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建标 《文博》2010,(6):66-70
仙游地区的清代"乐善好施"坊,是地方官吏奉旨为捐资兴学、修桥、铺路的清代巨商陈天高构建的表彰性牌坊,它是福建省迄今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雕刻工艺最精湛的清代功德坊建筑。作为地方有影响力的历史建筑,其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传统的慈善文化己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并世代传承下去。因此,"乐善好施"坊的作用已超出建筑本身,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研究地方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和传统的慈善文化等诸多领域方面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端午节是中国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其中"采艾"这一生产方式,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存在,而现在的端午节"采艾"习俗,现已在全国普及开来,甚至在国外也有深刻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采艾"习俗的流变使其文化内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在古今"采艾"习俗对比中探讨其文化意义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祁建 《神州》2004,(12)
"隐私"代替不了艺术,"隐私"代替不了表演功底。"隐私"多了,除了令人讪笑之外, 恐怕是自身艺术的退化和人格的堕落。就"隐私"的本质而言,如同一度盛行的小道消息一样,只能起到负面的消极作用。在大众文化的整体结构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明星隐私"。"明星隐私"并不仅仅是哪一个演艺明星个人隐私的曝光,它巨大的"包容性"几乎可以涵盖社会各个领域的"明星"。从政治领袖到足球天才,从文化名人到巨贾富商……它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大众文化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功能要求它必须满足消费者对各种明星隐秘世界的窥视欲望;另一方面,明星也试图借助"隐私"不胫而走,神秘传播的力量达到更高的知名度。因此,"明星隐私"历来就具有功能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4.
"愁"是文学一再表现的情感,至词的出现,"愁"更是找到了合适的表达。愁情词不断涌现,然而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特点,以往的成果都是就唐宋词统而论之,亦侧重于宋愁情词的分析,对唐五代愁情词关注不够。本文选取词发展的最初时期——唐五代,从其表现的主题和怎样表现主题两方面入手,细致地呈现唐五代词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佚名 《文史博览》2010,(8):33-33
<正>近年来,"国学"越来越热,围绕其所展开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在晚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争论中,"国学"是"夷学"、"西学"等概念的对立面,这时它是个文化名词。在学制改革中,"国学"作为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总  相似文献   

6.
池州傩戏     
正池州傩戏,源于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意识,主要流传于贵池、石台和青阳一带,集中于池州市贵池区的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几十个大姓家族,史载"无傩不成村"。池州傩戏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以请神祭祖、驱邪纳福为目的。池州傩戏由傩仪、傩舞、傩戏三大部分组成,内容涉及音乐、舞蹈、宗教、美术、考古和民俗等多个领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被誉为"戏曲活化石"。2006年,池州傩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7.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处理好与汉民族的关系问题。他们表面上奉行"不分满汉,一体眷遇"的民族平等政策,也实施过一系列改良措施,对于改善民族关系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说,"首崇满洲"仍是其最深层的民族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二十世纪的中国,充满着动荡和变迁,它是一个古老文明浴火重生的战场,也是各种各样的革命运动最活跃的舞台。近年来,在一度经历"告别革命"思潮席卷的中国史学界,"革命"又悄悄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引入社会史、文化史、历史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法和视野研究中国革命的论著层出不穷,"新革命史"研究已蔚然成风。与传统革命史研究以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变迁的核心动力和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同,"新革命史"力图摆脱阶级斗争的解释模式,注重从政治结构、社会动员、革命  相似文献   

9.
元代川陕间的驿道和驿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中国历史上,以统治区域的广狭而论,元代可以说是最广的,与这种情况相适应,对加强全国各地区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联系有重要作用的邮驿事业和邮驿制度,当时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元朝政府官修的《经世大典》和元人熊孟祥编写的  相似文献   

10.
尚义 《攀登》2001,20(Z1):19-2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因为无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落脚点就表现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学习"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将之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而要做到这点其关键是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根本保证是必须从严治党,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化要素的语言行为人有个性,人的群体(社会)也有个性,群体的个性称为“文化”。笼统而论,文化是人类在群体中后天创造、保持,并作为传统由群体成员因袭的意识形体和生活方式。具体地说,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获得的能力、习性等复合体。  相似文献   

12.
试论藏区部落习惯法的文化成因及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与人类共生的现象,“是一种最富有弹性的社会要素系统”①,就宏观而论,它可以大到与人类文明等量齐观;就微观而言,它可以小到一条规范、一种礼仪。我们所要讨论的藏区部落习惯法,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只不过它是大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藏区部落习惯法的形成和发展,是与藏区部落整个社会大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在这种大文化圈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质,对人格转型产生无形影响的潜性文化的一种。因此,我们研究藏区部落习惯法,就应该把它放在整个藏区社会大文化圈内进行剖析和审视。一、藏区部落社会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13.
太原双塔寺     
正双塔寺,本名永祚寺,位于太原市区东部的郝庄镇,因寺内东南矗立两座挺拔俊俏、高耸入云的八角十三层砖塔而闻名,俗称双塔寺。双塔,是龙城太原的象征,是太原的城市标志。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名胜——寺塔桥亭》一书中写道:"太原双塔以其高度而论,在全国所有的双塔中要数首位了。"早在明朝,"双塔凌霄"就成为古太原八景之一,是山西久负  相似文献   

14.
婴儿养护方式是考察儿童生活史应当关注的重要方面。在汉代比较重视儿童养育的文化条件下,"襁褓"作为维系"小儿被"以保护婴儿的形式,成为社会生活史记忆中印象深刻的物质存在。在劳动妇女往往"负子"从事劳作的情况下,"襁褓"是必备条件。社会物质文化史中,"襁褓"是关系着婴儿保育、家庭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存在,在行政史的描述中,也有关于"襁负而至"这种特殊的交通方式的记录。相关文化信息,应当受到交通史研究者关注。汉代画象资料和文物遗存所见"襁褓"的具体形制,有益于儿童生活史的考察。夭折婴儿的丧葬遗存中,也可以看到汉代"襁褓"的实物。  相似文献   

15.
"华夏"与"文明"两词均出自《尚书》。华夏文明的起源、组成、传承发展是其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华夷之辨"每出现一次,华夏文明的覆盖范围就扩大一圈,因而甘肃也逐步进入华夏文明圈,且秦安大地湾一带被认为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之一。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不同时期的时代文化、体系完整的专题文化、数目繁多的"华夏之最",其具有源头性、多样性、过渡性特征。华夏文明的时代价值已发展为"彰显基地"建设,它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世界是其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历程中,甘肃起到了重要的窗口和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如何做好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并充分发挥其在工会困难帮扶工作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力求不断创新帮扶形式、完善帮扶机制,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其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生产生活问题,真正发挥工会组织作为职工群众"娘家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荷红 《满族研究》2013,(3):93-100
"窝车库乌勒本"作为满族说部中比较重要的一类文本,因其神圣的地位,多由氏族中的萨满来讲唱,处处可见萨满教文化的痕迹,也存留了大量满族及其先世的历史、文化。从"窝车库乌勒本"与萨满文化的关联,"窝车库乌勒本"文本内部的关联及记录下来的丰富内容,我们试图探究史诗发生的地点、流传的地域情况与现实之间的关联。我们发现作为萨满史诗,"窝车库乌勒本"的确有很多与史实相契合之处,也有让我们很难辨别之处,毕竟史诗与史实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海昏侯"国考古发掘的重大意义南昌西汉"海昏侯"国考古发掘的成果在2015年底轰动全国。作为中国汉代考古迄今结构最清晰、保存最完好、出土文物最丰富的高等级列侯墓群,"海昏侯"考古出土的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器、金器、银器、玉器、漆木器、铁器、竹编、草编、纺织品、竹简、木牍等多达一万件(套),造型精美、种类多样、数目繁多,全国震惊,受到社会大众热烈追捧。产生这种现象既有"海昏侯"本身的特殊性,同时也是由于公众文化需求的改变,由被动、似懂非懂转向主动、自主探索。"海昏侯"国考古发掘对于研究西汉列侯等级葬制以及再现西汉贵族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原初自然"虽源自先民一句祷辞,却在中国文化史上震聵千载,儒家求其"立天定人";道家究得天地至道。而禅门似乎最得"原初自然"的精神三昧,禅宗立派以降,"生活即禅""见性归真"与"原初自然"取得了文化与精神上的全面契应。白乐天之后,"原初自然观"中最得生活"禅趣"的当属"苏门学士集团",苦、病、谪、聚种种生活体悟皆在"原初自然"所营造的禅境中须臾释解。"学士"们在"原初自然观"体系下的诗文实践,是对古老文化形态的全新探索,亦是对禅悟精神世界的执着求证。  相似文献   

20.
中原,地理上泛指黄河中下游的交汇地带,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史称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之"中",不仅是因为它们相对于早期华夏族群天下认知中的地理位置居中,而且也是指其在地理、气候、生物、环境与文化的交汇互动中所体现的多样性,多维性与适中性.中原地区在早期中国乃至东亚大地的文化互动中一直扮演着枢纽性角色.在早期中国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庙底沟化(华化)"与"二里头化(夏化)"均具有中原的渊源.庙底沟类型的形成与扩张是早期华夏传统形成过程中一次非常重要的整合与布局,"庙底沟化"被看作是最早的"华化";二里头文化被学术界普遍视为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文化,"二里头化"也可视为是"夏化"——经过"华化"之后的"夏化",早期中华文明的内核"华夏"至此显然已经成熟,框架结构已初步确立.充分证明了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