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心滢 《神州》2013,(24):251-252
美国美以美会是清末和民国这段时期基督教当中在中国传教较为广泛的教会组织,1847年开始进入中国福州传教,并以福州教区为基础,逐步建立福建、华中、华北和华西四大布道区,经过近百年的经营,成为旧中国最大的新教宗派。美以美会在中国的宣教工作,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开拓教会组织进行布道,另一方面在文化教育、医疗、慈善等方面也有不少建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文婧 《世界历史》2016,(4):80-90,158
纯洁派是欧洲中世纪中后期法国南部的一个"异端"派别,14世纪时已完全绝迹。然而,在16世纪法国宗教改革时期,纯洁派却被普遍视为法国新教的先驱。当时,天主教和新教在几乎所有问题上都壁垒分明,但在对这一"谱系"的认定和坚持上两者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当时法国的政治宗教形势以及天主教和新教各自的论战策略密切相关。天主教学者从纯洁派被十字军镇压的历史中得到启示,更加坚定地要用武力清除新教这一"异端"。新教思想家则在罗马教会迫害纯洁派的历史中看到了自身的影子,并意外发现了在论辩中反败为胜的机会。于是,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将纯洁派和新教之间的谱系关系嵌入新教教会的历史中。  相似文献   

3.
东正教是基督教三大主要教派(天主教、正教、新教)之一。自公元一○五四年与罗马天主教公开分裂以来,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东正教单独建立教会,自选教会最高首脑及教会机构各级神职人员,在世界上拥有八个牧首区,九个独立教会,教徒约一亿。在世界三大宗教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在我国,它是被承认的合法宗教之一。东正教传入我国,是沙皇俄国侵华政策的产物,它“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用  相似文献   

4.
<正>鸦片战争后,许多西方传教士入闽传教,同时,带来了西方医学。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美国归正会传教士雅裨理抵达厦门,此后伦敦会、长老会、美部会、美以美会、圣公会等新教相继而来,教会医院也随之在福建迅速扩展。据民国11年(1922年)统计,全省教会医院共有41所,至1949年,全省教会医院已达67所。福州塔亭医院为首批教会医院之一,其创办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孔维烨 《神州》2011,(20):27
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它与天主教和新教并列为基督教的三大派系。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东西两派。西部教会自称"罗马天主教"。东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正统性",自称"东正教"。公元988年,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将东正教宣布为国教,并强制国民信仰东正教。  相似文献   

6.
孔维烨 《神州》2011,(9):27-27
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它与天主教和新教并列为基督教的三大派系。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裂为东西两派。西部教会自称“罗马天主教”。东部教会强调自己的“正统性”,自称“东正教”。公元988年。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将东正教宣布为国教,并强制国民信仰东正教。  相似文献   

7.
德累斯顿的圣母大教堂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建筑物之一,它也是德国与世界现代史的一个象征。二战结束前的那个情人节前夜,这座德国最大的新教教会花费了6118日才建造成功的大教堂,仅在一天之内就变成了废墟。  相似文献   

8.
郭威 《神州》2013,(7):22-22
循道派又称卫斯理宗,是以英国牧师约翰·卫斯理的宗教思想为基础的各分支教会的总称。18世纪该派传入美国,在两次北美宗教复兴的大觉醒运动中迅速成为美国基督新教中的第一大教派,其社会影响深远。美国循道派对黑人问题的关注超过其它基督新教教派。该派对奴隶制和种族隔离制度总体来说是持反对意见的,对黑人的解放事业也十分热衷。  相似文献   

9.
蒋超 《岭南文史》2008,(1):59-60
历史上,基督教曾四次传入中国。明清时期是第三次传入的重要历史阶段。在此过程中,不论是天主教,还是后来的基督新教,都把目光锁定到中国,试图用西方宗教文化来渗透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他们除了布道宣传以外,更多地利用其他手段开展宣教活动,其中教会教育是一种主要方式。粤港澳三地唇齿相依,潮汐相共,是中西文化最早碰撞的前沿。这与明清时期传教士的东来和随之而兴的教会学校有重要关系。对此,有论者指出:“教会的教育事业是基督教影响中国社会的一条重要渠道。”明清时期粤港澳教会教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宗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这一地区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明清粤港澳教会教育情况,学术界虽已做了大量研究,但仍嫌薄弱。  相似文献   

10.
基督新教传入广州始于清中叶。1807年,英国伦敦传道会派遣罗伯特·马礼逊(1782—1834)来华传教,他是基督新教第一个进入广州的传教士。马礼逊在中国传教达25年之久,他没有建立任何教会,由他私下洗礼的信徒不过5人,但他毕生的工作却为新教在广州乃至中国后来的发展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至20世纪初,传入广州的外国差会共有15个。其中美国9个,英国3个,德国2个,美国、加拿大联合1个。各差会在广州争相发展势力,扩充传教地盘,其活动区域从十三行一带向全市各个方向发展,先后在广州市建立起教堂30多间。基督新教在广州的传教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廖可 《文史月刊》2010,(10):52-52
牧师,作为一种职业,一般是在基督新教的教会中专职负责带领及照顾其他基督徒的人。圣经原文的用字就是牧羊人之意。牧师,还是一种古代官名,掌牧地。在西方国家军队中,编有牧师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晚清乡村社会的洋教观——对教案的一种文化心理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侧面,是西方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挟船坚炮利之威,大规模向中国乡村突进的历史。乡村民众同西方教会之间的冲突,逐渐演化为近代民族矛盾在底层社会舞台上的主戏之一。晚清教案的背景和原因比较复杂,但就意识角度而言,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民教冲突的规模和烈度,不仅取决于西方教会如何做,也取决于中国民众对他们如何看。由此,就引出了乡村社会的洋教观。  相似文献   

13.
英格兰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改革者利用印刷媒介的传播特性,通过印制政治宣传品宣扬王权至上理念,推动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通过印制英语《圣经》打破天主教会对宗教文本的垄断;借由印刷品发挥实际功效,满足征税及统一宗教仪式之需。这一时期的新教传播实现了改革者与传播媒介之间的良好互动,改革者借助印刷品的空间延伸性和时效性,力图打破教会倚重手抄本实现的长期知识垄断。可以说,在冲破旧媒介与有组织力量共同形成的既存的知识垄断体系方面,谋求社会变革者与新兴媒介之间存在着某种天然联系。  相似文献   

14.
晚清之前,国人对基督宗教的认识实际上只是天主教。19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天主教仍然被许多中国人用作基督宗教的总称。新教传教士为与天主教相区别,使用辨正教、更正教等词汇强调自身正统,两教在概念上展开对正的争夺。天主教由总称变成基督宗教之一派,以及新教译名之流行,是新教传教士提升新教地位的努力与晚清维新思潮相结合的结果,由此产生的新教胜于旧教观念,对现代中国人的历史和宗教认知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孙向远 《沧桑》2009,(6):160-162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思·韦伯最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韦伯从大量的历史研究资料和深入的分析思考中,廓出了一条精神意识层面的新教伦理产生资本主义的思路。然而韦伯这种分析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巨大的逻辑的悖谬:一个理性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规范的产生,竟然源自于一种看起来非理性的新教的伦理以及由此伦理产生的似乎与人的天性和基本需求背离的毫无理性可言的极端的禁欲生活。本文就此为问题点,将从“资本主义的精神是什么”、“理性悖谬产生和维持的原因”、“悖谬的维持”三个层面加以探讨和追问,逐渐梳理全书的脉络和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6.
李浩  栾晓光 《南方文物》2010,(3):128-133,127
<正>"基督教,在中国单指新教,又称耶稣教,它是16世纪时由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教派,故称新教,以示与天主教旧教的区别。①"新教的创始人是德国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1807年新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华传教,开启了新教来华传  相似文献   

17.
向荣 《世界历史》2000,4(3):95-102
20世纪初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发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伦理》)一书。他在书中提出西方经过宗教改革形成的新教 ,尤其是英国的清教孕育了一种“资本主义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随后的一系列比较宗教研究中 ,他进一步提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世界因缺少一种类似的资本主义精神 ,使得近代资本主义在这些地区迟迟不能产生 1。近一个世纪以来 ,韦伯的这一学说不断地受到怀疑和批评。唯物主义者认为韦伯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英国著名的费边主义史学家托尼…  相似文献   

18.
丁伟 《钟山风雨》2012,(3):15-18
一般认为,基督教新教在中国正式的神学教育肇始于1886年。在此后百多年里产生的数十所新教神学院中,没有一所比金陵神学院或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更具声誉和全国性的影响。在20世纪上半叶,这两所神学院共同掌揽着中国新教高等神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正式创建于1911年9月13日的南京金陵神学院,  相似文献   

19.
苏位智 《清史研究》2003,14(2):89-94
卫礼贤是 1 9世纪 90年代由德国新教传教组织———同善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 ,他在义和团时期表现出与西方众多传教士绝然不同的理念和行动 ;他对义和团缘起必然性及其斗争正义性的公允理解和支持在当时德国的舆论界并不是孤立的 ;由此引出对中国近代史上长达 1 0 0多年反教会斗争最本质原因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教会经济伦理与资本主义兴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龙秀清 《世界历史》2001,1(1):48-59
基督教与资本主义兴起的关系,长期以来是西方学术界激扬字的焦点。韦伯的名《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关于新教伦理产生资本主义的观点尽管遭到种种非议与驳斥,但论战双方对天主教伦理社会功能的评判是一致的,都认为宗教改革以前的基督教教诲基本还是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