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前两期讲了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三个字中的"读"和"看"。本期我们讲"仿"字。顾名思义"仿"即模仿,学习美术要临摹,学习书法要描红,学习声乐要模唱。同理我们学习摄影艺术为什么不能仿拍呢?必须声明一点,仿拍习作一般不予发表,否则有抄袭之嫌。其实摄影作  相似文献   

2.
<正> 在第一讲"摄影越来越简单了"一文中,所介绍的快速学习方法,如果您只完成了一个"读"字,不要紧,后两个字再慢慢实践。常言道:"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应该说这是一种传统而又古老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学摄影。如果一开始就学习摄影史、照相机种类、构造及原理、艺术概论等相关摄影理论,很容易使人感觉到乏味,而失去学摄影的兴趣。在照相机高度智能化的今天,完全  相似文献   

3.
<正>《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其内容是: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以12个字为纲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本期漫谈"拍"字。"拍"字包含三个问题,即:为什么拍?拍什么?怎么拍?俗话说:"三思而后行",这"三拍"问题,正是我们摄影创作的思想准备;是摄影造型的构思内容;是摄影行动的策划方案。对于摄影初学者而言,是必须明确的问题。可是,很多影友  相似文献   

4.
第三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在贵州省铜仁市开幕,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千名摄影人的近万幅摄影佳作汇聚在"人间桃源,梵天净土"下的三江公园,为世界、为贵州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5.
德治 《旅游纵览》2014,(12):86-89
<正>《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其主要内容是: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全篇以上述12个字为纲,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本期开始漫谈"光"字。摄影离不开光,因为影是光的产物,没有光就没有影,没有光和影就看不到物象的立体、空间、形态、颜色以及质量和数量,又何谈摄取影像。摄影艺术就是运用光线来记录或描绘景物。因此说,摄影人运用光线就如同诗人用笔,画家用墨一样,我们的摄影作品就应该是如诗  相似文献   

6.
<正>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全篇以上述12个字为纲,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去年利用12期漫谈了拍、力、景、要、求、定、虚七个字,本期接上年漫谈"调"字。"调"字代表影调、色调和情调。这"三调"是摄影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表现方法;是视觉感情语言的表现形式;是摄影艺术造型的基本手段。了解、掌握和运用"三调"是摄影艺术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7.
<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喜欢读文学作品,喜欢看文艺电影,喜欢收藏一些看起来挺文艺的东西,在这些人中,也有很多人喜欢摄影,喜欢玩LOMO。什么是"LOMO"?就是"Let Our lives be Magic and Open",翻译过来就是"让我们的生活开放、有魔力"。这是一种新的摄影取向,Lomographic Society一直都在寻找自然的、即兴的美学。不要想,只管拍!拿起相机,去寻找那些充满文艺范儿的行摄地……  相似文献   

8.
德治 《旅游纵览》2010,(6):52-55
<正>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说:"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并不是让人一看了事,要让人回味,而且能够长期反复的玩味。"莱辛的这句话,对我们学习摄影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其实,我们的摄影行为,从纪实上升到艺术创  相似文献   

9.
德治 《旅游纵览》2013,(5):94-97
<正>《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其主要内容是: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全篇以上面12个字为纲,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前两期我们漫谈了"拍"和"力"本期开始漫谈"景"字。"景"字的定义在古汉语中与"影"相同。在摄影艺术范畴的"景"应该是人对某种物质、形态或行为的视觉印象。摄影造型艺术中有3个术语,  相似文献   

10.
之夜  紫云  恒伟 《旅游纵览》2008,(5):36-39
<正>4月15日的"秦皇岛·青龙首届官场梨花节暨‘青龙杯’梨花摄影大赛",由我们《旅游纵览》和当地摄影家协会拉去不少摄影人。我们何以选在这里搞梨花摄影大赛?先看几个镜头:  相似文献   

11.
正"虚"字的含义很多,我们这里所谈的"虚"是相对物像清晰度和有无影像而言的,是指视觉艺术画面里追求的模糊、虚化和空白。"虚"是动感、速度、隐藏、神秘、意境、简约的视觉符号,是艺术摄影造型的一种表现手法。记录、表现和制造虚化有3个途径,即镜虚、物虚和动虚。这"三虚"在摄影造型中,是去粗取精,凝练画面造型语言的手段;是营造虚实对比,突出主体的技巧;是化景物为情思,创造意境的方法。摄影人需要会使用镜虚、利用物虚和把握动虚。  相似文献   

12.
"要"字的定义是:求,要求。解释为提出具体事项,希望实现。我们这里所说的"要"字包括3个内容。亦可以理解为在摄影构图方面提出了3个具体事项,即:主体要突出、陪体要有用、环境要典型。  相似文献   

13.
"要"字的定义是:求,要求。解释为提出具体事项,希望实现。我们这里所说的"要"字包括3个内容。亦可以理解为在摄影构图方面提出了3个具体事项,即:主体要突出、陪体要有用、环境要典型。  相似文献   

14.
德治 《旅游纵览》2007,(10):80-81
<正>金秋时节,旅游纵览读者摄影俱乐部率百名摄影家走进吉林省桦甸市,参加"中国·桦甸风光摄影大奖赛"开幕式活动。来自国内外各地的摄影家高手云集,在第一批收到的100多幅参加作品中,赓熙伟拍摄的这幅《桦甸秋色》非常夺目,被我们选为佳作。那白色的线条,红、黄、绿的色  相似文献   

15.
<正>《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其主要内容是:拍、力、景,要、求、定,虚、调、言,感、光、性。全篇以上述12个字为纲,提纲挈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本期开始漫谈"性"字。"性"字代表的是主题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三者是有机互溶的关系,主题性靠艺术性来体现,艺术性靠技术性来保证,主题性反作用于艺术性和技术性。"三性"是支撑或构成优秀"作品"的基本骨架;是体现摄影人艺术"表现力"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刘辉 《旅游纵览》2009,(4):82-87
刚开始学习摄影时,听说"搞摄影的人不能不去陶斯(Taos)。"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句公式。最后面的"陶斯"两字可以用任何地名替换,如:搞摄影的人不能不去"拱门",搞摄影的人不能不去"西藏"。听多了这样的话,去陶斯的紧迫性减到了最低。但是,我对那个名字怪怪的地方始终不能忘怀。最后促使我们去陶斯的原因,却是妻子青衫想去寻找俄罗斯画家菲钦(Nicolai Fechin,188l~1955)的踪迹。  相似文献   

17.
<正>《飞舞的龙达》是中国当代著名风光人文摄影家王达军拍摄的作品,其作品第一印象是"乱",在摄影作品评价中"乱"可不是赞美之词,然而这幅摄影作品,好就好在这个"乱"字上了,"乱"飞的龙达,乱窜的火焰,乱挥手的人群,构成一个纷乱的画面,细细品来,这绝不是杂乱无章,恰恰是这三个乱的因素,在诉说着一个祭祀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摄影艺术展,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于1957年开始创办的,是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摄影艺术展览,被全国摄影人亲切地称为"国展"。到2017年已成功举办了26次,共展出近万名作者的上万幅佳作。本期为大家送上的是1957-1959年的部分佳作。毋庸多言,这些图片每一张的历史都厚重无比。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0,(3)
<正>"智"、"知"在古代典籍中经常通用并构成异文,传统训诂材料中亦常见"知,读为(读曰、读如)智"、"智读曰(读为)知"等训释。现在多数学者认为"知""智"是一对古今字,"知"是古字,"智"是今字,"智慧"是"知"的引申义,后造"智"字专门记录此义。但是,出土文献所反映的情况却与此不同。  相似文献   

20.
佳作赏析     
德治 《旅游纵览》2007,(4):61-63
<正>看过许多玛尼堆的图片,很少有可以称得上是摄影佳作的。当看到陈长芬先生拍摄的这幅玛尼堆照片时,我愕然了。凝望良久以后,脱口而出"这才是精品大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