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禹赶石的故事 大禹圣人凿开了三川东面的山岭,把积在三川的水全部引了出去。但居住在山两面的百姓却来往不便了。人们站在黄河两岸的山上,对面可以说话,但就是过不去,大禹圣人看到了这个情形,想在寺沟峡山谷上修一座石桥,方便两岸的百姓,又设了祭坛,祭祀上天,请求天庭赐给赶山鞭,上天就给大禹圣人赐了条赶山鞭,大禹圣人得到赶山鞭后,从积石山上往下赶石,大禹圣人赶石时,不叫赶石,而叫赶牛,他把所赶的石头,吹了仙气变成了石牛往下赶。  相似文献   

2.
《慢二郎》内容当始于"古往今来"止于"沉醉何方"。其称名或为《二郎神慢》的非正式名称。《慢二郎》与《二郎神》及《二郎神慢》句式相似,其思想内容亦与金元时期的《二郎神》及《二郎神慢》一致,皆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慢二郎》与《悟真篇》中一诗于词汇上存在高度重合性,思想文化存在一致性,或因袭于该诗。  相似文献   

3.
荆楚名山之一的半壁山,地处阳新县境内的半壁山农场。奇峰拔地而起,矗立长江两岸,直逼中流,与鄂东重镇田家镇隔江相对。民间传说它由秦始皇挥动赶山鞭,将上游的西塞山劈下一截而成,故又与西塞山分享上半壁、下半壁美称。东北一面为临江悬崖,高逾百米,蔚为壮观。大江在此处突然被销变窄,平水季节仅宽500余米,系万里长江三峡以下最狭窄处,犹如咽喉门户。崖下江流湍急,惊涛击岸,慑人心魄。昔人有诗云:“突兀峰峰半壁山,长江锁钥挽狂澜,巍然门户雄三楚,浪击风雷出险关。”半壁山,位居鄂赣要冲,扼控长江上下,为九省通行之地…  相似文献   

4.
独山行     
杜扬 《贵阳文史》2003,(3):49-50
独山县名的由来,民间有一段神奇的故事。据说是张三丰赶山,一边赶一边歇,白天赶,晚上宿,后来赶不动了,就将山留在这里。由于这座山是在一片广阔的平地上凸兀而起,一峰独秀,故就以“独山”作为这个方圆2千多平方公里地方的地名,并将这座山定名为“独秀峰”。 独秀峰并不很高,但却郁郁葱葱,亭亭玉立。它的周围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是独山著名的“无公害冷凉蔬菜基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5.
居住在牟定县的彝族支系——罗武人,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有到当地柜子山赶会的习俗。说起这习俗的来历,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柜子山象一颗绿宝石镶嵌在逶迤起伏的乌蒙山中,那里麂子出没,虎狼成群。山下的彝、汉人家,那时不兴种五谷杂粮,靠砍柴烧炭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贫苦。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最古老的故事,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人类的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造天织地,创造人类的经历。这个故事是天公遮帕麻亲口告诉我们阿昌的活袍(巫师),再由活袍世世代代口传下来。在远古的时候既没有天,也没有地,只有“混沌”,混饨中无明无暗,无上无下,无依无托,无边无际,虚无飘渺。记不得是哪年哪月,混沌中忽然闪出一道白光。有了白光,也就有了黑暗;有了明暗,也就有了阴阳。阴阳相生诞生了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明暗相间产生了三十名神将,三十名神兵。遮帕麻没有穿衣裳,腰上系着一根神奇的“赶山鞭”,胸前吊着两只山  相似文献   

7.
续修告竣着先鞭 ,满腹豪情涌鸭山。不尽乌金流万里 ,光能全在志书间。祝贺《双鸭山矿务局志》续志出版@松驿  相似文献   

8.
我本甘州一石仙,东行愿挨赶石鞭。古浪峡口欲堵住,好造水库利民田。天机泄露成遗恨,经年矗立河道边。贞观后期太宗迈,欲废李治太子衔。闻我昌松瑞石降,始保高宗坐金銮。此事终归有猫腻,徒有虚名心不安。幸我皮软能削片,酿酒发酵可变甘。远近农家皆得益,从此甘酒石名传。区区小事何足道,力大当可更挖潜。左听鹰喙对我叫,右观高耸铁柜山。铁柜里面藏宝贝,金磨银碾十三盘。黄马白马分拉转,金豆银页出不完。我跟神鹰协商好,百姓温饱系心间。闰年闰月三十晚,三更三点宝山开。告知贫民按时到,鹰抓铁柜我支山。众马奔出饮河水,乘机…  相似文献   

9.
深入二郎剑     
青海明珠 既然来到向往已久的青海湖,就不能不去二郎剑岛看一看.二郎剑蜿蜒深入青海湖,"直奔海腹而没",因而又名"海带",藏语称之为"朗千且瓦",取一对象牙之意.这里有着丰富的草原、沙滩、动物等自然生态资源和民间文化活动,是青海湖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二郎剑的传说 传说二郎神跑到西海边,饥肠辘辘,变作一老牧民,架起三块石头准备生火做饭.二郎神见海东边有一眼大泉,便跑去取水.但孙悟空在上面加了石板,并命谁也不能动.而二郎神顾不得这些,揭开石板就去舀水.这时孙悟空赶到,二人打了起来.但两人只顾打架,谁也顾不上盖石板.致使泉水一个劲地往外溢,孙悟空一看大事不好,赶忙抓起一座小山扔进海里,这才压住泉水.二郎神见状便抽出二郎剑想砍掉小山.此时孙悟空朝着二郎神的手臂就是一棍,将二郎神的宝剑打落在地,宝剑便永远留在了西海边.  相似文献   

10.
<正>一条鞭法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学界一般都是从人头税到土地税、从实物税和劳役到货币赋税演变的脉络对其加以认识。但是,所谓"一条鞭(编)",其意义的指向,其实更着重在"总收分解",即财用资源的核算、收集与分派上。也就是说,一条鞭法在更本质的层面上是王朝财政体制的转型。一条鞭法的"总收分解",首先直接带来的变化,是原来里甲编户承当的赋税、差役、物料、经费诸项名目以同一原则、同一征缴手段合并在一起缴纳。不过,  相似文献   

11.
赤列山是土族敬仰的神山,是土族子孙的摇篮。———题记石峡平湖南门峡俗称南天门,在古燕麦川口。两山对峙,势若游龙。传说二郎杨戬云游西海,曾驻足于此,放鞍辔处即今马鞍山。南天门上遗存哮天犬拽铁索而过带出的山豁,下为妖魔洞。土乡民众借此天然坝址修建水库,湖光山色添作土乡新景。一鉴倒映南天门,腾蛟起凤自天成。乘槎似可凌霄汉,渔樵闲话二郎神。威远鼓楼土乡首府威远镇,古称诺木斗,意为森林之区。宋代改为牧马营。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始建钟鼓楼。楼为三层,画栋雕梁;飞檐翘楚,铁马叮当,蔚为壮观。威远古楼堪称奇,铁马行空驾虹霓。…  相似文献   

12.
彭维斌 《南方文物》2005,(2):48-51,34
二郎神是闽南地区尤其是灌口、同安,甚至台湾、东南亚等地区民间尊奉的水神,它源自于人们对中国水文化先祖——四川都江堰“二王庙”祀“李二郎”即战国时代秦蜀郡守李冰次子的崇拜而发展成的一种重要的地方民间神灵信仰。自明天启崇祯年间建造了专门祀奉二郎神的闽南灌口凤山祖庙以来,  相似文献   

13.
韩连赟 《丝绸之路》2004,(10):29-31
乘火车赶汽车,行戈壁翻雪山,紧走慢赶,我们一行三人终于站在了肃南草原的赛马场上。赛马场设在县城南面的山顶高原上,从下面看是山,爬到顶部竞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呼声、喊声震耳欲聋。无际的草原,飞奔的快马,震天的呼喊,五彩的“流星”(指身着民族服装的骑手)……整个肃南草原都沸腾了……  相似文献   

14.
林若 《世界》2013,(6):168-173
在看到大象那宠大的身躯和慢悠悠的步伐时,我忽然明白了,其实,我们可以不要那么赶,那么匆忙;许多决定,都可以做得慢一点。像大象一样,积蓄力量,慢慢释放,一生而得以圆满。  相似文献   

15.
李天飞 《中华遗产》2020,(4):96-105
中国的神仙里,二郎神杨戬人气颇高,神职却并不高。宋代有一部《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集道教黄箓(lu)斋法之大成,里面介绍了各种祭神、拜神的仪轨。在第51-56卷《神位门》里,还开列了3600位道教神仙的大名单.其中,二郎神全名为“齐天昭惠灵显清源真君”,总排名居然只在第3296位.  相似文献   

16.
要明瞭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对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作一个简单回顾。明朝自中叶以后,赋役制度极端混乱,繁重的田赋与差徭像两条绞索一样,榨尽了人民的血汗膏脂。其中尤以差徭害民最甚,它的名目简直繁杂得难以想像。所以从英宗朱祁镇以后,人民起义便接连不断,并且愈来规模愈大。为了缓和这种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多少给农民一点喘息生存的余地,便产生了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精神是把各色名目的差徭杂费统统合并起来,作为  相似文献   

17.
胡芳 《中国土族》2007,(4):48-52
纳顿节是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地区以各土族村庄为单位举行的大规模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年从农历七月十二开始,至农历九月十五结束,其主旨是通过祭祀二郎神和本村保护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内容包括迎神、供献、许愿、还愿、会手、  相似文献   

18.
<正>役法系统是明代赋役财政体系中复杂而独特的部分,同时也是一条鞭法改革的主要对象。均徭法是明中叶出现的一种针对杂役的编佥方法,是一条鞭法形成前徭役编佥的重要改革举措。《明英宗实录》记载,均徭法最早由江西按察司佥事夏时在正统年间创立,浙江、四川等布政使司旋即踵行,其  相似文献   

19.
《文史月刊》2009,(3):75-75
中国民间的“鞭春牛”风俗流传甚广。唐代诗人元稹的《生春》中有“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的诗句,《义县志·岁时》有“鞭春牛”的唱词:“一鞭日风调雨顺,二鞭日国泰民安,三鞭日天子万岁春”。清朝乾隆年间,立春鞭土牛列为国家庆典,每年专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于六月制订次年的芒神土牛图,颁发各地,作为印制芒神春牛的规范。  相似文献   

20.
赶坳文化是侗族民族文化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在当代社会急剧转型中面临着冲击,其传承保护急需抉择。作为武陵腹地的玉屏朝阳侗族赶坳文化,典型地呈现了侗族赶坳文化的具体内容与发展现状,其传承保护需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