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问题场域中,乡土传统的传承与创生不容回避。当代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是城市化进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城市化进程而造成的民俗传统的衰落,是当代乡村危机的重要表征之一。2012年中央出台"建设新型城镇化"决策,使之成为中国未来十年发展的主导导向。如何建设健康、有特色的中国城镇化?这是关乎民生民心、亟待学界回答的新问题。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建言献策,主要来自经济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公共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国策,在自上而下向乡土社会推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来自乡土社会的接受、理解、应对与涵化。我们应从村落基层出发,自下而上地观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落地"情势,直面乡土传统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种种纠结与冲突,并特别关注如下层面的问题:消除对村落文化的偏见与误解;正视村落危机,注意培塑农民对其乡土社区的文化认同与面向未来发展的规划热情,使乡土社区焕发内在活力;重视城镇化自身对于乡村社会组织的引导与重建功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家政府之于乡村社会应扮演一种"顺水推舟"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刘爱华 《民俗研究》2016,(6):118-125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乡愁文化进一步被激活,推动着以人为本的"人的城镇化"的发展。当下乡愁文化的凸显,不是偶然现象,折射出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背景下现代人的心灵迷失和精神失落。这就要求回归"人"本身,关注普通大众,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民俗文化的旨趣是一致的。因此,加强民俗文化保护,积极融入人性维度,观照现代人的生活世界,是安放"乡愁"、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也为今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描绘了美好愿景。在浙江省正在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古建筑存量并不丰富的嘉兴,另辟蹊径,通过把握农村地域特质,结合乡村的历史文化、生态自然、农业生产、特色习俗、村落格局和村庄建设现状,去实现对江南水乡特色风貌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保护的是一种比质的生活方式,村落增加了生命力,居民也因此从"美丽乡村建设"中受益,客观上让文化遗产成为了推动乡村建设的良性基因。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国策,在自上而下向乡土社会推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来自乡土社会的接受、理解、应对与涵化。我们应从村落基层出发,自下而上地观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落地”情势,直面乡土传统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种种纠结与冲突,并特别关注如下层面的问题:消除对村落文化的偏见与误解;正视村落危机,注意培塑农民对其乡土社区的文化认同与面向未来发展的规划热情,使乡土社区焕发内在活力;重视城镇化自身对于乡村社会组织的引导与重建功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家政府之于乡村社会应扮演一种“顺水推舟”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守望乡愁     
正"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党中央施政蓝图中为我们描绘的一幅诗意栖居的自然画面和城乡福利平等的生活图景。尤其是"记得住乡愁",成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的一大亮点,直抵人心,引人遐想。乡愁是什么?是一杯浓烈的"大麦烧",是一轮圆圆的中秋月,是那条环绕着村庄缓缓流过的小河,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乡愁是什么?是乡风、乡情、乡俗、乡思、乡音,是与风土人情乃至民俗文化、戏剧文化、方言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家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的时间与记忆沉淀的产物,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乡愁应该有所依附,一  相似文献   

7.
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和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对CNKI中(1999-2019年)收录的CSSCI期刊中有关“城镇化质量”的文献进行图谱分析,对近20年来城镇化质量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与研究机构及其合作关系、城镇化质量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发文数量来看,21世纪以来关于城镇化质量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文献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作者之间、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②有关城镇化质量的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阶段、迅速增长阶段以及平稳发展阶段;③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人口城镇化等方面。未来有关城镇化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注重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邓美红  彭蓬 《风景名胜》2021,(5):0347-0347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和谐发展、节约集约、产业互动、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也是指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城镇化。近些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与此同时,也受到历史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展现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走向。在这个背景下,农村原本的经济形势备受冲击,想要实现乡村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近况,寻觅新时期国家重大发展策略以及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下的新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旅游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在当前这个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下以旅游发展进行乡镇建设,进而以江湾镇为例,重点探索其如何突破困境,发展优势,进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12,27(3):55-59
中原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是中原崛起的时代呼唤,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高境界,是中原儿女的庄严承诺。选择"三化"协调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之路,有着深厚的宏观背景。在整体、协调、融合、可持续原则的制约下,"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产业集群发展、产城互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其中,城乡统筹发展是"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包括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搭建城镇化本土承载平台,推进新农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城乡资源共享平台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十八提出构建"美丽中国"宏伟蓝图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在对"美丽中国"国家形象的全面解读基础上,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分别从旅游产业的建设环境、竞争力、经济发展方式、开发与保护四个方面提出新时代旅游产业建设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任园园 《风景名胜》2021,(6):0096-0096,0098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改变,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善,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本文当中,首先对新型城镇化以及美丽乡村的概念和内涵作出了概述;其次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常见问题作出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科学思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陆大道  姚士谋 《人文地理》2007,22(4):《人文地理》-1-5,26
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然而,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却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出现了"冒进式"城镇化的现象。本文通过合理评价我国城镇化速度、正确对待我国城镇化进程、科学分析"冒进式"城镇化与空间失控的原因等几个方面的深刻阐述之后,提出了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语境下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与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镇化急促推进的过程中,文化生态迅速变迁,民俗文化1不仅仅以消亡的形式呈现,它也不断糅合新的时代因素,发生进化、传播、发明及涵化,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民俗文化反哺机能始终在发生作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注人本身,在本质上与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发挥是对立统一的。因而,努力激活或发挥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有效利用文化生态机制、社会控制机制、社会和谐机制、创意资源机制、身体技术机制和心理认同机制等反哺的潜在维度,加强民俗文化保护,关注农民市民化,营造"记得住乡愁"的民俗文化生态,因势利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成效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煤炭存量积压、电力需求回落、物流企业亏损、航运订单减少,是否导致中国经济开始放慢脚步?以投资拉动增长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扩大内需形成共识,中国式转型又将如何撬动未来经济的增长点?城镇化建设加速,困难与机遇交相转换,如何在工业化进程中把握发展机会?我们可以稳步推进工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15.
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需要明确农民高质量就业的含义。在当前农民就业培训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双轨制职业教育是能够为新生代农民高质量就业服务的教育模式。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在继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城市规模为主的城镇化之后;2012年底,中共中央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的理念。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也是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如何协调发展,达到一个新的现代化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强调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中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五大发展策略与实施长远目标的关键措施,论证了我国大城市群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针、路径与方法措施,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从国情特点、城乡统筹、产业转型、区域协调、资源环境统筹视角出发,对我国城镇化的合理进程、规模建设与规划布局以及环境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区域性的研究探索,对我们深入的理解中央有关新型城镇化一系列方针政策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9日,应哈佛中国论坛邀请,山西省运城市市长王清宪作为"城镇化的机遇与挑战"的主讲嘉宾,在哈佛大学作了题为"中国城镇化的逻辑与运城的实践"的演讲。王清宪向与会者介绍了运城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地区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和做法,积极宣传运城、推荐运城,邀请各界人士到运城投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城镇化"及其相关概念,有必要结合中国和西方城市化历史进程,对"城市""城镇""都市""城市化""城镇化""农村城镇化"和"逆城市化"等概念,进行词源和语义演变上的辨析,以推进研究之深入,其中,"就地城镇化"概念是重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镇化,旅游城镇化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梳理的基础上,对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内涵、驱动因素、特征与影响进行研究对比与综合评述。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系统回顾,展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研究价值,辨明旅游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在当前中国旅游城镇化的消费特征、社会阶层、主客关系、身份认同、城市与文化表征亟需深入探索与案例研究的背景下,国外有关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与特征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未来的旅游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守功  张宾  刘凯 《南方文物》2020,(1):256-263
深入稳妥推进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建设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加快城市化发展,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国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的战略目标。在过去几年中,城市化步伐大幅度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