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引进是实现技术进步的一条捷径。中日两国在战后为迅速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都大量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各自走出了有不同特点的技术引进道路。一、中国的技术引进及战略中国从50年代起到80年代末,经过近40年的努力共引进技术(包括设备进口)  相似文献   

2.
60年代初,"大跃进"中的中国社会经济已是危机四伏。在这艰难时刻,中国该如何走出困顿沼泽?闻名于世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适时而出。在那充满尖锐矛盾和意见分歧的年代,"八字方针"是怎样提出和贯彻的?当年决策者又是以怎样的勇气逆流而上?欲知详情,请惠阅《李富春与"八字方针"》一文。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教育领域提出的"向工农开门"方针,主要是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两项强力措施——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和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贯彻实施这一方针。1955年后,这一方针一度改变为强调培养工农知识分子以业余教育为主。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中国共产党又重新强调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这一方针对于培养新中国第一代新型工农知识分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公平、对知识分子不信任、教条主义色彩浓厚等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这40年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第三代战机为代表的航空装备发展建设,是改革开放后军事装备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根据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当时的国情、国力,中央军委决策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坚持自力更生自主研制歼-10,另一方面加强对外军事合作,引进俄罗斯先进战机苏-27,同步优先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两种第三代战机,这对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加速提升我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之初,受近代中国屡遭列强欺凌影响,同时基于国家安全与统一的现实考量,党和政府把大力发展国防工业作为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建立独立、完整国防工业体系的目标,确立立足国内开发和生产武器的产业政策,集中规划,统一管理;重视技术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并确定重点领域,加速尖端武器的研制、生产。同时,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的军工文化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激励作用,有助于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新中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全部常规武器的进口替代,并在尖端武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不论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这一阶段新中国国防工业都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田保国 《民国档案》2000,3(2):83-88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出于外交方针的需要,着手恢复和改善中苏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国内反苏宣传活动,企图以开展中苏文化交流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一状况为中国知识界和文化艺术界介绍苏联文化,增进中苏文化交流,宣传中苏友谊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而形成了30年代中苏文化交流的高潮。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中共中央提出了向苏联学习的方针。其中,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是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奠定基础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当时向苏联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从50年代初开始,苏联教育模式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若干军事战略方针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50年代中至 60年代末是新中国面临严峻考验的时期 ,我国诸多军事战略方针在这个时期凸显、定型、变化 ,其中有的战略方针一直影响至今。本文简要分析了在这时期制定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积极防御”方针、“北顶南放”方针、“诱敌深入”方针、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方针和“对付四面八方”战略  相似文献   

9.
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当林彪的权力已达到顶峰的时候,林家为了既能娶到称心如意的媳妇,又能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打着招收"特种兵"的旗号,为林家"选美"。堂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大军区、几大兵种也卷入其中,争先恐后地成立"选美"办公室,把"选美"当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以招收"特种兵"、"外事工作人员"、"话务兵"等名义,秘密筛选"标准姑娘"。为了解当时在全国各地招收"特种兵"的不同情况,今将在宁波鄞县招收"特种兵"、"外事工作人员"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披露于众。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经过改组与分化,形成了新的战略态势。与此同时,美国却面临空前的困境和挑战。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卡特总统上台后对外交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大力推行人权外交。人权外交在其实施初期,对民主制的推行起到过一定作用。由于其实质是利用"人权"干涉他国内政,本质上是一种强权政治,因此在实施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人权外交的提出,也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一种进步表现。  相似文献   

11.
解放后苏联援华的历史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焰 《炎黄春秋》2008,(2):30-34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两国曾有过一段“兄弟般”友谊的关系密切时期,中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的飞速发展也得到过苏联的帮助。不过在这一时期,苏方宣传“无私援助”时曾以居高临下的不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还斤斤计较一些装备费用并记下款务,在过惯了军事共产主义生活的中国领导人心中也留下了一些不满。60年代两国反目后,欠款和还债成为中苏关系的一项重大问题,在中国国内多年间还曾引出了“逼债”一类传言。  相似文献   

12.
三国同盟条约缔结后德日对苏政略之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同盟条约缔结后德日对苏政略之分歧罗志刚早在30年代,苏联就是一个影响德日关系发展的重大国际因素。1936年,共同的反苏方针作为德日之间的一个连环把它们紧紧连在了一起,导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一法西斯政治同盟的形成。此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苏联因其...  相似文献   

13.
邓峥云 《世界历史》2016,(4):50-60,157
尼克松上台后,着手调整美国的对华政策,其中的一着是令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一份"中国许可证清单",试图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以缓和对华关系。在"清单"的制定过程中,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白宫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最终确定了"清单"的内容并予以公布,这标志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重大转变。然而,"清单"并没有取得美国预期的效果,中国的反应十分冷淡。这个案例表明,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一种经济鼓励政策对外交目标的作用,受制于实施国和目标国彼此的认知和各自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61年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大规模进口粮食,改变了过去主要靠出口农副产品换取工业设备、先进技术的进出口商品格局。同时,由于进口粮食主要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突破了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自此,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心转向西方,贸易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间易货贸易减少,开始普遍使用国际一般贸易规则,尤其是发展了"以进养出"的新型贸易方式。1961年的粮食进口给对外贸易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对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国务院颁文公布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游览城市性质,并决定对苏州古城实施全面保护的方针始,保护苏州古城成了这个市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眼下苏州古城内星罗棋布的园林名胜、文物古迹得到了妥善保护,尤其是继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1997年、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苏州虎丘、平江等7个点、段同时列入其间。这是苏州乃至中国的骄傲和殊荣。此时此刻,笔  相似文献   

16.
一、当代中国城市化推进中的历史文化生存境遇1978年,中国社会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历程。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一项战略,城市化在这二十余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变迁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城市化的风暴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主要呈现为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两种形式。以大中城市为例,90年代前的城市建设主要表现为原先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7.
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对港澳问题政策的制定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暂时不动"港澳的方针;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以"暂时不动"的方针指导对港澳的工作;六七十年代,进一步丰富了对港澳"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八字方针的内涵。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港澳问题的政策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为实现维护国家主权、推进祖国统一的目标而提出的,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实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邓小平主张将"睦邻友好"作为中国的周边政策,因此,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对外关系的方针原则,其核心是"不结盟、不干涉内政、不当头"。尽管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面临的国际矛盾日益复杂与深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拥有五千年历史与文明  相似文献   

19.
李俊鹏 《沧桑》2008,(4):88-89
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农业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农业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选择切实可行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选择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必须以自身的资源赋予条件为依据,着眼于未来目标的实现,充分利用成熟的适用技术。农业技术结构要因地而异,不能搞"一刀切",重视农业技术的配套组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生态资源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方针,尤其表现在小学教育方面,这是因为现在的幼儿教育的内容都是通过做游戏,集体生活等形式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他人相处的方法方式,所以人们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知识始于小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又以小学语文对于人们的影响最为深刻,可以说,一个人最基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初步形成的。这些年随着人们对教育改革呼声的逐渐升高,小学语文教育吸取了发现式教学等非传统因素,实现了很大的进步,事实也表明,发现式教学对小学语文来说,有着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