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灭佛首辅李德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山 《文史天地》2006,(10):42-47
李德裕,在唐王朝时历仕穆、敬、文、武、宣宗诸朝,在唐武宗时,位极人臣,走到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无法摆脱“党争”的政客。他在党争中发迹,也在党争中败亡。  相似文献   

2.
清代乾隆时期的彭家屏案一般被认为是文字狱,但实际上彭家屏之所以被杀,有着深刻的党争背景。他是李卫的亲信,在与鄂尔泰的派系斗争中充当急先锋。他的升迁、被重用,到失宠、被杀,与当时的党争形势,特别是鄂派势力的消长密切相关。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始终有乾隆帝在背后做推手,这反映出乾隆帝本人驾驭党争手段的变化。本文通过使用大量未刊档案,揭示了彭家屏为官经历,以及他与乾隆帝、鄂派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文字狱或许只是专制帝王整肃派系、消除党争残余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江西诗派”的正式命名始於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主要由黄庭坚门下士与吕希哲门下士组成;该《图》的问世则与当时的朋党之争息息相关。吕本中以此《图》为“江西诗派”树旗扬帜,表现了他以文坛结盟的方式振作文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更昭示了他在党争中鲜明的政治立场。事实上,“江西”诗人的苇体关系的形成首先以相同的政治倾向为纽带,他们的政治命运与文学地位的升降起伏,也是党争双方的势力彼此消长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江西诗派”首先是由政治上的党争分野而成的一个文人苇体,其次才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4.
宋人孙逢吉所作的《职官分纪》具有重要的献价值。孙逢吉应为北宋元祐初期人。孙逢吉《职官分纪》成书时间可能在元祐元年。该书成书至少应包括三个过程,即杨侃、胡防二人的《职林》、孙逢吉的《职官分纪》以及元祐成书后有人添加的成分。所添加的内容是元祐和绍圣两朝的史实。《职官分纪》中除《元祐令》外还保存了一些《天圣官品令》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处于北宋中期新旧党争而陨落的过程。青年时期,诗人怀抱济世救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这时期的作品,绝大多数充溢着昂扬乐观的情绪和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令人感到诗人“奋厉有当世志”(《东坡先生墓志铭》),象《初发嘉州》、《巫山》、《入峡》等等,无一例外。诗人虽自幼便受道家思想的薰陶,诚如《众妙堂记》所载:“眉山道士张易简教小学,常百人。余幼时亦与焉,居天庆观北极院,予盖从之三年。”  相似文献   

6.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政坛上一极大事件,论者多矣。但牛李两派的分野究竟是缘于科举与门第之争、士庶之争、新旧之争、进步与落后之争,抑或是经术与辞章之争呢?因其历时既久,所关涉人物又多,故迄今为止,仍歧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唐史研究界亦成了一个长期争鸣不休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苏颂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文位献学家.他入仕不久就调任馆阁校勘,校勘古籍达8年之久;宋嘉祐二年(1057)他又调校正医书局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大量医药古籍的编撰和整理工作;熙宁十年(1077)他当史官,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元丰四年(1081)受命编纂《华戎鲁卫信录》;元祐以后,他又主持了《元祐详定编敕令式》.在这些文献工作中,苏颂做了出色的贡献,我们应该给以总结,它将有益于当前的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党争     
美国政党之间、政党内部的斗争,似乎是世界上最激烈的党争。但其实可能并非如此。"最激烈"的印象,既是美国党争——无论是政党之间,还是政党内部——公开进行的结果,也是美国媒体自由报道的"结晶",当然,更是美国事务——不仅是党争——成为世界事务的现实衬映。美国党争的结果,不仅关系到美国的利  相似文献   

9.
在元丰转向元祐的过程中,臣僚对待宋神宗及熙丰之政出现两种不同的政治路线、主张,即新党的"绍述"和旧党的"更化",最终后者的主张获得高太后的采信。在此过程中,司马光提出的诉诸神宗遗意的论述成为元祐更化的主要理论基础。然而元祐臣僚一面批判、攻击神宗的用人、政策,一面却高举神宗的大旗,宣称元祐政治路线与神宗的遗意、本意一脉相承,出现施政中反对神宗之政,但在理念上服膺"绍述"的矛盾现象,不仅不能反制新党的"绍述"诉求,反而被新党制造的"诽谤先帝"舆论所牵制。元祐臣僚的政治路线论述存在深刻的矛盾,这是元祐之政迅速转向绍述之政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郑栋玲 《史学月刊》2023,(3):126-132
<正>北宋神宗朝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争议最大的改革事件,被后世称为聚讼千年的变法。这次变法改制涉及的广度和深度是巨大的,围绕新法的存废问题,朝廷内部形成了支持变法的新党和反对变法的旧党两大对立政治集团。北宋中后期,两党之间的矛盾反复激化和升级,新旧两派交替执政,政局反复震荡,绝大部分朝臣或主动或被动寄身于新党或旧党,他们的政治命运随着政局的跌宕起伏而大起大落。然而,在不同时期,也有少数官员试图平衡党争,调和新旧两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元祐學術"不僅體現了北宋蜀學、洛學、朔學三大學派的某些相同的經學思想,而且輻射到了文學、史學、制度等多個文化層面,是元祐黨人用來排斥"荆公新學"、廢棄熙豐新法的理論依托。紹聖以後,"元祐學術"遭致嚴厲禁錮,也成了"紹述"新黨排斥政敵的一個專門術語。南宋士大夫在反思北宋覆亡的歷史過程中,卻以一種過於偏執的認同,以及簡單的二分法和柔性敍事的手段,展開了以"元祐學術"爲判斷標準的歷史敍事;並將"元祐學術"視爲宋代進入"後三代"的重要標志,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實,從"元祐學術"的形成與被禁,到"元祐敍事"的展開,均與朋黨之爭息息相關,典型地體現了宋代士大夫優劣雜陳、得失參半的政治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日录》与《神宗实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录》是王安石在熙宁年间执政时私下记录的君臣奏对之语 ;在绍圣年间由蔡卞纳入史局用以重修《神宗实录》 ,从而得以流布于世 ,也成为新党“绍述”的重要凭据 ,对北宋后期政治影响甚大。宋徽宗即位不久 ,陈、杨时等对《日录》进行批判。他们的批判 ,对揭露蔡京一伙假绍述以行其私不无积极意义 ,同时也暴露了党争的面目。史家的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大量征引《日录》进行补缺、考异 ,同时又完全赞同陈说法而大量征引。这就把《日录》推向了被审判的位子。南宋再次重修《神宗实录》 ,是站在元祐史官的立场上。元修《宋史》沿用重修的《日录》。  相似文献   

13.
孙承宗,万历进士,天启二年入阁,督师辽东,五年辞官归里,崇祯二年再度入阁、督师,四年告老还乡。他的仕途浮沉与党争紧密相关。阉党公布《东林点将录》,他被列为十二员“守护中军大将”之一,被称作“地短星出林虎”,可谓是东林中坚。然而,他又与一般东林  相似文献   

14.
明代晚期是整个明代政治斗争最为激烈的一个阶段,浙党、魏忠贤阉党、东林、复社,彼此之间的政治党争呈现错综复杂的形势。其中,鲜明的地域性派别成为晚明党争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党争中所体现的地域扶持和异派倾轧,与各个政治派别的人员构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通过对这些派别主要成员的籍贯的地理分布的研究,可以对当时的某些政治现象作出更加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牛李党争的性质问题一直是唐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世以来的唐史著作几乎都对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 ,论者大多以为牛党代表进士出身的庶族官僚地主 ,李党代表北朝以来山东士族出身的官僚 ,他们之间的分歧不仅在于政治主张的不同 ,还包括礼法、门风等文化背景的差异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牛李党争的焦点在于对待藩镇的态度 ,牛党妥协退让 ,李党则持强硬方针 ;牛党因循守旧 ,李党改革维新② 。最近几年 ,专门讨论牛李党争的文章和著作亦继踵而出 ,对党争性质的探讨更加深入③ 。《历史研究》 1999年 4期发表的李浩《从士族郡望看牛李党争的分野》…  相似文献   

16.
叶向高是晚明政坛的重要人物,良好的家世培养了他勤政忧国、以民为本的情怀,作为政治家,他具有远见卓识,始终以大局为重从不参与任何党争,提出整顿吏治、任人唯贤、减轻赋税、救济灾民、限制海商等主张,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作为文学家,他具有创新意识,在继承中发展了台阁文学,与官场内外文士的交游,促进了明代诗文的创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他是北宋中叶颇负盛名的理学大师邵雍之子。生于仁宗至和三年(1065),他闻见博治,尤其熟悉当世之务。宋元祐占五年(1090),邵伯温因河南尹与部使者推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任潞州长子县尉。元祐九年,章悼为相,欲引用邵伯温,伯温因反对新法,不愿为官,义不至京师,可见其节很高。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79,(1)
贵刊1978年第6期"读者、作者、编者"栏发表了褚谨翔同志关于王就(晋卿)生卒年的补充,说王就卒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以后。据西安大雁塔石门框上"元祐占癸酉驸马都尉王詵再游"的题名,癸  相似文献   

19.
刊中人     
《南方人物周刊》2012,(31):10-10
奥巴马再干4年? 4年前,奥巴马声称要改变美国,摈弃党争,恢复失业人士的信心。控制全球变暖。下周,奥巴马将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此时,他当初的承诺大都没有兑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钱币》1987年第二期报道山东发现的一批宋钱中有铅质元祐通宝。1985年,我在江西也发现一枚铅质元祐通宝。这枚铅钱生坑,表面灰白色,略有绿锈点,径2.5,穿0.6厘米。文字篆体、旋读。值得注意的是宝字的部首“(王尔)”省笔作“二”,祐字的部首“右”省笔作“口”。整个形制与山东所出几乎完全一样。省笔元祐通宝铅钱旧谱未见,本人亦曾误认为元和通宝,而近年同一种钱分别见于山东、江西两地,这种现象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