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自强"、求富"为中心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自我实现近代化的开端.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近代的具体历史环境来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历史影响,比较深入地理解洋务运动的合理内核及其基本特点。洋务运动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下迈向近代化道路最切实可行的选择,其在近代化中国道路上的一些有益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叩开了中国革新传统体制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辛亥这一年     
《文史月刊》2011,(6):47-47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在救国路上走着的,还有一群人。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革命党",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  相似文献   

3.
《文史月刊》2011,(8):41-4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  相似文献   

4.
辛亥这一年     
《文史月刊》2011,(5):39-39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  相似文献   

5.
辛亥这一年     
《文史月刊》2011,(9):47-47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  相似文献   

6.
辛亥这一年     
《文史月刊》2011,(4):43-43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  相似文献   

7.
辛亥这一年     
《文史月刊》2011,(7):55-5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是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抵御外辱,镇压内乱为目的,它虽然没有挽救大清王朝,但它是中国传统封建教育变革的开始。本文主要通过洋务运动中开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史等措施方面,论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史月刊》2011,(10):39-47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  相似文献   

10.
洋务运动史的全国性讨论会已历四届,每届都深入一步,有新的发展。本届的讨论,已越出洋务运动本身,提出以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主题,探讨洋务运动与近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外交的关系,探讨洋务运动与当时的社会环境问题。我以为这是一个跃进。  相似文献   

11.
辛亥这一年     
《文史月刊》2011,(8):41-4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闲。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  相似文献   

12.
洋务运动·殖产兴业·经济发展秀风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所处的国际背景大体相同,为摆脱沦为殖民地的危机,中国的洋务派从1860年开始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日本则在大体同期,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战略目标,大搞“殖产兴业”,以...  相似文献   

13.
谁在革命     
《文史月刊》2011,(9):47-4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刚 《安徽史学》2002,(1):39-43
晚清的洋务运动,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改革开放;洋务运动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李鸿章,又影响了这一运动的进程和结局.近十年来,史学界主要从李鸿章与近代政治外交、近代海防、近代企业、近代教育四个方面对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较客观、全面地论述了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的是非功过与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辛亥这一年     
《文史月刊》2011,(10):39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通过洋务运动,标榜“自强”和“求富”,在旧中国首先引进西方近代技术,兴办了几十个军民用近代企业。但由于主观客观的种种因素,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旧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的国家。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它在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方面所留下来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实现四化,是否多少可以起些借鉴作用呢?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当今,有的论者认为,两者都“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有的论者则“不认为有理由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述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关于戊戌变法的进步性,现在不承认者希罕了。争论的焦点在洋务运动上。后者基于认为“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对传统夷夏观在中国疆域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如果从汉族和边疆民族对中国疆域形成的贡献看,中国疆域的形成可以分为两大时期,唐以前是汉族起着主导作用,汉、唐的两次大统一都是以汉族为主体实现的;唐以后则是边疆民族主导着疆域发展的进程,元、清两次大统一都是由边疆民族实现的。传统的夷夏观是导致这种状况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受传统夷夏观的束缚,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往往难以突破人为设置的“夷夏”界限,对边疆地区采取羁縻统治或“不治”,因而阻碍了疆域形成的进程;而边疆民族所建王朝则没有这些束缚,并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夷夏观,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就是伴随着这种观念的不断突破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倡导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开端。在推行洋务运动过程中,他改变了传统观念,引入西方军事、生产技术,从器物层面寻求富国强兵之术。在当时,这种超前的意识以及其实践为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杨悦 《沧桑》2009,(6):28-29,49
19世纪60年代开始,由官僚地主阶级组成的洋务派为维护封建统治,发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就此中国的现代化艰难启动。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但从自身具有的反现代化因素角度来看,又偏离了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最终将自己埋葬。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和反思洋务运动现代化尝试失败的原因,为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