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楠 《百年潮》2003,(2):36
我和梁必业同志相处40多年,他是我的好领导、好老师.当我突然得知他不幸去世的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悲痛、惋惜之情涌上了我的心头,一些往事也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起1976年1月,正当"四人帮"猖狂时,叶帅找我谈话,他称赞说:"梁必业同志肩膀硬,是个好同志啊!"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埃博拉"恶性传染病在非洲大陆肆虐时,远在亚洲、美洲等地的"我"总觉得离"我"很遥远而漠不关心;2003年"非典"疫情的恐慌场景"我"早已模糊,因为与作为幸存者的"我"已经无关紧要;至于14世纪那场由"黑死病"导致全世界大约7500多万人死亡的大瘟疫则似乎更是成为了"我"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随团在柏林考察时,有幸给当地人当了一回"活教材"——说是"有幸",是因为我虽然当众丢了一次丑,但却使我受到了终生难忘、醍醐灌顶般的"切肤感受"和"直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拒绝贫穷     
读师范时,我挺热爱学校的推普工作,特别是读二年级时,我被评为"推普标兵"后,那干劲就更足了。老师也很器重我,经常安排我给一年级的新生上晚间推普课。我自己也很努力,课余饭后,不是练发音、练朗诵就是练速拼。我幻想有一天我能当上一名播音  相似文献   

5.
她说:"看到温爷爷,我就想起了我的爷爷。特别是听到温爷爷说政府要管我们的生活、管我们读书时,我就忍不住哭了。"  相似文献   

6.
正1980年8月15日10时,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邓小平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工作,并说次日就把我送过去。听到组织的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放开胆量,试试看。"我给邓小平当保健医生时,他已是76岁高龄了。让我惊奇的是,尽管他年事已高,又历经坎坷,但仍红光满面、精力充沛,身体非常健康。邓小平从不吃补品,唯一算作"补品"的,是每天吃几丸大粒维生素。我在他身边工  相似文献   

7.
纪敏 《文史精华》2010,(7):33-38
<正>我与日本"中归联"建立友好关系,始于1988年末。当时,我正着手抢救、挖掘、征集有关新中国改造日伪战犯史料。开始我未料到,涉足其内,竟如此之难。当我们越过有关部门的"保密"限制,找到几位亲历者时,他们已是花甲、古  相似文献   

8.
"文革"开始时我是上海《文汇报》教科部体育组的记者。我原是上海市建工局属下一个业余学校的教师,共产党员。1960年柯庆施提出文化单位里面要"掺沙子",我被选进了报刊编辑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被分配到《文汇报》社。1967年1月初,我、邵传烈、周国荣为负责人的"星火燎原"革命造反总部接管了《文汇报》社。到2月初"上海人民公社"成立时,我被推为"公社"的政宣组长,2月下旬"上海人民公社"改名为"上海市革命委  相似文献   

9.
我们做过的事别人不知道的还有很多,世界还没办法接受时,勉强分享非常危险"我长得很美,也很聪明,好像是因为这个,很多人讨厌我、责备我。但我只是做自己相信的事而已。"  相似文献   

10.
常去的书店楼梯陡峭,每次下楼都难免想象一脚踩空,"咕噜咕噜"滚下去的情景。结果有一次梦想成真——不过不是在下楼时,是上楼没踏结实,差点整个人趴在最上面一层的台阶上,头发全部向前抛出去,估计疑似《午夜凶铃》中的贞子。店员倒没给吓着,对我十分关切。我付钱时,她还问我:"你是学艺术的吧?我就觉得你们学艺术的女孩子最好了……漂亮、年轻、时尚……"  相似文献   

11.
正细节,细枝末节也。我却以为细节是作品的"肉"。光有"骨头"没有"肉"的作品,是无法感人的。大约正是看重细节,所以我在采访时,总是不断用耳朵和眼睛"捕捉"细节——不过,需要一根敏感的神经。用耳朵"捕捉"细节,体现在采访时不断发问,挖掘细节。比如,我在采写陈独秀的秘书、九旬长者郑超麟先生时,"盘问"起关于陈独秀的种种细节。他略作沉思,回答道:"陈独秀讲一口安庆话。怎么想就怎么说。习惯动作是用手拍脑门。不大讲究衣着,但很干净。长袍、马褂都穿,帽子不常戴,难得穿西装。烟瘾重,但不抽香烟,而抽雪茄。文章写得快,有学问,但口才并不好……"  相似文献   

12.
关心     
正因为有了她的关心,我的世界五彩缤纷。从小,她就一直在关心我,我是她心里的一株小苗。在她的"阳光雨露"下,我茁壮成长。她,就是我的妈妈。在我生病时,她的关心便是最好的药方,爱如春潮般向我涌来,我的病就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在我灰心时,她的爱似阳光照到我身上;当我在夜灯下学习时,她的关心便是一杯热水,驱散心中的寒冷与困倦……  相似文献   

13.
"出门在外,要踏实、诚信,要不忘学习."这是我17岁离家务工时母亲的叮嘱."你还年轻,不要怕失败,失败了要认真分析原因,重新再来."这是我21岁创业失败时母亲的鼓舞.母亲没读多少书,但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位"哲学家",她将男儿当自强的朴素生活哲学刻进了我的生命,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去开天辟地,为理想去闯!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9日6时许,杜润生老在北京医院仙逝,享年102岁。2003年7月18日,为庆贺杜润生老90寿辰的"农村改革座谈会"在京西宾馆召开。杜老答谢时诙谐幽默地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活了90岁","我查了一下祖宗三代,都是四十几、六十几就死了,到我这里90岁了还不死,还得活几年。"全场笑声和掌声不断。岁月有情,杜老有幸,这"多活几年",一转眼  相似文献   

15.
在课改浪潮的冲击下,每晚与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前辈对话,聆听魏书生、王晓春等专家的教诲,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刷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秉承叶澜教授"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的教育思想,借鉴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时,打开"枷锁"还给学生自主的舞台,班级工作得心应手,我这个甩手掌柜"常常优哉游哉。  相似文献   

16.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回响在耳边时,我的心便久久不能平静。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祖国母亲在历经风风雨雨、千难万险后,度过了62个春秋。62年来,您从"东亚病夫"发展成为"最强国",现在,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以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7.
来信的故事     
正在我六年的小学生涯中,有许多事情都已经淡忘了。唯独有一件事,让我铭记在心,终生难忘。还是在五年级时,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四季如歌》的散文,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几天后,当路过门卫室时,那个笑容可掬的老爷爷喊住我,递给我几封信。看着陌生的笔迹,陌生的落款,我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回到家里,我在看"李想"的信件时,手竟有  相似文献   

18.
正1966年5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正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的兴隆中学高中一年级读书。当年6月初,随着《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发表和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被《人民日报》登载,我所在的兴隆中学也同全国所有的大中小学一样,开始"停课闹革命"了。在这样的形势下,当时担任农村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我的父亲王殿义曾打算让我暂时不去上学,在家呆些天等复课时再去。但我却告诉父亲说:"爸,这可不行。因  相似文献   

19.
风信子     
正我家养了一株风信子,我可喜欢它了。风信子是在水里生长的,刚买来种子时,它皮是淡紫色的,样子活像一个洋葱头。一天,我去观察它时,发现它的根部长出了无数条雪白的"胡须",稀稀疏疏的。过了几天,这些雪白的"胡须"越来越长,我一看水已经浑了,我去给  相似文献   

20.
<正>在科罗拉多栈道上,我度过了今生精力最充沛、心情最愉悦的一段时光。我走入所谓的"荒野"时,并没有抱着"寻找人生意义"这样宏大的期望,我只是喜欢行走,喜欢自然,喜欢呼吸大山里的空气。但在行走中我确实收获了更多,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有人说,女孩要拥有"能让双脚坚定踏实地站立在大地上"的东西,虽然这并非我的初衷,但我想我已经慢慢地获得了这种能量。以身体的痛苦换来精神上的愉悦,我觉得值得。与松林、雪山、溪流、白云做伴的每个白天和夜晚,我觉得值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