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易 《文史天地》2010,(4):60-63
<正>以对联揭露科场舞弊,这绝对是中国特色。洋文无对联,也就少了这样的幽默。清代是我国科举制度的鼎盛期,也是科场舞弊案件的频发期。从顺治到光绪,大大小小的科场案不下数十起,其中轰动一时,诛戮  相似文献   

2.
选举舞弊是罗马共和国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然而,较诸罗马共和国早中期,共和国后期选举舞弊的形式不断翻陈出新,频率和规模也日趋增长,呈泛滥之势。罗马共和国当局采用法律为斗争武器,试图遏制选举舞弊行为,但成效相当有限。反选举舞弊斗争的失败对共和国后期政治的运作与行省的治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危害,它腐蚀了政治风气,破坏了罗马政坛长期以来形成的显性与隐性的规则,颠覆了共和制度中的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根本准则;还进一步恶化了行省的处境,从内政与行省两个层面加速了共和国的衰落。  相似文献   

3.
欧阳欣卉 《神州》2013,(2):226-226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舞弊案件频频发生,影响范围之广、股民损失之惨重,可谓触目惊心。大公司的轰然倒塌严重损坏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阻碍了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如何有效的治理会计舞弊已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代安徽族田收支管理研究——从"十家管公九家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龙 《安徽史学》2008,4(2):104-115
近代安徽宗族为了加强对族田收支的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资产提出较高要求,把一些族中富人推上管理岗位,同时刨设了严格的监管制度和完善的管理程序,使管理者很难有舞弊的机会.舞弊可能存在,并且在战争等特殊情况下会增加,但认为贪污使管公产者致富,是把特除时期的现象放大、夸大通过舞弊致富的可能性和忽视富者管理的历史继承性,混淆了族田收支管理中的常态和非常态.  相似文献   

5.
考试是学校教育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今大学教育考试中存在着严重的舞弊现象、功利现象、考试内容缺乏科学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剖析,从教育伦理学视角审视大学教育考试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科举回避问题以前很少有人系统研究,此论述了清代前期的科举回避制度的演变和相关问题,从地区回避、亲族回避和工作回避三个方面分析了清代科举回避的历史特点,指出它在防止科举舞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五代科场混乱,舞弊手段多样化,礼部常科作弊手段有:行卷、请托、冒籍。吏部考试主要是冒替。  相似文献   

8.
赵永如 《百年潮》2000,(4):43-47
1945年8月,中国人民历经八年艰苦抗战,终于迎来了最后胜利的一天。然而就在抗战胜利之时,国民党当局在从日伪占领区接收了相当大一笔物质财富的同时,却因为大规模的贪污舞弊而失去了全国的民心,  相似文献   

9.
某官员有一个干练仆人,因舞弊行为败露,被主人鞭打至死。他把魂附在傻丫头身上与主人辩论:我舞弊是该死,但死在您手实实不服。您享的高官厚禄,不是超过我受您的恩吗?您卖官鬻爵,积金不计其数,不是超过我受的贿赂吗?  相似文献   

10.
刊中人     
俄罗斯:裂痕出现本来没有人指望俄罗斯此次的国家杜马选举会有什么意外,因为该国"管理式民主"、遭噤声的媒体、顺从才允许参选的反对党候选人以及普遍的投票舞弊都旨在让普京和他的统一俄罗斯党赢得选举的胜利。然而12月4日的杜马选举却出了意外:统一俄罗斯党的得票率从64%降到50%以  相似文献   

11.
正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阶级安抚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命运骤变,光宗耀祖,时来运转。科举考试制度是否公平公正,科场风气纪律是否严明良好,关系到一个朝代的政治是否清明,甚至影响到政权能否稳固。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都极为重视,针对科场舞弊出台了一系列严格周密的制度。不过,制度最终还得由人来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心术不正  相似文献   

12.
有清一代,布特哈人一直充当着皇家捕貂人的角色,而在布特哈各族划归黑龙江将军管理后,清廷一直寄希望于黑龙江将军及其下属能在贡貂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杜绝布特哈牲丁舞弊,但是清廷万万没有想到,真正舞弊的却正是以黑龙江将军为首的这些地方官员。布特哈副总管奇三的上告令清廷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不但处罚了涉事官员,而且对黑龙江将军的权力以及贡貂制度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调整。  相似文献   

13.
按清制,每部实录进呈后,都要对纂修人员进行议叙。在漫长的纂修实践中,《清实录》议叙由草创而渐趋规范化、制度化。然而,清中叶以降,在流弊滋生、政治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时代语境下,由实录议叙衍生出的投机钻营、以权谋私、贪腐舞弊丑闻频频曝光、屡禁不止。实录议叙的宿疾,从表面上看,是议叙过优,但从根源上看,则是议叙制度本身缺陷、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官场内部的"集体无意识"、公权力的"不检点"以及后续问责过轻等诸多因素合力使然。  相似文献   

14.
陈晓华 《史学月刊》2008,(12):97-104
乾隆时四库修书,因民族和本朝忌讳、修书与学者眼光、管理疏漏及馆臣舞弊等,其所收并不全面。有该收而未收者,有故意摒弃删毁者,这给四库修书著录带来了缺载,亦为文化上的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科场预防舞弊之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考试制度是隋唐统治者为矫正“九品中正制”之弊端而施行的选官制度。此后,科举考试制度成了历朝历代缺身仕途的重要途径。由于每次科举考试淘汰率极高,尽管历代王朝不厌其烦地立制度、订场规,但考试中舞弊行为屡禁不止,科场大案层出不穷,到明清两代尤为严重。正因为如此,明清时期对科举考试监察十分严格,凡触及到此事的严惩。一般处罚分两类:一是只牵涉到应试本人,如挟带、冒名顶替、传递纸条等,若被发现,作弊士子当场逐出,取消考试资格,革去原有功名、不作刑事案件处理;另一类是应试者买通考官作弊,容易引起公愤,如听…  相似文献   

16.
清代硃卷的文献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杰 《文献》2002,4(2):232-241
硃卷,原指在清代乡试和会试中,为防止考生舞弊,将举子用墨笔所写的试卷弥封后,交誊录生用殊笔重新誊写的卷子.  相似文献   

17.
华宁 《收藏家》2023,(1):2-8
誊录试卷是中国古代科举取士的重要环节,自宋代确立以来,作为防止舞弊的有效手段,一直沿用上千年。近代著名藏书家、学者傅增湘对科举考试不仅亲身经历,而且深有研究,他对陈时利的《光绪甲午乡试朱笔誊录卷》的题跋,具有独到见解,是一份值得重视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8.
一、科考案发 康熙五十年(1711年)九月初九日,辛卯科江南乡试放榜,士子们见榜文之上多为扬州盐商子弟的姓名,顿时舆论大哗,纷纷怒骂考官在科考中公然受贿、大肆舞弊的行径。一时间,江南各地满城风雨。在扬州,  相似文献   

19.
热词     
《南方人物周刊》2014,(22):14-14
6月17日,央视揭露河南杞县一些考生家长,雇用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作“枪手”,进行高考舞弊。组织替考者自称,他们花钱可买通监考的各个环节,打点一个考场起步7万元;找替考的都是县里“有钱人、当官的”,3年没出过事;  相似文献   

20.
清代云贵地区的驿传体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鹏 《清史研究》2002,(2):94-101
清代云贵地区的驿传体系东联内地行省与京师 ,西北通西藏、四川 ,西南接缅甸 ,是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它以驿站为主构架 ,以塘、铺为补充 ,驿递合一 ,在信息传递、差役过境等方面发挥作用。在驿站的运转中 ,经费来源、官吏舞弊等问题也在本文的考察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