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史研究》2013,(1):157
《清实录经济史资料》选辑工作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科的重要科研项目,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开始。当时北京大学法学院成立了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中心工作就是由陈振汉先生主持选编《清实录》、《东华录》中的经济史资料,以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1952年院系调整后,教育部在北京大学经济系设立经济史研究基地,搜集《清实录》经济史资料定为主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世纪的开端 ,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出现了跨越近现代分期、放宽放长研究视野的趋势 ,纵观 2 0世纪中国经济的文章、专著不断问世。近年来 ,随着中共中央的西部开发决策 ,探讨与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历史、特别是西部建设经验教训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一、关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分期在纪念改革开放 2 0周年和纪念新中国成立 50周年期间 ,学术界曾普遍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50年分为前 3 0年和后 2 0年。研究证明这种分法不够确切。赵德馨提出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 1 949— 1 956年、 1 957— 1 978年、 1 979年以后三个发展阶段。经济…  相似文献   

3.
马颖 《世界历史》2007,(1):152-153
2006年7月12—13日,由中国经济史学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承办、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协办的“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五届年会”在江西南昌举行。中国经济史学会外国经济史分会共有10多位代表参加这次研讨会,与会代表们在“世界历史视野中的‘三农’问题”、“从世界经济史看中国目前的国际经济地位”、“19世纪德国经济赶超时期的政府干预理论及政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为了系统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所、海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三亚智库联盟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三亚学院财经学院共同承办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与经验"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2月5—6日在海南三亚召开。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史研究被认为是新时期史学研究发展的突破口。甘泉同志的研究重点转到这一领域,他和方行、宁可先生共同主持"中国经济史断代研究",成果即后来的多卷本《中国古代经济通史》。我从20世纪80年代调到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以后长期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工作。我和甘泉同  相似文献   

6.
自 2 0世纪 2 0— 3 0年代以来 ,经济史作为中国历史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 ,便受到学界的重视。 80年代以来 ,经济史研究更是朝着全面化、系统化、深层次化、多学科化的方向发展 ,研究经济史的学者中大家如云 ,经济史方面的著作层出不穷。要想在经济史研究有所突破 ,非得另辟蹊径不可。薛瑞泽在新世纪伊始出版的《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1 0月 )一书 ,在经济史研究领域无疑是一项成功的尝试。河洛地区是指黄河、洛河共同流经的地区。在唐朝中叶“安史之乱”前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经济状况代表了中国北方地…  相似文献   

7.
研究历史离不开史料,凡有述作,于史料的鉴定、征引和运用,必须认真对待。近读已故傅筑夫教授所著《中国经济史论丛》和《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两书,其中论及元代的部分,在史料运用上,发现有一处共同的严重失误,好像还未经人检出。据三联书店1980年1月北京第1版本《中国经济史论丛》上册第317—318页“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内经济史研究的热潮,对唐代手工业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内学者公开发表的专门研究唐代手工业的论文,49——79三十年间,约30篇;80——89十年间,近90篇,约为过去30年论文总数的3倍(不含公开发表的有关通讯、消息、补白、考古发掘简报、遗址调查报告等文章)。然而,与唐代其他部门的研究相比,手工业的研究仍显薄弱。据魏明孔先生统计,80——88年,公开发表的隋唐五代经济史论文共734篇,同期发表  相似文献   

9.
2001年9月13—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世界历史》编辑部与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曾在天津蓟县联合主办了经济—社会史学术讨论会。这次大会取得的成果,正如庞卓恒教授所概括:一、对有关“经济—社会史”概念的诸问题,如经济—社会史与社会经济史、经济史、社会史之间的关系;经济—社会史的研究重点是经济、社会还是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陈锋 《史学集刊》2020,(1):27-31,20
“史无定法”作为史学研究方法论的高度概括,影响巨大。学界一般认为,“史无定法”是吴承明先生的观点,事实上在其他学者笔下,或许已多有提及,如余英时在1991年写就的《怎样读中国书》中就曾经说“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414页。所以吴承明在集中论述“史无定法”的重要文章《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缕述了这一观点的发轫:“1984年,我在一次在国外召开的中国经济史国际讨论会上说:就方法论而言,有新老、学派之分,但很难说有高下、优劣之别。新方法有新的功能,以至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但就历史研究来说,我不认为有什么方法是太老了,必须放弃。我以为,在方法论上不应抱有倾向性,而是根据所论问题的需要,和资料等条件的可能,作出选择,同一问题可用不同方法论证者,不妨并用,若结论相同,益增信心,若不同,可存疑”。这是吴先生提出“史无定法”的源头。在他1992年正式提出“史无定法”时,也曾经表明:“我国早有‘史无定法’之说。我赞成此说”,吴承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并没有把这一提法归在自己名下。在缕述学术史时,这是需要首先明了的。  相似文献   

11.
李伯重 《清史研究》2020,122(6):131-134
<正>我今天圆桌会议发言的题目,是《什么是"中国"?——经济史中的"微观"研究》。这个题目是我在过去几十年做研究中始终在考虑的问题。我们研究中国经济史,但是什么是中国?这个问题却很少被关注。在文化上、政治上,可以说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就是个明确的概念。但是就经济史来说,这个问题却很大。这是因为中国广土众民,各地经济状况千差万别,很难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2.
历史反思与理论构建——黄宗智学术研究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籍学者黄宗智先生继《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1350——1988年》(以下简称《长江》)一书之后,发表了《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详见《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期,以下简称《悖论》)一文、对《长江》中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作了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向传统的理论模式提出挑战,引起海内外学者的热切关注与争论。1993年6月,在中国经济史学会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承担的全国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5》,已经完稿。1895—1927年一卷,也已着手。这一卷的撰写,将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计  相似文献   

14.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于6月13日召开的“中国历史上的商品经济”研讨会的第二次会上,有个发言,题目是:“我国秦汉商品经济及其与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0月11—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办,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承办的"中西交汇中的近代中国都市和乡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国内26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学者们就与大会主题相关的中西交汇与融合中的城市与乡村、城乡经济、宗教与城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近代经济史人物、西学东渐与本土回应等问题,进行了精彩报告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从明清经济史到中外关系史的研究,从澳门史到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在岭南学术天地中,有这样一位学者勤奋耕耘,从不计个人得失,不断钻研,将不同专业逐渐融合贯通,自成一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这位学者便是明清社会经济史和中外关系史专家、中山大学历史系黄启臣教授。黄启臣,1938年1月出生于广西灵山县,祖籍广州。1957年考入中山大学历史系,1961年考入中山大学历史系明清经济史专业研究生,师从中国社会经济史创始人之一、著名的经济史专家梁方仲教授。梁先生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为他日后从事明清经济史研究打下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秋根 《史学月刊》2005,(11):98-105
《中国北方经济史》以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主线,探讨了先秦、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的兴衰及经济重心的演变过程。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北方经济史》既是一部运用历史区域经济地理方法对北方经济进行考察的力作,更是经济重心南移问题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多山之国 ,据统计 ,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69% ,山区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即为南方山区经济的发展 ,这也是明清经济史异于前代经济史的显著特征。 2 0世纪 40年代以来 ,一批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卓有见地的研究 ,现从学术史的角度对这些成果作一回顾。一、明清山区经济研究的阶段与区域开掘阶段 ( 1949年— 1980年 )。1947年傅衣凌先生在《社会科学》上发表《明末清初闽赣毗邻地区的社会经济与佃农抗租风潮》一文 ,拉开了山区经济史研究的序幕。他认为明清之…  相似文献   

19.
杜文玉教授的新著《五代十国经济史》(学苑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洋洋洒洒50万字,从农业经济、手工业生产、商业与交通、畜牧业与林业、赋税制度等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五代十国时期的经济演变。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区域经济史的角度对当时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及其特点作了深入分析;又从中国古代经济史演变的纵向角度,探讨了学术界的热门问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进而对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的地位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由吴承明、董志凯担任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 1卷 ( 1 949~ 1 952 )已由中国财经出版社于 2 0 0 1年 1 2月出版。全书以 84万字的篇幅 ,全面、详实地研讨了建国头三年的经济发展过程。第一卷的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受到好评。接续下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 2卷 ( 1 953~ 1 957)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立项 ,即将上马。为了总结经验 ,进一步推动建国初期经济史的研究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主持 ,于2 0 0 2年 7月 2 4日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 1卷若干问题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