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连红鲜 《神州》2012,(12):277-277
人们常说:某个人的乐感很好,那么什么是乐感呢?作为一门艺术,音乐是用来传达各种情感的媒体,并不是简单的听觉艺术,而乐感就是人们了解这种感觉的感官能力,一般包括音高感,节奏感,力速感,音色感,调性感,结构感,旋律感和对音乐形象和想像的感知等等。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活动以及音乐美学思想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乐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合一,强调音乐的美与伦理道德的善相统一;二是传统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既吸收不同的音乐文化,又统一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音乐文化整体;三是以"和"为美的审美意识,遍及儒、道各家,在不同的哲学流派中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春军 《神州》2012,(15):321-321
高中音乐课本所选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当代优秀儿童歌曲的创作量不大,适合学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现有音乐课本的理论等内容过于专业化,使学生不易接受。我们的教育应从单纯的唱走向多元化,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带给我们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李春霞 《丝绸之路》2009,(24):119-121
中小学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关注的重点往往集中在学校的素质教育方面,对其课程改革,尤其是对艺术类如音乐的课程改革关注较少。在《音乐课程标准》颁布、新教材出版后,音乐新课程的教学也有所转变。本文认为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把握音乐教学的审美本质,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是今后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慕容鲜卑音乐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张涛 《神州》2013,(32):140-140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早已包含智能多元化的观点,多元智能论的提出进一步证实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博大精深,也为目前奥尔夫教学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依据。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正确发挥智能多元化的优势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感受音乐,从而逐步建立起以学生参与、互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朱翊瞳 《神州》2013,(4):209-209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某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多种新奇独特的文化现象,网络音乐就是其中之一。网络音乐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音乐的存储、传播和视听方式,它越来越让世人关注。文章以网络音乐为出发点,探讨网络音乐的特点以及网络音乐对校园音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晓社 《攀登》2006,25(3):92-96
忧患意识是指人们在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使下,以理性的、富有远见的眼光和戒惧沉毅的心情对待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传统忧患意识的产生是“士”人自我觉醒的结果,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力,古代哲学辩证观是其产生的思维基础。从思想内涵上来看,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意识,是一种深切的责任意识,是一种昂扬的奋进意识,是一种理性的超前意识,是一种赤诚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9.
董潇强 《神州》2014,(2):130-130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为教师,就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听辨、想象和表达的能力,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音乐的功能、音乐教育的深层功效以及音乐教育的目标论述了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续六经》之一的《乐论》,表述了文中子的音乐理论,《乐论》虽已失传,但从其他典籍可以考知其梗概。文中子看到了音乐在整个社会进程中的作用,它不仅能体现王道,而且是时代的体温计,他的乐理理论其实是秉承了孔子的乐理思想。在经过从汉到隋之前儒学的衰落之后,文中子的乐理思想也是他重振儒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曹操自卑感的成因及表现有七个方面:1.出人头地的社会风气和由此带来的自我发展的阻力;2.宦官家庭的自卑感深深地根植在曹操的心灵之中;3.宦官家庭的自卑感成为曹操政治生涯的障碍,使其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4.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与自卑感的交织;5.与同时代的世家大族相比,政治地位的低下,同样可以考察曹操的自卑感;6.个人形貌的不足;7.多猜忌和残暴的性格特点是其自卑感的外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汉画像石中罕见的纯器乐演奏形象,利用图像学的方法,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对图中有关乐器的属性、放置与演奏方法、特殊乐器的来历等,进行了较为细致地综合考证,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原始音乐起源的考古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原始音乐分为形体艺术、时间艺术和造型艺术三种艺术形态,从考古学的角度对音乐起源进行了初步考察,认为中国史前音乐萌芽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形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15.
小泉八云于1890年赴日,后加入日本国籍。他的作品洋溢着对日本古老文明的赞美、怀念以及对西方文明的辛辣批判。这使得他在当时倡导“和魂洋才”的明治日本中期成了“日本文化发现的恩人”。经历了从英国、法国、美国、再到日本的流离生活,使得他对异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本文将从比较文化论角度通过分析小泉八云对日本文化的受容及其文学作品,探究小泉八云对异文化以及自身归属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洛阳汉墓出土的乐器资料为切入点,就乐器的种类、组合及其相关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晋朝废乐考     
早期中国的音乐具有与政治分不开的特征,而在儒教经典中的废乐思想,即由于禁忌观念而排除音乐的思想,到晋朝才反映到国家仪礼上。本文以废乐为主,对王朝动态与运用音乐、国家仪礼与魏晋风俗的关系加以考察探讨。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n the mid-eighteenth century music underwent a sudden and drastic revolution when composers “discovered” a new dimension to their art. This had immense repercussions on the philosophy of art, for the music created before and after this divide represents two different specie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which in due course affect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and import of the other arts as well. Despite the immense aesthetic repercussions of this Copernican revolution in music, philosophers of art seem not to have taken much notice of it. This essay details the emergence of the relevant musical criteria during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dwells on their long-term impacts on the philosophy of art.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公民权利意识演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否有权利意识,是现代公民与传统臣民的重要区别之一。近代国人权利意识的觉醒,与西学的传播息息相关。其演变发展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权利意识觉醒时期、参与意识觉醒时期、伦理人权时期、法治人权时期,以及权利理论的深入探讨期。总体而言,国人对公民权利的认识,无论是具体内容或理论,一步步趋于深入,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其中之一便是对私有财产权没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