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应云卫     
怀念应云卫夏衍今年是应云卫同志诞辰90周年,他比我小一点,但他却已经去世27年了。我认识应云卫是在1929年,到他去世的1967年,我们相交近40年。应云卫是中国话剧运动先驱者之一。在20年代,他开始搞话剧运动时,是上海有名的大资本家虞洽卿办的一个轮...  相似文献   

2.
从《怒吼吧中国》──从想望到实现应卫云遗篇(编者按)应云卫的女儿应萱为纪念应云卫诞辰90周年,送来了一组追忆性的纪念文稿,本刊特在“追忆与怀念”专栏中予以刊登,以怀念这位“银幕舞台双堡垒”(阳翰笙题词)、“戏剧魂”(夏衍题词)、“《天国春秋》屈子魂”...  相似文献   

3.
难忘我们共同走过的脚印张客每当思念起才智出众、精明能干的应云卫,一副神采飞扬、谈笑风生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那瞬间,我象听见他别具韵味的谈笑声,情不自禁要脱口喊出:老应!……(这是朋友们对他的呢称)可是,他……他早已远离人世:我是1936年间,经挚友徐...  相似文献   

4.
董健 《炎黄春秋》2009,(3):81-83
我早在大学时代(1956—62)就喜欢读陈白尘的剧本,但直接与他发生交往并成为朋友,则是1978年他被调来南京大学以后的事了。他任中文系系主任,我在他重建并兼着主任的戏剧研究室当副主任,并协助他指导研究生。虽为同事,我却尊他为师,二人关系便是在师友之间了。  相似文献   

5.
我国早期著名的戏剧艺术家和戏剧教育家余上沅先生逝世已经20多年了。笔者和余上玩是邻居,对他的生前事了解较多,现综述于后。 上沅是湖北沙市人。1897年生,自幼爱好文艺,醉心戏剧。1920年就读北大,专攻西洋文学,1923年和梁实秋等赴美进修。两年后回国。他曾在北京《晨报》副刊发表《我为什么要学戏剧?》的文章,叙述自己学戏剧的缘由:“许多朋友很疑惑为什么我要学戏?其实这也用不着详细解释,简单一句话:因为我爱‘她’。我在武昌念书时对政治的兴趣非常浓厚。……谁知一到政治中心的北京,我反而和文学结了婚。…  相似文献   

6.
我和朱偰先生(1907-1968)在上世纪60年代有过两次交往,一是他曾在江苏人民出版社为我审阅书稿;一是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和深入聊天。交往的媒介都是与太平天国史有关。虽然我与朱偰先生的交往频率不算高,但他的金玉良言让我铭刻难忘、受益匪浅。朱偰先生于1968年十年动乱期间冤屈谢世,令人惋惜。斯时因笔者也正蒙受灾难,故未能前往吊唁。如今我已是耄耋之年,抚今思  相似文献   

7.
傅谨 《民俗研究》2009,(3):239-245
田仲一成教授发表在《民俗研究》2009年第2期上的《再论民间祭祀文化在戏剧起源史上的重要作用》一文,是对拙文《中国戏剧发源于乡村祭祀仪礼质疑——评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的回应。我想再次申明,有关中国戏剧史的起源,我没有什么新见解,也无意多做纠缠,只想就田仲教授的回应,做三点简单的应答。  相似文献   

8.
正我同刘白羽同志在1986年八九月间有过一段工作上的交往。这一段交往原本是充实而愉快的,但在不经意之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给白羽同志带来些许不愉快。这件事情也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一些不安的影子,让我一直铭记于心,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张彦 《炎黄春秋》2001,(1):62-64
戏剧大师曹禺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我是一个老新闻工作者,与文艺界并不沾边,顶多也不过是个曹禺戏剧的热心观众。今天,在怀念这位大师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却不是他的戏,而是他的人。因为,我们之间,曾经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情谊。在我们心目中,他首先不是一个戏剧大师,而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相似文献   

10.
著名文化人士谈赵丹──纪念赵丹80诞辰文摘赵青摘录风雨同舟五十年阳翰笙我与赵丹,相识、共事、交往有近半个世纪。彼此相知很深,感情很厚。赵丹从小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爱好、从事戏剧活动的。……尤其是到上海读书后,他组织、参加了“美专剧团”...  相似文献   

11.
欧阳山尊  听澜 《纵横》2014,(10):37-40
今年是著名戏剧导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欧阳山尊先生诞辰110周年。在中国话剧史上,欧阳山尊是继第一代话剧艺术家之后承上启下、地位独特的戏剧家。他经历过30年代上海的左翼戏剧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戏剧运动,还经历了北京人艺的创建和新时期戏剧变革,一生导演了50多台大型话剧。本期,我刊特别约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副馆长刘琳(笔名听澜),将十年前就北京人艺创建问题采访欧阳山尊先生的录音整理发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2.
林一 《百年潮》2008,(1):52-57
99岁的一波同志走了,永远地走了。噩耗传来,我(滕代远同志夫人——编者注)彻夜难眠,往事历历,萦绕胸次。代远与一波同志早在1940年就相识,在一起共事多年。我1941年就认识了一波同志,曾在他的领导下工作过。60多年来,我们常有一些交往。我在这里记述了与一波同志交往中的片断。从这些往事片断中,可以窥见这位伟大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为人、胸襟和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13.
宋岚 《百年潮》2013,(8):8-9
距今73年前,曾有一位来自国统区的画家在革命圣地延安为毛泽东画像,当场获得了毛泽东本人的签名认可。这幅画像的作者就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的杰出画家沈逸千。故事发生在1940年2月15日那天。当天晚上,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亲切地接见了一批来自重庆的文艺界名流,这其中,有著名导演应云卫,演员舒绣文、黎莉莉等,还有画家沈逸千。  相似文献   

14.
难忘泰斗———记与周谷城先生交往的一段小事文/刘志伟听到周谷城先生99岁仙逝的消息,望着客厅墙上悬挂着的9年前周谷老为我赐书的墨宝,我与这位学界泰斗有幸交往的一段往事犹在昨日。1987年9月10日,为海内外学界所瞩目的中国殷商文化国际讨论会,在甲骨之...  相似文献   

15.
(一)我的家乡在鄂北。大革命时期,我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很早就入党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湖北全省、特别是我的家乡鄂北,牺牲很惨重。我18岁时到武昌报考中华大学上学。这个学校曾经出过恽代英、肖楚女等人物,后来更名为华中师大。上大学时,我就开始从事进步戏剧、文学活动了。1935年我们组织了武汉戏剧协会,第二年又在武汉组织了拓荒剧团,创作了一些剧目。《五月的鲜花》就是为独幕剧《阿银姑娘》里面的序曲写的。我们在武汉开展救亡戏剧运动,得到了冯乃超的很大支持。他当时在湖北省政府民政厅厅长李书城手下任职。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以前,梁实秋可算是闻一多交往最密切、最知心的挚友了。他们是清华同学;又曾经同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学习,并同住一室;他俩一同参加大江学会,参加在美国的戏剧演出;后来又一同在青岛大学任教。他俩互相钦佩,情投意合,经常互诉衷肠,把自己心底的深层隐私都向对方倾诉……他们共同演绎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文苑逸事。  相似文献   

17.
宇泽 《北京文史》2005,(2):33-35
在张伯驹先生的晚年,我与老人家有过一段暂短的交往,受益不浅。他还赠我一幅对联以示纪念,想来这已经是25年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18.
一革命先驱和教育家黄齐生先生1946年坠机殉难,迄今已五十年。回想与他生前的一段交往,依然历历在目。抚今追昔,悲感交集,感慨万千。黄齐生先生的一生,从他当学徒起,至最后殉难止,我们可以很客观地说一句:是平凡而伟大。这里,仅从我与他多年的接触交往,谈谈我对他的印象和认识,以表示我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我与黄先生的认识,是从1933年在上海附近的徐公桥开始的。那年,我在广西办理民众教育工作,并代表广西出席在山东邹平召开的全国社会教育年会,同时被派赴各地考察社会教育。当时的广西教育厅长是雷沛鸿先生,他是一位社…  相似文献   

19.
梅绍武 《百年潮》2003,(3):63-65
《天女散花》中梅兰芳饰天女英国汉学家施高德教授(A.C.Scott)1956年曾由香港来京考察中国戏剧并访问我的父亲梅兰芳。父亲在北京国际俱乐部接待了他,跟他交谈了两个多小时。施高德当时是研究中日两国戏剧的专家,已发表《中国古典戏剧》和《日本歌舞伎》两部著作。他返回香港后,在1959年又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英文专著《梨园魁首梅兰芳》,这大概是西方人士所写的第一部梅兰芳传,全书132页,内容尚属详实。最近我从书架上取下他当年赠送的这本书,重读一遍,发现其中记载了父亲当年访美演出时的不少情况,对我很有启发。其中有些事我未曾在拙作《我的父亲梅兰芳》(1984)第  相似文献   

20.
怀念谭其骧先生景爱我与谭其骧先生认识和交往,前后只有十余年,时间并不算长。然而谭其骧先生却给予我许多指导和帮助。每当我回忆起与谭其骧先生的交往,他那谆谆的教导犹在耳边,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与谭其骧先生认识,始于1981年。这年夏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