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林 《人文地理》1996,11(4):80-80
南京师范大学的人文地理学研究是在老一辈地理学家的主持与支持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已故李旭旦教授是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终身致力于发展人文地理学,积极倡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出书、出人、走正路"。  相似文献   

2.
贺智波 《人文地理》1988,3(1):90-91
行为地理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在美国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不同阶段、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在各种环境下所作的行为和决策。具体地说,它主要研究人的主观因素(如心理状态、感觉经验、感应环境和理性思维等)对地理环境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影响。行为地理学不仅是地理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还是人文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同时代表了人文地理学的综合研究方向--用心理学方法、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七十年代以来,欧美行为地理学迅速发展,并以新的面貌为人文地理学研究"创造"出许多"全新"的内容,成为近年来世界上社会科学"行为革命"的主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五十年代地学科的研究史上曾有一股思潮,把研究人地关系为主旨的人文地理学视为"资产阶级伪科学"从而人为的制造了人文地理学禁区。现在发展人文地理学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国家的第六个五年计划中被正式列为"要加强研究"的重要学科之一。为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顺利发展,必须认清五十年代造成人文地理学禁区的理论原因并认清其实质,明确现在复兴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根据。从理论上阐明这些问题,无疑对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人文地理学近年的发展与方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荣 《人文地理》1994,9(1):59-63
新中国建立后,受苏联地理学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人文地理学受到了全面的否定,除了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经济地理学有所发展外,人文地理学的其他许多学科部门均未能发展建立起来,出现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中断现象,直到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一批老一辈的地理学家才又倡导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口号。  相似文献   

5.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是经过人类长期的社会活动改观了人文环境,这个环境是添加在自然环境基础之上的,并与它有密切依存关系的"人文体"。因此这个人文体内的各种人文现象与事物的分布与运动变化。不可能不受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与制约。研究这些人文现象与事物和它所依存的地域系统(即自然与人文地理系统)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理论与学说,就是"人地关系论"。这种"人地关系论",正是整个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6.
《人文地理》2010,25(1)
<正>2009年1 2月26-2 7日,第五届人文地理学学术沙龙在京召开。承办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本次沙龙的议题为"地理学思想与方法在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本次沙龙得到科技部"地理学研究方法"(2007FY1 40800-3[2])资助。人。学者们本着自由探讨的精神,平等地参加了学术讨  相似文献   

7.
段义孚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溪 《人文地理》2014,29(4):8-12
段义孚的人文地理学思想,在很多方面来源于20世纪哲学的发展。本文侧重于对他影响最大的实用主义、现象学和符号学三个领域,探索这些哲学思想如何或明确或潜在地影响了他的人文地理学观念。实用主义主要启发了他"日常经验"及其连续性和关联性的关注,符号学为他阅读建筑和城市的一些地理特征关系提供了帮助。而现象学则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影响了他,从他最初批判地理科学的数学化方法,到后来他对时间和知觉问题的关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方感问题,均在现象学的视野下展开。此外,他以描述和归纳呈现一个"人"的地理经验的视野,也源自与现象学"面向事实本身"的主张。本文最后提及中国哲学和智慧对他的影响,他有效地融合了东西方的思想,使之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才 《人文地理》1993,8(4):77-78
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口号以来,人文地理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目前,全国各大专院校普扁开设了人文地理学概论课程,为适应人文地理学科发展的新形势,贯彻"高质量、多样化、搞活搞好"的教材建设方针,满足高等院校人文地理学教学的需要,王兴中、孙峰华、刘继生等编著的《人文地理学概论》一书,已由山东地图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相似文献   

9.
李小建 《人文地理》1986,1(1):37-41
七十年代前,受人重视的学科为城市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七十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中,经济地理居首,其次为社会地理、人口地理、聚落地理和旅游地理(见附表)。七十年代澳大利亚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另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核心--外围"理论(Core-periphery Concept)被广泛应用于各分支学科国内、外的分析研究中。所谓"核心--外围"理论,是指在社会或经济地域结构中,某一地域在整个研究范围内处于核心地位,统治或支配其它从属地域的社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0.
叶超 《人文地理》2010,25(6):158-160
野外考察是地理学的优良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方法论与野外方法的关系。周尚意教授主编的《人文地理学野外方法》一书,系统、详细地介绍了野外方法及其案例,而且在方法论与野外方法结合研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由此延伸思考可得:方法与方法论研究是辩证互动的关系,由于方法论涉及学科实践,所以野外考察需要方法论的指导。作为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人文地理学(野外)著作应该达到"四有":有趣、有用、有力、有美。  相似文献   

11.
袁政 《人文地理》2003,18(3):92-96
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由于人类和自然地理系统间的关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而人地关系理论也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完善之中。从而使无数学者为之不断探究。本文在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上,提出人地之间的"平台系统"观点,以此作为笔者对人地关系探究活动的一次参与。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时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趋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小红 《人文地理》2009,24(3):22-26
新经济是以信息革命、知识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特征的经济。在此背景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体--人、地、区域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相应地人文地理学也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在新经济时代,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仍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新经济背景下人文地理学更加注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应用趋向明显;注重区域及其变革研究;新的区位论研究;注重文化地理学、关系地理学和社会地理学的发展以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最后,本文对新经济背景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方法如地球信息科学、全球价值链分析和行为者网络理论的迅速成长和应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从事人文地理学教学与研究的单位,1954年南京大学率先在国内成立经济地理学专业,被称为"中国人文地理学人才的摇篮"之一。自1912年竺可桢先生创立东南大学地学  相似文献   

14.
约翰斯顿(R.J.Johnston)是英国当代著名地理学家,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人文地理学当代史研究,《地理学与地理学家:1945年以来的英美人文地理学》与他主编的《人文地理学词典》为其代表作,在国际地理学界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硕果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12月28日--1980年1月3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里程碑;会上正式提出"复兴"被错批30年的人文地理学。八年来,由于中国地理学会认真推进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择其要者简述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发展与区域科学承担的使命关系出发,论述人文地理学创新侧当代供给的使命,称为新人文地理学。在论述发达国家后现代人文地理学使命的基础上,依据"民本"性的新人本主义公正思想,首次系统论述主流新人文地理学研究空间公正结构的价值思想、理念与理论指向及其内容;其次,借鉴发达国家建构新人文地理学与社会及其区域学科的融合机理,具体地论证该学科具有对空间建构的最终人本判识学理性及其指向;中国已进入社会公平与空间公正建构的时代,本文争鸣性倡导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必须从物质空间结构的景观功能研究转入到以提高人本价值生活质量的社会空间结构、行为空间结构与文化空间尊严结构的建构探讨方面。该方向不但是中国时代要求的使然,也是该学科对当代社会知识供给的宿命,同样也是与区域科学共同构建区域统筹发展与空间全面公正构建的学科融合宿命。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首次提出社会与空间价值统一的"新区域经营理念"、"区域同步发展观"及其对应"空间体系价值统一规划"研究的新朝向。  相似文献   

17.
实证主义地理学是通过"认识论翻转"确定均质化空间而保证其有效性的,这在根本上规定了实证主义方法论中人文世界的隐没。人类科学理性的缔造经过"认识论翻转",确保了其割裂人文世界的普世价值观,并随着实证主义在近现代的成功和学科建制化而得到制度保障。这一历程在显示实证主义对地理学神圣指导作用的同时,暗含了其对地理学分工的不适。在"认识论翻转"层面上,人文主义地理学对地理学研究传统进行了"否思":①重新评估了地理学的本体论问题,使人文世界定位于地理学研究领域之内;②发展了针对人文世界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但并非对实证主义的反判;③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立足点伦理和价值是内在的而非实证主义外在的;④人文主义地理学讨论的知识论要求"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价值论"的联通以获得具有人性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18.
田文祝  柴彦威  李平 《人文地理》2005,20(4):125-128
通过对约翰斯顿等人编著的《人文地理学词典》(第三版)的分析,揭示当今西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动态,指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9.
王兴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他是中国新人文地理学的倡引者与践行者之一。他的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用现代新人文思想引领中国对空间对偶价值观结构的研究,创立了系统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学理。具体表现在倡导探讨空间(或地点)社会-文化空间秩序的构成规律,引领对人文空间的社会公正与价值尊严结构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他力践中国新人文地理学在城市空间研究方面的社会空间基础、结构与解构及其规划的系统理念与原理。他的以上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现代人文地理学领域中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城市生活空间结构、城市(商娱)场所微区位以及城市社区体系规划等四大领域的系统研究中。人文地理学大师吴传钧先生生前在王兴中先生的前三部代表性力作《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和《中国城市商娱场所微区位原理》的序言中,赞称填补了该三大领域研究的空白,为我国城市社会地理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城市社区体系规划原理》一书为城市空间规划提出了新思想。不仅如此,王兴中先生运用新人文思想对旅游资源景观和行为地理的研究,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王先生积极投身于我国人文地理研究,成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生力军,通过他的具体工作,创办了我国唯一的人文地理学学术杂志《人文地理》,在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和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特别是2001-2010年,在王先生的带领下,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学术会议几乎年年召开,积极地促进了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王先生对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将载入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史册。  相似文献   

20.
张敏  黄贤金  张捷  姚磊 《人文地理》2012,27(3):147-151
本文梳理了南京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机构的发展历程,总结南京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机构由基础层、应用层、联合应用层三个层级组成。将南京大学九十年的人文地理学科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1919年到建国初期的近代中国人文地理学源地与人才培养的摇篮,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承担全国性科学研究和生产任务的先行者,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的优势学科凸显,同时"大人文地理科学"蓬勃发展与国际化阶段。认为南京大学对中国人文地理学科发展有四大贡献,即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摇篮与创新源地,中国人文地理学思想理论发展的中坚,中国人文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建设的引领者,以及中国人文地理学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