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艳红 《史学月刊》2003,(7):123-126
一提起封建社会的家庭关系和妇女的社会地位。人们往往一言以蔽之日“男尊女卑”。这种提法太笼统、太含糊,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片面的。因为人们往往只看到“三纲”对妇女的压制,而忽视了“孝亲”、“敬长”对年长妇女的保护。在“家无二尊”的父家长制社会中,夫是一家之长,妻则居于从属地位,夫为妻纲,妻要顺从丈夫。  相似文献   

2.
王明钦 《史学月刊》2005,(11):120-123
自两汉到隋朝建立,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和动乱,一直陷入长期的分裂之中,中原政权更替不迭,统治或重视黄老思想,或推崇佛教思想,而儒家衰微,传统的中国人伦道德经历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思想界混乱的状况与当时的政治状况完全相符,政治的状况也自然造成了经学本身的纷乱(孙昊、李静《王通与经学更新》,《江淮论坛》2003年第3期)。但是自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和奋斗,从孔孟的“仁学”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再到王通的“中道论”,儒家思想理论体系在不断完善。唐宋理学繁盛,特别是宋代程朱理学,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人们追求的是“美食”,为了减肥还要“节食”,但在30年前,普通百姓最希望的是“能吃饱饭”。我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对此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4.
近代阿富汗动乱频仍,纷争不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人说,“从最古老的年代起,我们就总是把阿富汗人与专制、流血、谋杀和无法无天联系起来。”也有人说,“阿富汗的统治者往往死于非命,阿富汗是一块阴谋、血斗、暗杀、暴死的地方。”这种现象早在阿富汗的第一个王朝——杜兰尼王朝时期就已普遍存在。本文拟通过对开国时期阿富汗国家制度的考察,探索近代阿富汗政局动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周厚琴 《史学理论研究》2020,(2):125-138,16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界开始反思20世纪初的革命,在深化对17世纪初大动乱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以“动乱”取代“革命”的话语,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构建以“动乱—帝国”为模型的俄国国家系统性危机理论体系的动乱学研究范式。该范式强调,17世纪初、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发生的历史事件是俄国国家制度的三次系统性危机(即动乱),前两次危机都以建立帝国而结束,俄国历史在“动乱—帝国”的周期性节律中循环。动乱学的提出,是21世纪“俄罗斯学”和“帝国学”研究热潮下的产物,也是一部分俄国学者对当前俄罗斯向何处去的一种回答。但作为建构一门新学科的尝试,其学科体系尚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刘晓聃 《旅游纵览》2023,(11):179-181
形象是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力,一个良好的、公认的、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可以成为人们旅游目的地选择时的第一要素。在“眼球经济”时代,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越来越成为旅游目的地运营者或规划者营销时的主要考虑因素。本文以海南为例,分析海南整体旅游目的地形象,针对目前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当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相关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首先,明朝是在长期动乱后建立起来的,当时严峻的经济、政治形势是明王朝推行民屯政策的最大动力。由于元朝的残暴统治,长期战乱的冲击和水旱、蝗自然灾害的侵袭,明初黄河、淮河流域和广大中原地区社会经济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动乱中心——华北地区,一片荒芜,人口稀少,“多是无人之地。”(《日知录》卷10,《开垦荒地》条)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等帅师发汴梁,徇取河北(黄河以北)州县,时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洪武实录》卷29、93)顺天府是“户口凋残,十室九空。”(康熙《河县志》)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来,当人们剖析我国封建社会的内部诸矛盾时,往往存在着如下两种倾向:一是把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视为封建社会自始至终任何时期的主要矛盾;二是把封建社会内部存在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一概视为阶级矛盾,从而不仅否定了民族矛盾的客观存在,更否定了民族矛盾有成为主要矛盾的可能性。这样的观点,一方面等于否定了封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发展;同时又无法理解封建社会内部许多矛盾的现象。实际上,“封建社会里的对抗性阶级矛盾,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与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这三对基本矛盾,它们的地位与作用也是变化发展的,在不同情况下,三者都可能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如果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封建社会的任何时期都是主要矛盾,何以在某一次农民起义被镇压之后,统治阶级的内部争夺立即就会尖锐得爆发内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都是依据传统的立长立嫡原则,即以“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作为立嗣即确立皇位继承人的法定标准。由皇帝根据这一标准公开册立皇太子作为预定的皇位继承人。由于立嗣直接关系到各种政治势力的根本利益,因此围绕立嗣问题,各种政治势力往往进行殊死角逐。特别是在先皇临终到新皇即位这一段新旧权力交替的时间内,统治集团内部往往会产生激烈的斗争,甚至因此引起社会的动乱。各种政治势力无不把这段时间作为争夺帝位和控制新主及朝政的有利时机而进行明争暗斗,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次次争嗣夺位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是我国历史的特点之一,而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源远流长在我国历史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史学界在论及这一问题时,常将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概称为封建专制主义,就往往引起人们的误解,以为封建主义就是专制主义。为了说明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们如何结合的情况,特撰写本文。  相似文献   

11.
彭传杰 《文史天地》2006,(10):60-60
封建社会的才智之士,大都希望依附明主,以施展自己的本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管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还是“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甚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说法不同,其意则一。即要找个能重用并善待自己的领导者以建功立业。至于如何取得“主公”  相似文献   

12.
马克·布洛赫是我国学术界熟悉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史学家 ,他的《法国农村史》等重要著作早已被译介给我国读者。现在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封建社会》中译本 ,可以使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布洛赫的史学思想。作为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布洛赫在历史学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封建社会》以“总体史观”为指导 ,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和比较研究等诸多研究方法 ,对西欧封建社会做了超迈前人的研究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研究方法被年鉴学派的几代学者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对国际史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 ,《封建社会》一直在推动着国际学术界对封建社会史的研究。为了使我国读者更好地了解《封建社会》这一史学名著 ,我们邀请几位学者从相关角度笔谈该著作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希望这一著作的出版和笔谈有助于我国封建社会史的研究。需要向读者特别说明的是 ,学术界对封建社会的有关术语的翻译在习惯上有所不同。如 ,在现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布洛赫《封建社会》中译本中 ,“封土制”一般译作“采邑制” ,“封君封臣关系”译作“附庸制”或“附庸关系” ,“封主”译作“领主” ,“封臣”译作“附庸”。这些不同译法属于约定俗成 ,并  相似文献   

13.
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平均主义究竟包含哪些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稿《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载《历史研究》1980年第一期)对平均主义在各个不同时代的不同表现、不同作用没有进行具体分析,未予区别对待。《历史研究》1980年第四期发表徐祖根同志《试论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平均主义》一文,对此提出中肯正确的批评意见,并进而对平均主义在“封建社会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不同作用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提出有价值的见解。这是十分可喜  相似文献   

14.
胡小鹤 《丝绸之路》2012,(10):72-75
中国的女性形象很早就作为绘画的主要题材,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女性的衣着、发型、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也发生着变化。“文革”是一段特殊的历史,在这场政治风波中,女性形象被束缚在特定的“文革”模式中。相比“文革”时期的英雄化、戏剧化和主题化的女性形象,伤痕美术中的女性形象更侧重对现实生活中普通土性的关注,饱含了人们对已失的残酷青春的追忆,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女性的人性价值。把画面的主题扩及到女性,女性形象的自我回归,说明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憧憬,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本文通过对“文革”后伤痕美术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寻伤痕美术中的女性形象在时代发展中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5.
孙维城 《古籍研究》2003,(3):105-108
“韵”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艺术审美的核心命题,其内涵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到宋代才定型成熟。宋代对“韵”的内涵的界定既有历史的积淀,又有时代的选择。而作为代表封建社会后期艺术审美的基本范畴,宋韵在书画词等艺术门类都有不俗的表现,其中以“韵”评价书画,从南朝以  相似文献   

16.
生于197年前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小说家狄更斯,在其《双城记》的开头,对所处的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作了这样的描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也是一个愚蠢的时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也是一个怀疑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也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一个希望之春,也是一个失望之冬;我们面前有各种机会,我们面前也一无所有;我们可以直登天堂;我们也可以直下地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个关键性时代 ,即殷周之际、春秋战国之际和汉魏之际。这三个时代 ,有的是承前启后 ,有的是开创一个新时代。非常巧的是 ,这三个时代分别被不同的学者认为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阶段。有一点可以肯定 ,中国封建社会不会同时有三个开始时代。它们之中 ,或者一说是对的 ,或者三说都是不对的。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是很多的。这里我不想展开全面讨论 ,只想就对这三个时代认识的不够处 ,提供一点意见。一、对殷周之际是由氏族部落向阶级社会长期过渡时期中重要的一环认识不够由氏族部落到阶级社会的过渡 ,是一个长期过程 ,而…  相似文献   

18.
马克&;#183;布洛赫是我国学术界熟悉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史学家,他的《法国农村史》等重要著作早已被译介给我国读者。现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封建社会》中译本,可以使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布洛赫的史学思想。作为法国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布洛赫在历史学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封建社会》以“总体史观”为指导,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和比较研究等诸多研究方法,对西欧封建社会做了超迈前人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研究方法祓年鉴学派的几代学者所继承和发扬光大,对国际史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封建社会》一直在推动着国际学术界对封建社会史的研究。为了使我国读者更好地了解《封建社会》这一史学名著,我们邀请几位学者从相关角度笔谈该著作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希望这一著作的出版和笔谈有助于我国封建社会史的研究。需要向读者特别说明的是,学术界对封建社会的有关术语的翻译在习惯上有所不同。如,在现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布洛赫《封建社会》中译本中,“封土制”一般译作“采邑制”,“封君封臣关系”译作“附庸制”或“附庸关系”,“封主”译作“领主”,“封臣”译作“附庸”。这些不同译法属于约定俗成,并无涵意上的差别。参加笔谈的各位学者因各自的习惯不同,在这些术语的使用上也有差别,我们在编辑时没有强求统一。另外,笔谈文章中凡《封建社会》中译本的引文,只注页码。  相似文献   

19.
一封建社会下自耕农的客观存在这里先对我国封建社会自耕农的面貌作一概括的了解。自耕农大致在春秋战国之交即已出现。《韩非子》中说,赵襄子在一天之中赏了两个中牟“贤士”为中大夫,于是,“中牟之人,弃其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卖宅圃的竟达全邑之半,这些人想必不会全是地主,很可能也有自耕农在内。《孟子》所说“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相似文献   

20.
崔欣 《丝绸之路》2011,(13):66-69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吉祥”可谓人们熟知且十分喜爱的字眼,它往往喻示着人们良好的祈求、美好的憧憬和善良的祝福。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幸福。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体的词句、对联等尤为丰富。但是最为突出的还是各种图形、标志的吉祥图案。 吉祥图案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部落图腾以及当时一些器皿上的装饰性图案。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一些装饰性的图形逐步完善,构成具有某种寓意的标志或象征。产生相应固定的表现形式,这便出现了吉祥图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