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西藏雪域风情的“古格书吧”在北京法华寺街开业后.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京城市民了解西藏、感受西藏风情和进行休闲阅读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2.
这些细节很好,很有意思。新的技术手段,电让老百姓觉得自己同政策制定的前沿更加此接近。  相似文献   

3.
扎洛 《中国西藏》2006,(6):20-23
自2000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藏区发展课题组,—直在西藏农村做调查研究活动,2005年7-8月,课题组又沿着川藏公路在四川省甘孜州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进行了学术调研,根据课题组的业务们工,我负责对藏区村庄的政治,法律及公共服务等问题的调研,在广泛的调研活动中,我从各村庄的带头人如村长(包括自然村的村长或称为组长),党支部书记等那里获得了大显真实,生动而又发入深省的田野素材,笔在此将其中的部分访谈记录奉献给广大读,通过这些字,我们可以窥见西藏农村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扎洛 《中国西藏》2006,(5):16-19
自2000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藏区发展课题组,一直在西藏农村做调查研究活动,2005年7-8月,课题组又沿着川藏公路在四川省甘孜州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进行了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生活着许多金发碧眼的“老外”。在拉萨街头.经常会看到他们一晃而过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一个拉萨青年如何运用藏文上网拥抱网络化生存?一个牧民如何对待生养他的草原上日渐显露的变化?或者一个在西藏农村经历过百年岁月的老人幽深的内心……这一期我们试图关注来自西藏生活层面具体而微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果谐,是一种流传在西藏农村的大众歌舞形式,常见于农区的村头、旷地、打麦场上。每逢佳节,人们便拉手成圈,分班唱和,此起彼伏,顿地为节,载歌载舞,从白天唱到夜晚,从深夜跳到黎明。在日常劳动生活中,建筑工人唱起它  相似文献   

8.
李华兴  ;徐晶晶 《神州》2014,(2):232-232
文章试以史料为依据,解读西藏"民族自决权"的由来、本质和谬区。希助益于后来者研究。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前,他是吃苦耐劳的四川民工,十几年后,他是普普通通的西藏农民。他的人生与众不同地经历了两世轮回。  相似文献   

10.
帮纳村位于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距离林芝县城15公里。全村有78户370人,其中劳动力133人。耕地总面积1092亩,是全县最大的行政村。  相似文献   

11.
卢颖 《中国西藏》2013,(1):12-15
2012年10月的香港,热带风浪刚刚离去,连日的阴雨也已放晴。香港的金秋显得格外美丽,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迎风飘扬。在这美丽的好时节,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香港中国西藏儿童健康教育基金和中国西藏杂志社联合举办了"西藏风情"摄影展。  相似文献   

12.
西藏对于大部分“老广”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神秘的地方,然而有一位广东南海人的名字却在广大藏民口中传颂了近百年。 他叫“张大人”。  相似文献   

13.
冬天里的林芝,虽没有盛开的桃花,但气候温和,满目青绿,扑面的仍是春天般暖融融的气息。初次来八一镇的人,都有一种惊讶:”这是在西藏吗?”“这是雪域高原吗?”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藏》2004,(1):2-3
达赖喇嘛在其“中间道路”的主张中,有一个大“西藏”的行政区划概念。这就是在其达兰萨拉所谓“西藏流亡政府”的大厅正中,悬挂的大幅“西藏版图”所标识的“西藏”,这个“西藏”包括现在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全部地区,新疆的五分之一地区,甘肃的三分之二地区,四川的三分之二地区,云南的一半,面积达240万平方公里,约占目前中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达赖喇嘛要求在这一地理范围内,实行高度自治,并将此作为与中央政府对话的先决条件。我们认为,这种主张,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中国的现状,更不符合藏族广大人民的利益。提出一个行政区划,总要有…  相似文献   

15.
后藏日喀则,素有“西藏粮仓”的美誉,5月的后藏大地,冬小麦已经冒出头来,绿绿的一片。而在连片的温室里,各种各样的菜蔬瓜果,有的已经成熟,有的露出嫩绿的新芽,散发着清新的芬芳。复苏的季节里,阡陌纵横,沃野千里的后藏大地,到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16.
来西藏四年,拉萨关帝庙从外边也不知看了多少回了。每次路过德吉路口,都能望见那一片绿树掩映中的绿瓦黄墙。但越是容易见到的,越不容易生起赶紧游览一番的冲动——就像我在北京呆了20多年,至今还没有去过香山,因为总感觉会有机会去,不急在一时。  相似文献   

17.
徐平 《中国西藏》2001,(5):22-25
1951年5月的“十七条协议”,使西藏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西藏从封建农奴制社会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方方面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但这种变化究竟有多大.又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一直缺乏细腻准确的描绘。有感于此,笔先后于1995年和1997年.两次到后藏的班觉伦布村进行社会调查,特别是在1995年时课题组挨家挨户做了问卷调查,回到北京后用计算机作了较为精确的统计分析。通过这些数据的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西藏农村,与祖国同步前进的脚步声。  相似文献   

18.
藏红花名贵,布达拉宫辉煌,八角街的卓玛很靓;五颜六色的经幡,神山圣湖的传说,都走入了我的记忆。而记忆中最活脱好玩的一页,是西藏的牛。  相似文献   

19.
刘延 《中国西藏》2009,(5):54-55
知道西藏歌舞团要在中国大剧院演出大型风情歌舞《天上西藏》时,我正在住院。知道老相识丹增贡布给我留下了看演出的票时,我的心便开始翻腾——如何能说服医生放我出去看这场演出?要不要告诉医生:  相似文献   

20.
西藏农牧民的“安居”和“乐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吉 《中国西藏》2007,(1):4-11
2006年,西藏社会经济发展有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那就是“安居工程”。在西藏,任何视野所及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新房、新村拔地而起,公路两侧,村头牧场,搬进新居的农牧民脸上洋溢着乔迁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