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方全史”说的时代审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志乃一方全史”是清代章学诚提出的著名方志论断,对近现代方志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部门统摄力的削弱,地方志“全”之包罗不易,“史”之纵深更难,“一方全史”成为方志难以承受之重.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源头、渠道、载体日趋多元,“一方全史”难以满足日益精细的信息需求.但它所蕴含的精...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简称方志。方,地方,方域;志,记也。方志,就是对一个地方一定时期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如实记载、记述。简而言之,地方志者,地方之全史也,亦可称为地方的百科全书。1985年10月11日,平凉地区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成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相似文献   

3.
一、旧志整理及其开发利用的现实意义 中国旧方志十分丰富.是综合记载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自然等历史状况的百科全书和“一方之全史”。在中国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地方志在史部各分类中数量最多。据《中国地方志综录》可知,  相似文献   

4.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两千多年来,修志工作经久不衰,始终充满着强大的生命力。过去称志书为“一方之全史”,现在被誉为“地方百科全书”。目前,第二轮续修新方志工作已经启动,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续志工作的科学性,确保续志工作日臻完美,本文浅探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规律和完整的历史体系。地方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方之全史,百科之全书”,足见志与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编写地方志中,时常会遇到史与志相互交叉的问题。所以,研究史与志的辩证关系,是新方志编纂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就教于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6.
地方志是中国古典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各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情况的重要资料宝库,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中国地方志编纂历史源远流长,但宁夏方志的编纂起步较晚,最早创编于明代,自明迄清,宁夏方志成书大约有35种,民国时期编修8种。由于历史原因,宁夏方志只有36种传世。20世纪80年代,宁夏方志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开始受到国内特别是宁夏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志书作为“一方之全史”,其“资治、教化、存史”功能是其他任何文献资料都难以替代的。因此,做好历代方志的整理和出版工作,不仅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地方志编纂工作走向繁荣和成功的关键性标志。山西省的旧志整理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旧志整理质量有待提高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30年来,我们国家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沧海桑田,变化巨大,成就辉煌。当人们在纪念这一伟大历史时期的时候,方志工作者思考最多的是:改革开放干得好,还要修志人员记录好。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地方志工作者便是历史的记录者,我们记录社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好让历史精华永存;也要真实记录失败教训.  相似文献   

9.
方志,是“一方之全史”。方志历史。是记述著史传世的历史,是展现历史得以传承的历史。这部历史无疑是一部好书,需要大书特书。然而,现实中涉足者寥寥,特别是以电视纪录片文本的著述方式。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汪毅算是这寥寥中的一位。他近日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新作电视纪录片文本《方志四川》,便是对四川方志历史如数家珍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
浅谈地方志工作在建设边疆文化大省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快把黑龙江省建设成为边疆文化大省是省 ,委省政府在新世纪中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引起全省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从1982年即参与新 。方志编修的一员笔者深感振奋和鼓舞在此谈谈 , ,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感受 。一、地方志事业是系统的文化工程 志乃一方之全史 志书是记载一方自然地“ ”。 、理历史人文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综合著述盛世修志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历 。“ ” 。朝历代统治者对地方志事业都非常重视在可能的 ,条件下都设有机…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向来有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 ,其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中国地方志素有“地方百科全书”、“一方之全史”、“地方资治通鉴”等美称 ,约占现存全部古籍十分之一的我国古代各种地方志书 ,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典籍遗产。总体看来 ,历代旧方志体系严谨、纲目清晰、内容全面、资料详实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十分重要的文献信息情报源。通过现代方法对之予以整理研究、开发利用 ,其回溯性情报信息功能亦可以倍数之当量重新释放 ,为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史料 ,为传统文化演绎为现代精神催化助长。徐州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是历…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著名学者章学诚,不仅是杰出的史学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方志学家。他主张方志应是一方全史,编纂形式应符合史裁;方志既要成为有独断别裁的一家著述,又必须为国史提供充备的资料,一方之志,要同时立“志”、“掌故”、“文征”三书,各为一书,相辅  相似文献   

13.
方志是“一方之全史”,可以起到“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它的意义和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知。“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上世纪80年代后,全国各地纷纷编修新的地方志。写地方的历史。不过,编修地方志是要长期坐冷板凳而且能够耐得寂寞才能做成功的大事。在市场经济的)中击下,物质欲望飙升,因此甘心情愿几十年如一日地做这一工作的人很少。  相似文献   

14.
方志之于地方民俗的记载,就其体例及其书写内容而言,古今皆未成大体的范式,笔人人殊,一部志书一个样,之间差异较大。多年来,方志学界关于民俗编纂的研究鲜见,只在第二轮修志提出方志创新后,才多少露出一些端倪。一部完善和成功的志书,应是一方地域包括民俗民风在内的史料之全书。试想,作为"一方之全史"的地方志,倘缺少民俗部分,尤满汉全席之缺了一道大菜,那么一部方志应是不完整的方志;而如果对于民俗的记载或失体、失史、失实,也将是不成功的方志。因此,探究、规范方志对民俗的编纂,应是当下和今后方志学界首当其冲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方志向有“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地方资治通鉴”等美称,具有资政、存史、教化之功用。历代旧方志所载史料,“其回溯性情报  相似文献   

16.
方志附录由来已久,伴中国地方志的萌芽而生,随方志的定型成熟而长,是方志事业客观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东汉班固撰《汉书·地理志》首创“附注”类目,既实录当时各郡县户口数量、山岳破降方位、水道源流、水利设施和著名城邑乡聚、关塞亭障、名胜古迹等,还载辑刘向所言“域分”和朱赣所采“风俗”等。 宋代以后,随着志书数量不断增加,体例日臻完善,其内容逐步丰富,并朝着兼备百科和“一方之全史”方向发展,故门类剧增,卷帙日渐浩繁。在此情况下,不少修志者仍怕内容不全,留挂漏之讥,故对那些因少而不好成篇,或因奇而不易…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是记载一个行政区域的历史和现状的传世之书。基于区域性这一特点。只有突出地方特色,地方志才有强盛的生命力。现就地方志的地方特色以及如何反映这些特色,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地方志是一个巨大的载体,其所载为一方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极为广泛。因此,历史上博得了“博物之书”和“一方之全史”的盛誉,当代也有“地方百科全书”的美称。 当代修志,有人提出志书记载的内容必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各地在发展地方经济,推进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地方文化建设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江苏省也响亮地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文化江苏”建设步伐,积极打造江苏文化品牌,按照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要求,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一方之全史”之美誉的地方志作为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20.
《沧桑》1995,(4)
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其“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古已有之。纵观我国两千年的方志发展史,不论哪个历史时期,方志的发展都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方志之立,是历史的需要,更是现实的需要。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修言立志,首先是为了“辅治”,他们通过志书来“洞隆替之原,而施补救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