地理与气候环境、资源条件、不同民族和文化信仰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本土社区是历史村落传统文化形态当代传承与延续的重要纽带。它们保有独特的文化身份,传承村落传统的生  相似文献   

14.
蔡磊 《黑龙江史志》2013,(23):349-350
村落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农民日常生活,村落往往是集体行动的单位。中国传统社会的村落具有内聚性倾向,这种内聚性不仅体现在村落组织和集体活动中,也体现在村民日常合作与互助中,以及精神层面的亲和感和共同意识上。  相似文献   

15.
黄旭涛 《民俗研究》2009,(2):131-142
传统时期,祁太秧歌的传承过程贯穿在民众生活中,家族、村落、自乐班是其主要传承空间。长辈的熏陶和村落艺人的影响是艺人学艺的最初动因和初级渠道:自乐班里的师承,是艺人出师成名的重要途径。口传身授的传承方式使秧歌表演传统在乡土社会中表现出顽强的生命活力。社会变迁带来民俗文化生态的改变,民间小戏的传承面临诸多困境。建立适应现代文化生态环境的生存机制,继续民间小戏在民众生活中的传承,或许是民间小戏活态保护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民俗学以村落空间为单元的田野研究,多指向村落内部的民俗事象,并以之寻绎村落社会内部的人际交往、文化实践及其耦合机理。然而,许多研究指出,村民的生活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多种独立的、不完全依存的边界或空间构成。清初以来,全真道以鲁中地区锦屏山为载体建构起来的公共空间,使得区域社会呈现出了联村共治的实践策略和民俗智慧。"锦屏山"公共空间的共建与分化,映射出村落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同时也展现出传统中国的"社会性"脉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延展与重构。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是乡村的乡土建筑与乡土文化的综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文化资源与潜在力量,是推进乡土文化复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参照价值。本文通过对漳州地区的实地调查,讨论与分析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以期为我国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覃华 《文物天地》2021,(3):8-12
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史造就了一大批建筑特色鲜明、空间肌理多样、文化成分多元、价值底蕴巨大的传统村落,它们也是维系中华民族浓郁“乡愁”、呈现和践行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精粹的活态遗产,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而民居建筑作为村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因历史风雨侵蚀多数已满目疮痍,加之居住者对居住功能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研和广泛信患搜集,介绍了白川合掌造的保护历程和发展状况,归纳了当地建筑形式、村落格局、文化传承方面的基本特点,梳理了在满足村民现代生活之需、旅游发展等方面所采取的若干重要措施,并分析和探讨了作为传统村落在现代发展中的优劣势以及有效促进保护与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士闪  张佳 《民俗研究》2009,(4):148-169
乡村信仰活动之中有“常”与“非常”之别:以家庭为单元而进行的村落内部的信仰活动,是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村落为单元、以村际互动为特征的跨村落庙会活动,营造出一种有别于社会常态的特殊文化情境,是民间信仰活动的“非常状态”。前者是后者的日常积累,后者是前者的凝聚与强化。本文以山东省淄博市洼子村民间信仰为个案,试图在广泛的意义上探讨民间信仰“常”与“非常”两种状态之间的相互关联与转换机制,以及对于当代乡土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