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立明 《攀登》2020,39(2):136-143
青海是员额制司法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之一,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为此,本文以青海省为例,从制度设计、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入手,归纳总结了员额制检察官司法体制改革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赵艳霞  陈维峰 《神州》2012,(33):158+160-158,160
法官应具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殊品格,这种品格首先表现为其具有专业的法学知识结构和理性经验的职业性,其次表现为具有平民法官意识、法律授权范围内的能动司法、廉洁司法等高尚品行的人民性,一名法官只有兼具职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才能真正称其为一名人民法官,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法律逻辑学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法律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在法学专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为此,法律逻辑学课程教学应遵循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分配课时等原则,并在理论与实践教学时应着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文件、教学模式、教材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攀登》2015,(6)
青海省作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之一,具有独特的地质地貌、特殊的生态区位、富集的自然资源。立足于青海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从法律视角入手,与美国第一个规模最大的国家公园之一——黄石国家公园在生态环境立法改革中的做法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从"看护式景观保护"向"深层次研究型生态保护"国家公园发展模式,将会为三江源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黄艳玲 《沧桑》2014,(4):161-163
当前我国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对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存在诸多缺陷。为防止违法性行政规范性文件损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和妨害行政法治建设,在借鉴域外先进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应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以前,国民党当局已启动把司法系统纳入党国体制中的进程,党务人员从事司法工作即其体现之一;全面抗战爆发后,赓续这一进程,显著例证即战区检察官的出笼。与一般检察官相比,战区检察官的职权大为扩张,不仅可以办理普通刑事案件,还办理侦查特种刑事案件,尤重于"锄奸肃反"。在党国体制中,党与国在诸多领域是重合的,作为国家主体代理者的检察官,在党国体制中可转换为党的代理者。在面临外敌入侵之际,掌控政权的国民党试图通过充实、强化检察系统,增强抗战能力,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国民党内部派系重重,控扼国民党党务系统的CC系,自然将其掌控的中统特务人员转任、渗透进入司法(检察)系统之中,由此造成战区检察官的实际运作与原初主旨背道而驰:本应为抗战中的国家利器,却成为国民党维护专政的工具,进而衍异为党内派系的斗争工具。经此,国民党党国体制中很多的无规则性、肆意性被引入原本尚有一定规则可循的司法系统之中,破坏力甚巨。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98元现代中国的法律职业者,大体包括法官(审判官)、检察官、律师、法律研究者等,他们共同构成法律制度运行中"人"的部分。法律职业者,虽以法律事务为职业,但其首先是"人",是历史进程中的个体与亲历者,他们对变动时代的法制变革有着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感受。这些其实已经成为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出土、发现的出土简牍法律文献,数量众多,类别丰富,因而从文献学、法律史学的视角辨析其定名、性质、类别的必要性毋庸赘言。就定名而言,律令类简牍或可不从"文书"之类,而当归入书籍并作为独立门类。就性质而言,应辨析墓葬出土法律文献抄本与原本的关系,追问"为何抄写"、"如何抄写",将有助于对文献的产生、性质、流播的判断。简牍法律文献的大致类别,有律、令、课程品式、法律解释、案例汇编、散见案件、司法档案、司法文书及官箴吏训。类别之明,可透视当时法律文献的生成途径。  相似文献   

9.
政府领导人出现性丑闻如何处理?美国的"司法至上"取向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克林顿绯闻事件的处理过程,阐述普通法院各级审理程序、独立检察官与大陪审团发起的联合调查程序以及参众议院进行的弹劾程序,对司法至上作具体说明。这种连总统性丑闻都纳入司法轨道的典型事例,说明在法制化国家中司法不仅是独立,而且有一套严密而合理的程序。依法治国和以法治官都不是空谈。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司法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出台了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具体举措;完善了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了防止人为干扰司法的制度。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逐步推开,积极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试点和司法公开;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改革试点。人权司法保障机制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全面废止劳动教养制度;不断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的司法程序。司法便民利民举措陆续出台,实施了立案登记制改革;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正在逐步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1.
秦至清帝制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是帝王们口含天宪,朕即法律,诏书、敕令、谕旨、御笔手诏,皇帝任何形式的言语、思想表述,都是法律或法律依据。帝王不仅具有立法的专断性权力,而且具有随时随意立法的便宜。专制帝王是唯一的立法主体,而法律的适用主体则仅仅是臣民,不存在针对天子、帝王犯罪的任何立法,皇帝本人超然于法律之上,享受法权的绝对独裁。立法的核心原则在于维护皇权的尊严,确保皇权对社会的全方位控制,强化帝王的绝对权力。在司法实践中,皇帝直接涉入司法,控制司法最终审判权;在地方政府层面的制度设计中,始终实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统一,以保证皇权对司法权的绝对控制。帝王对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独断,从一个方面证明了秦至清社会的皇权专制性质。  相似文献   

12.
侯继虎 《沧桑》2012,(2):24-26
复仇在古代社会及原始社会中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如何协调基于伦理关系而形成的"孝礼"和以国家统治为基础的"国法"之间的冲突,妥善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历代统治者难以回避的问题。唐代立法者基于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儒家思想,结合在当时社会业已形成的法律观念,就司法实践中的复仇问题及立法中的亲情与法律的冲突问题,引礼入律,为法律确立了一条解决礼与法、情与法冲突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兆春艳 《神州》2013,(36):25-25
研究农村文化需求要有大文化观念。文化研究要有开阔、宽广的视野,如果就文化研究文化,永远研究不清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  相似文献   

14.
彭慧 《区域治理》2022,(2):72-75
我国《商标法》修改后虽将商标描述性合理使用纳入了法律范围,但针对该制度的构成要件并未作出明确规定以致关于该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路径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目前主要认定标准可划分为"二要件说"与"三要件说",二者在其他要件的认定上大体一致,争议焦点主要在于混淆可能性是否应作为商标描述性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本文将结合分析我国制...  相似文献   

15.
陈开乙 《区域治理》2021,(2):102-103
我国设立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本文拟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来探究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设立背后的成本收益分析,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与公民权益保护冲突、使用不够精确等问题.可以说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具有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特征,值得如此"特殊对待".因此先有结论然后再为之找寻理论根据的做法,是无法解释该立法之所以形成的原因和形成的思...  相似文献   

16.
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山西作为试点省份,选择了不同区域、不同经济类型、具有一定代表性且工作基础较好的代县等5个县,从2000年7月开始进行税费改革试点,到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效。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基层组织债务化解困难、财政困难突显等问题,对山西省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运彦君 《神州》2014,(2):235-235
司法实践中,骨龄鉴定在特定的情形下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年龄认定上具有重要意义。从法律规制的层面来看,我国关于骨龄鉴定法律规定的模糊性无法适应现实司法实践的需要,骨龄鉴定的实践运用呈现混乱状态,我们在立法上应赋予骨龄鉴定意见有限的证据能力,做到有法可依,同时,立足我国国情,建立和完善符合刑事诉讼要求并满足现实需要的鉴定制度,以便司法工作人员将骨龄鉴定意见正确、科学地应用于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司法体制中存在司法权力地方化、司法活动行政化、法官职业大众化等弊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要改革司法机关的领导体制,树立司法的极大权威,建立完善的司法监督体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重新界定和配置或限制检察权。  相似文献   

19.
正严格来说,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司法"。但若将"司法"宽泛地视作以诉讼和审判为中心的法律实践,那么其不仅是中国古代各级官府最为繁重的政务之一,亦是社会秩序得以构建的基础。学界历来重视对中国古代司法进行研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法律史研究"从实体规范转向程序和过程,从法典转向审判"(梁治平《法律史的视界:方法、旨趣与范式》,《中国文化》2002年第1期),这一领  相似文献   

20.
清承明制,针对蒙古、西藏各藩部实行一套不同于内地的"理藩"司法模式,但至晚清,随着内外危机的加深,清廷开始对藩部司法进行改良,以推进藩部地区新政,实现传统藩部与内地省份司法治理上的统一。为实现此目标,清中央政权、具体负责藩部事务的地方官员分别做出努力,围绕旧律废除、新律修订,司法人才培养,各级审判厅、检察厅设立,进行尝试,肇启了传统边陲地区司法近代化之路,推动了藩部地区法制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