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巴族蜀族彝族之虎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族蜀族彝族之虎考辨钱玉趾巴族蜀族都崇虎。唐人樊绰《蛮书》卷十说:“巴氏祭其祖,击鼓而歌,白虎之后也。”潘光旦《湘西北“土家”与古代的巴人》说,巴人信白虎图腾。巴出土的巴族器物中虎纹较多,小田溪墓葬出土有虎纽于,湖南也发现有巴国虎。枝江出土的巴人柳叶...  相似文献   

2.
在汉魏南北朝古印中,有不少中央朝廷颁发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印章,叟印是其中的一类。今所见传世叟印有八种,时代上启于汉,下迄于晋,约三十方。关于叟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武帝时期孔安国的《尚书》注。《尚书·牧誓》谈到跟随武王伐纣的有蜀等八个少数民族,孔安国说蜀就是巴蜀的蜀叟。商周时代的蜀是  相似文献   

3.
瑶山出土玉牌饰(M7︰55),从其整体轮廓、颊侧突起、十字镂孔等特点来看,与现实生活中爬行类动物,尤其是蛇的头面部可相比较。龙首纹上的菱形纹样与蛇头部鳞片形状一致,可能也直接取形于后者。良渚文化玉器与陶器纹样上诸多与蛇有关的形象,表明蛇崇拜是良渚信仰体系中的组成部分。这部分信仰内涵不仅在本地区承续发展,至东周时成为土著越族的重要文化特征,同时也对外向北传播,在中原文化遗存中留下不少印记。瑶山玉牌饰上表示眼睛的"圆和三角"组合结构,与龙首纹上的菱形纹,在北传过程中参与中原龙纹的演变和创造,并成为其成熟形象中的构图元素。  相似文献   

4.
金文族徽研究中新提出的"祭礼标志说""职衔称谓说",虽然对于部分族徽能言之成理,但不能用以解释所有族徽内涵。金文族徽作为族氏名号,代表着家族集体与祖先形象,承载着当时社会浓厚的祖先崇拜观念和家族情感。由于来源与构成复杂,金文族徽除表示族氏名号外,还有体现血缘关系、家族集体、身份地位以及表示族氏关系、民族认同等多种内涵。正确认识这些内涵,对于深入了解商周社会家族形态、社会结构、民族融合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钟禄元先生被公认是四川客家研究的先行者。学术界一直认为,钟禄元先。生1943年发表的《东山客家风俗一瞥》是第一篇关于四川客家研究的论文。近来研究发现,学术界的这一观点是失于考证的。其实.最先研究四川客家的论文应是钟禄元1941年在《文史教学》上发表的《蜀北客族风光》。《蜀北客族风光》应是四川客家研究的开山之作。今天该文在四川客家研究中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鼗鼓(即近人俗称的"拨浪鼓")的图像始见于汉代画像石,其实商代青铜器族氏铭文中已经出现鼗鼓的形象。族氏铭文"庚()"字即是鼗鼓之象形,这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拨浪鼓图像,比汉代画像石早一千年左右。商周时期的鼗鼓是大型礼仪活动中的重要乐器,故鼗鼓图形被执掌鼗鼓演奏及相关礼仪活动的乐师家族视为本族的象征。商代以鼗鼓图形为族氏的鼗族曾与商王室联姻,掌管军事、册命等事务,地位十分显赫。随着商朝的灭亡,拥有精美礼器和悠久文化传统的鼗族急剧衰落,不知所终。  相似文献   

7.
有关古蜀的历史,历来云遮雾绕。例如《山海经》记述的“鱼妇”、“颛顼”,就见仁见智,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本结合考古材料,对此作了考证,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推测认为鱼凫族原是氐人,为炎帝族支,与颛项族处于同一时代。鱼凫族的徽记,主体形象应当是鱼,以捕鱼为主业。开明族应是鱼凫氏的嫡氏子孙,逃亡荆地,后返蜀治水,取代杜宇族而禅让复国。  相似文献   

8.
契丹族的族际通婚,是其民族的重要婚姻形式之一。在契丹民族发展的历史中与其他民族的通婚经历了一个从上到下逐步发展与深入的过程。契丹族族际通婚的扩大和发展,是与其统治政策联系在一起的,在客观上促进了与各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蜀族墓葬的墓口为窄长方形,葬具为船棺。巴族墓葬的墓口为宽长方形,葬具以单棺、单椁和一棺一椁为主。二者随葬陶器的种类相近,但组合各有不同。属于蜀族的"巴蜀青铜器"主要有柳叶矛、柳叶剑、三角援戈、无胡戈、双胡戈、荷包钺、斤、凿、凸刃环首削和直刃无首削,属于巴族的"巴蜀青铜器"主要有鍪、釜、虎纹单胡戈、斧形钺和斧。鍪、釜、柳叶矛、柳叶剑、虎纹单胡戈和凸刃环首削虽然族源不同,但在蜀族墓葬和巴族墓葬中随葬均较多,已成为蜀族和巴族共用之物,不分族别。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中有个■字,字形象钺.自罗振玉始各家均释作戉,训作钺.戉与越通,范文澜先生疑其为越国.彭适凡先生进一步认为卜辞所见的■就是江南创造了几何印纹陶的越族,因此他认为华夏族和越族在商代已有频繁的接触和交往了.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黄帝婚蜀族嫘祖诞盐亭衡平一、螺祖生地西陵的探索《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正义》注:“酉陵,国名也。”后世注家皆未指明它在何处。《史记·楚世家》亦载有一西陵:“二十年,秦...  相似文献   

12.
青铜器复合族徽的类型结构与甲骨文多字族名多有相似之处,但不见同名重合事例,说明作为族组织的复合族徽实际上不见于甲骨文记载,因而复合族徽应当不代表族组织实体,而是几个关系亲近的族氏共同作器的表示,其用法类似于甲骨文多字族名的连称。  相似文献   

13.
朝鲜族民俗独具一格,具有悠久的传统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与朝鲜族的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反映了朝鲜族的民族传统、民族性格和审美心态,是展现朝鲜族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4.
闫浩雨  陈望 《风景名胜》2021,(5):0036-0036
纳西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血脉相承的特点,丽江古城的建筑,大多是普通纳西族百姓的家园,是纳西族文化的承载物,他承载着纳西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宗教文化,纳西族民居是承载纳西族灵魂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白剑 《四川文物》2001,(1):12-14
图腾崇拜是古代民族皆有过的神崇习俗,大禹亦是禹族图腾“大鱼”族号。它产生于羌人的原始居地羌塘地区。蜀族来源于羌氐,蜀王均以神虫神鱼为图腾族号。  相似文献   

16.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世代居住的农业民族,清初由黑龙江上游的精奇里江流域陆续迁到嫩江流域的现居地。几个世纪以来,达斡尔族为开发、建设和保卫黑龙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民族史学界长期以来就达斡尔族的含义众说纷纭、解释不一,成为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有限的资料,就此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吉国秀 《满族研究》2006,(1):99-102
清原镇是一个以满汉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镇内民族对族际通婚的态度经历了从族内婚到族际通婚的转变。其中,满汉间的族际通婚出现的较早,并且广为居民接受,这与满族在满族自治县中的主体位置,人口的规模以及历史上的原住民身份有着一定的关联。相比之下,朝鲜族与回族的族际通婚现象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出现。清原镇的个案说明,宏观结构论可以用来解释民族聚居区的族际通婚。  相似文献   

18.
梳理举族青铜器的出土情况,结合相关的甲骨文和金文材料,可以对举族在商末周初的分布、活动状况等进行分析。商代举族铜器集中出土于河南安阳、山东费县和长清,西周时期的举族铜器则主要发现于北京琉璃河,这些地点可能在当时都分布有举族的成员。这些情况与甲骨文和金文所反映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铸有"戎"字族徽的晚商"戎"族铜器曾在殷墟西区墓地第八墓区集中出土,但分析墓葬资料可知,第八墓区的墓葬数量只能与扩展家庭的人口规模相对应。根据花东卜辞的记载看,"戎"地即"戎"族族居地,位于今山东省蒙山西侧一带,第八墓区埋葬的仅为出于某种原因迁居殷墟的少数"戎"族成员。"戎"族铜器的研究和"族墓地"辨析,对于准确理解殷墟西区墓地性质、晚商家族形态等热点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雒有仓 《文物世界》2010,(4):11-15,32
<正>商周考古常常发现青铜器上铸有族徽文字。这些材料由于具有较明确的时代和器物组合关系,是研究当时族氏关系的重要资料。从现有考古材料看,族徽文字所反映的族氏关系主要有三方面:(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