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对缓冲区的界定与管理主要涵盖历史功能、景观特征、风险防范与发展引导等角度。世界遗产海龙屯的保护管理实践表明,外围山体、水系、场地、空间、聚落等环境要素在军事防御、交通、山地景观、环境特征等方面与海龙屯具有重要关联;特定区域的城乡建设、旅游等发展需求可能对遗产的整体保护与管理工作造成潜在影响。这些要素的分布是缓冲区划定及管理的出发点。管理策略与保护管理需求的差异相关,缓冲区分类可更具针对性地开展综合管控及发展引导。缓冲区的设置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手段,也是深入认知遗产价值与要素的一种方式。清晰的缓冲区及其管理要素辨析可为遗产监测和长期保护管理提供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从2014年2月初起至7月底,海龙屯先后完成了对铜柱关、铁柱关、西关、万安关和部分城墙及海潮寺的文物本体修缮和加固工程。同时设立环境整治小组,完成遗产区、缓冲区内的移民搬迁安置、土地征收工作;电力电讯,道路绿化和环境绿化、拆除谢家坝废弃水库、白沙河清理、管理用房工作站改造、垃圾清理、民居修缮改造等工作,基本实现了对海龙屯文化遗产环境范围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遗产》2014,(6):142-142
2013年.国家文物局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行更新.正式确认湖北咸丰唐崖土司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等阐述的世界遗产中系列遗产的保护管理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作为系列遗产申报.国家级、省级层面也已建立跨省联合管理机制.制定联合、协调管理的专项管理协定.以及各遗产点专项管理法规,同时成立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执行联合管理工作.有效保障了遗产整体价值的整体,长期保护。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国家文物局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行更新,正式确认湖北咸丰唐崖土司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等阐述的世界遗产中系列遗产的保护管理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作为系列遗产申报,国家级、省级层面也已建立跨省联合管理机制,制定联合、协调管理的专项管理协定,以及各遗产点专项管理法规,同时成立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执行联合管理工作,有效保障了遗产整体价值的整体、长期保护。具体协调管理措施主要包括:1.国家文物局主管和指导土司系列遗产的整体保护管理工作,在保护技术,专项资金等方面对土司遗产保护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正中国申报2015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土司遗址"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今年九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家现场评估工作顺利完成。为此,本期特别推出"土司遗址申遗专辑",全方位解读湖南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址、贵州海龙屯等三处土司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为什么是它们能成为中国遗留的众多土司遗址的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世界文化遗产所应具有的突出而普遍价值有明确的规定。《土司系列遗产潜在的突出普遍价值分析》在历史、考古、社会、民族学等相关学术领域对土司制度及土司遗址的研究基础上,以世界遗产理论体系中"系列遗产"的价值认知视  相似文献   

6.
<正>濛濛细雨,怀揣着探秘之心,走进那个神秘的王朝,走进海龙屯。海龙屯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雨中的龙岩山上,海龙屯显得如此寂静,仿佛从未发生过任何战争。当真正脚踏这片土地时,耳边忽地仿似响起隆隆炮声、大军厮杀之声,仿佛看到遍山的血水浸染大地。明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一起打包,作为"中国土司遗址"申报2015年世界文化遗产。其中,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是播州宣慰司杨氏土司专用的山地防御城堡的遗址,与播州宣慰司治所穆家川土司城配合使用,是战争时  相似文献   

8.
400年前发生在当今黔北土地上的一场极惨烈的战争浩劫,使延传了725年的播州杨氏土司一朝覆亡,也使杨家的军事城堡海龙屯灰飞烟灭。然而,29世接力营造的基业,在仅仅百十四天的平播之役中,随着24万官军“殄灭”的结束,便彻底消失了,却又不能不留下一个历史的悲剧。海龙屯──这个奇迹和悲剧集于一体的实物见证,给现代的 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神秘和悬 念。 海龙屯于遵义西北约30 公里处,真乃天险:从与其相 望的定军山(养马城)看去,只 见一峰突起于千万峰之中,四 壁陡绝削立俱临深沟溪涧,其 顶则平缓宽敞,仅有仄经一线…  相似文献   

9.
黄圆 《贵阳文史》2013,(4):54-57
很多时候,某个地方,某个物件,某个画面,某段旋律,就将一段情绪定格,无论怎样的挣扎,都会泪流满面。每次到遵义的海龙屯,都是和朋友,那种可以闹可以笑,可以相对无言也可以彻夜长谈的朋友。时间轻轻浅浅的流逝,朋友就如花儿凋零或是散落,唯有那些一起经历的故事,一直一直在心底,温暖依旧。十多年前知道了被誉为"唯一中国中世纪军事城堡遗存"的海龙屯,机缘凑巧于初春的早上第一次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多元的背景下,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必须为化遗产保护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针对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从政策、资金、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等方面人手,分析我国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思路,全国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对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已成为一种民族自觉。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主要集中在重视吸引公众参与遗产社会教育、加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法律建设、保障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渠道等三个方面。意大利的经验启示我们,中国遗产管理也应在这三个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2013,(4):120-120
7月21日至2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荔波分论坛”在贵州省荔波县举行,来自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蒙古、埃及、乌干达和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遗产保护专家参与了论坛。论坛主题为“发展中国家世界遗产保护的挑战和探索”,通过围绕“全球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动态与生态文明建设概述”、“发展中国家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动态与生态建设实践”、“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对比分析”、“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的深入探讨。论坛同时起草公布了《荔波宣言》,以助推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位居遵义的海龙屯,为抵御蒙古、保卫大宋王朝而生,到了大明却成了土司造反的“根据地”。它的主人播州杨氏,曾是中国西南辖境最大的土司之一,也是效忠中原王朝的“模范标兵”。然而到了明朝末年,  相似文献   

14.
遗产保护和软实力建设关涉社会诸多方面,它们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升;而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认知缺位,不仅会影响相应的理论研究,而且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遗产贡献于软实力建设的作用机制分析,提出遗产科学保护、合理使用以促进软实力建设的工作思路,旨在明确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遗产是软实力建设可资利用的战略资源,也是促进软实力提升的现实选择之一。一方面,遗产的保护、使用不仅关涉局部利益、部门利益,而且对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中整个社会的凝聚力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理应在国家软实力建设层面的战略高度来统筹;另一方面,软实力建设不能流于理论形武,只有在同遗产资源的保护使用结合起来才能够落在实处,从而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遗产保护和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起步较晚,我们的研究者希望更多地借鉴国际上现有遗产学科建设的经验,来构建我们的遗产学科。要构建一个学科,需要有系统的方法论作为基础,遗产保护学科也是如此。而国际遗产保护学界对于遗  相似文献   

16.
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囤村,南距遵义市老城区16公里,建于大娄山东支龙岩山的山巅。海龙屯是播州杨氏土司在其统治核心区域设立的山地防御城堡,与位于湘江西岸平原地带的播州宣慰司治所(今遵义老城区)配合使用,是战争时期播州土司的行政和军事中心。播州自唐乾符三年(876年)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始终为杨氏世袭统治,元明时期(13~16世纪)播州土司辖境涉及今黔北、黔东南的广大地区,官至从三品宣慰使,是西南地区辖境广阔、地位显赫的大土司之一。播州居民以仡佬族、苗族为主,其统治者杨氏为仡佬族。海龙屯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现存主要为明万历年间(1595~1600年左右)的遗存,主要包括城防设施(城墙5838米、城门9处、哨台6处、军营1处、操练场1处)、行政及生活设施("新王宫遗址"及"老王宫遗址"2处)、手工业设施(窑址3处、采石场1处)、交通设施(三十六步天梯、龙虎大道等)以及水井遗迹5处。  相似文献   

17.
<正>聚落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构建了由"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区"组成的保护体系,来保护我国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聚落遗产。名城名镇名村制度建立30多年来,目前已经有123座名城、252座名镇和276座名村被列为国家级的保护对象。但是一些聚落遗产的保护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地区高强度的建设活动对聚落遗产形成了"乌云压城城欲  相似文献   

18.
教育建筑遗产是校园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校园风貌特色的集中体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对高校建筑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有机更新,发挥其在传承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建设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以武汉大学教育建筑遗产的保护为例,基于对其校园建筑遗产价值的认知和识别,探索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的有效路径,可为高校建筑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工业遗产的形态多种多样,根据其不同的保护等级、城市发展及环境生态保护的需要,工业遗产的保护模式也有多种,不同模式都有其针对性强、效益明显的保护对象,但也各有利弊。以博物馆模式为例,其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都比较到位,也易于建设,但因经济盈利空间有限,往往会造成政府财政的压力。此类问题影响着工业遗产保护的质量与效益,应该引起我们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潮的演进,世界遗产开始超越遗产本体保护而关注遗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总结遗产社区的发展模式或探讨其存在的矛盾与冲突问题,且将诸多因素视为单一独立的存在,割裂了彼此间的联系与互动。本文从“遗产+社区+景区”的多重身份语境下分析了鼓浪屿遗产社区遗产保护、社区建设和旅游经济的多重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提出了社区衰落、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旅游繁荣、可持续发展外部压力过大,遗产保护受困、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其次,梳理了鼓浪屿遗产地社区在“社区”层面改善教育、保障民生、激发社区内生动力,在“景区”层面有效限游、文旅融合、科学发展旅游业,在“遗产”层面立法保障、优化管理、理顺保护体制等多个层面上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