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人民日报》创刊之日(1946年6月15日)起,我就在报社工作。“文化大革命”前,我任报社副总编辑,主持夜班编辑工作。当时政治空气已很紧张,回忆这一段编辑生活,我现在仍然感到胆战心惊,心有余悸。几十年来,中国人经常在“想不到”状态下生活,这可能是社会激烈变动时  相似文献   

2.
年鉴编辑不同于其它编辑,光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编辑技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编出高质量的年鉴刊物来和真正把年鉴推向市场,有广泛的读者群体,就需要年鉴编辑有广泛的社交能力。可以说,年鉴编辑社交能力的好坏,决定着他所编出的年鉴质量、经济效益,也影响着年鉴编辑部综合实力和声誉的高低。 年鉴编辑不同于出版社、报刊杂志社的编辑,主要是编出好书稿就行。而要从条目的设置、框架的确定,来构造蓝图。编辑内容的对象是各个部门和行业,读者也是各部门、各行业。在目前中国年鉴还未摆脱“官书”、“政书”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学术界,印度华侨华人研究几近空白。在沈丹森博士(Tansen Sen)的建议和帮助之下,本刊特别组织编辑了本期“印度华侨华人专题”。  相似文献   

4.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15,(1):30-31
@名人传记:2005年清明节前后,《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王钧决定在她分管的“广州新闻”版面上开辟一个新栏目“讣闻”。这种新闻报道形态在西方国家的报纸上已存在多年.而在当时的中国报界还十分少见。至于开辟讣闻版的理由.王钧用了一句古语回答:“不知死,焉知生。”2014年10月18日.王钧成为讣闻版的主角——10月18日上午8时30分,《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王钧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四十三岁。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之死     
“1970年10月23日,中国著名记者范长江逝世。”新华社10月22日的电讯在“历史上的今天”栏目中简介说,“范长江,四川内江人,他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创始人之一,曾先后担任新华社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等职。他在30年代发表的《中国的西北角》等新闻作品,曾震撼全国,现在仍被视为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6.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中国疆域史、中国出版史、徽学研究领域中都颇有建树的学徐学林,正因始终坚持“业精于勤”和“行成于思”,所以能在多学科领域作出独特的贡献。我曾作为刊物编辑认识徐学林,通过编辑他的作对他的学术思想、治学道路有所了解;尤其是在与徐学林的同学们闲谈中了解了不少鲜为人知的“轶事”,更感到对于这位学有所成的正直的学,不写下些字,颇有未尽历史责任的缺憾。  相似文献   

7.
张婷  余荣培 《中华遗产》2009,(12):160-160
在制作华容道选题中“洛书”也就是《九宫图》的时候,同事激动地说:“中国文化太美妙了,你看,洛书就把5排在最中间,5是中图文化最崇拜的数字了。”“不对,中国文化最崇拜的数字是9。”正在编辑九连环选题的我脱口反驳。“9是最大的数,而5是最受崇拜的数。”同事想了一下,得出了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8.
李维民 《炎黄春秋》2008,(11):53-5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先后参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历时10多年。在这期间,我国史学界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在拨乱反正、还历史本来面目方面取得很多成就。现在把我参与上述编辑工作时,亲历、亲闻的几件事写出来,求教于有关学者和读者,也作为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你要看毛片吗?一看毛片,就有灵感写下去了。”——稿子写不下去时,我就又想起我的师傅来,那个总是满嘴胡说八道的、35岁的“胡老头”。第一次见面,是他编我的稿子。本来应该是北京新闻部的编辑王姐姐编的,但逻辑结构乱得她头昏。中国新闻部的编辑——我师傅,一向见不得女人撒娇和掉泪的他,就在“王小麻子”的撒娇声中,晕晕乎乎地接过了我的稿子。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方志》2010,(1):10-10
撰述 编纂“撰”有创造、建造义,用于著作方面,指著述,即创造性地写作。“纂”指汇集、编辑,是根据有关资料编辑,而非自己独创。如今资料汇编、工具书之类可用“纂、编纂”。现在用“编”的比较多,不能用“撰”或“编著”。  相似文献   

11.
来信     
本期封面文章,是迄今为上对“中国大妈”以及“广场舞现象”最为客观公正的描述与坪价。这本已经10岁的周刊,其对价值观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守望,几乎已经是南方文化的硕果仅存。对于众声喧哗、坊间早已颇多微词的“中国大妈”及相关文化现象,它仍然可以在娓娓道来之中,让我们获得深刻的思考,并对我们的同辈人,或这些记者编辑的长辈,多了一份理解,多了更多的温馨。  相似文献   

12.
做好年鉴编辑,需要把握信息材料的精度和准度,提炼出事物的主体,使年鉴信息既有“点”又有“面”。年鉴编辑们必须处理好“简”与“繁”、“粗”与“细”、“忙”与“闲”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做,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探寻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史学集刊》2006,(4):32-32
今年是中国高校社科学报诞生一百周年,为隆重庆祝中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年华诞,中国人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开展了第三届评优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史学集刊》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编辑宋鸥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编辑。《史学集刊》获此殊荣,标志着本刊始终坚持学术质量第一的办刊原则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也是各级管理部门对本刊办刊成绩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李仲谋 《收藏家》2002,(10):52-55
1985年7月,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辑的《萨迦寺》一书出版,首次刊登了西藏自治区萨迦寺收藏的两件明代宣德景德镇官窑青花五彩瓷器。其中一件书有“大明宣德年制”6字楷书款的撇口圈足碗,经文物出版社编辑胡昭静女士《萨迦寺藏明宣德御窑青花五彩碗》一文介绍之后,十多年来数度被古陶瓷研究者提及或引用,更参加了1993年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文物精华展”,  相似文献   

15.
在培养新闻界人才方面,《大公报》可以说是一个“科班”.解放以前,从这个“科班”出身的,该不下于“燕京”和“复旦”的新闻系罢.早期,它有一套培训的制度,叫“内外互调”.初参加的年青干部,先做一个时期外勤记者,然后调任助理编辑或不重要版面的编辑;过了三四年,再调到几个大城市当特派记者.最后,才调回编辑部当要闻版等主要编辑.  相似文献   

16.
《沧桑》2011,(3):138-138
杨光彦在《云南史志》2010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指出,让年鉴更好地肩负起“存史、资政、育人”的重任:1.牢记历史使命,努力提高编辑水平。2.增强“六个意识”,即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质量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能力。3.遵循年鉴编辑规律,努力提高年鉴编辑质量。4.加强领导,为年鉴编辑工作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 贵刊2005年第6期所栽《中国最后一个“传胪公”》一文,文中所举史事有几点不确。  相似文献   

18.
(一)一九七六年美国出版了一部近六十万字的专题文集《托洛茨基论中国》。莫纳德出版社编辑伊万斯写信给彭述之,请他给该书写一篇导言。彭述之“很乐意承担这个任务”,于是写下了近五万字的长篇导言。彭述之说,他之所以乐于为此书写序言,一是“这将帮助读者比较具体地理解列甫·托洛茨基的伟大贡献”;二是“研究中国革命”,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彭述之认为:“托洛茨基对于理解中国问题所做的贡献是无  相似文献   

19.
公鸣 《铁军》2020,(1):7-7
时值岁末,捷报频传。在2019年年底举行的江苏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仪式上,本刊编辑部副总编辑徐良文和编辑孙月红双双获得大奖。  相似文献   

20.
雷鸟  米汤 《中华遗产》2009,(8):160-160
在做这期《黄历与星占》的过程中,给编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好多的数字:三垣、四象、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其中“十二”是出现最多次数的一个——做完文章终于明白,正是这神奇的“十二”,构成了天地循环,成就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