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琴 《史学月刊》2003,(8):120-122
吴汝纶 (1 84 0— 1 90 3) ,字挚甫 ,安徽枞阳高甸 (旧属桐城 )人 ,是桐城派后期的古文学家和著名的教育家。他出身于书香之家 ,同治四年中进士 ,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 ,曾官内阁中书 ,深、冀两州知州。弃官后主讲于保定莲池书院 ,1 90 2年经管学大臣张百熙荐举 ,传谕赏加五品卿衔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一生中 ,非常关心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并把其主要心血倾注于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提倡创办新型学校 ,培养有用人才 吴汝纶在深州、冀州任职时就很重视教育 ,重视人才的培养。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民族危难…  相似文献   

2.
晚年吴汝纶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年吴汝纶略论何景春吴妆纶(1840-1903年),字挚甫,安徽桐城人氏,出身于一个封建知识阶层家庭。早年师事曾国藩,为“曾门四弟子”之一,又与李鸿章、李经迈父子关系甚密。鹿戌变法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象严复曾推崇说:“吾国人中旧学淹贯而不鄙夷新知者,湘...  相似文献   

3.
吴汝纶(1840—1903),安徽桐城人。字挚甫。同治进士。为著名的桐城派后期大师,深得曾国藩、李鸿章的青睐,故长期为其做幕僚。后任冀州、深州知州,为官清廉,政绩颇著。不久,弃官从教,立志改  相似文献   

4.
卢坡 《江淮文史》2016,(5):121-123
正吴汝纶,字挚甫,为晚清桐城派的末代宗师,生前有"海内大师"和"古文宗匠"之誉。吴汝纶自幼接受传统教育,科考连捷,同治四年(1865年)会试,取进士第八名,"遂以内阁中书用"。吴汝纶以文章名世,"是时中外大疑大计,一决于国藩、鸿章二人,其奏疏多出汝纶手"。从其留下的文集、诗集与说经著作《易说》《尚书故》《夏小正私笺》等看,吴汝纶于中国传统之学术颇有研究,又兼举桐城派之大旗,上游于曾国藩、李鸿章等晚清名臣,下携范当世、李刚己、  相似文献   

5.
钱念孙 《江淮文史》2022,(6):151-156
<正>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同治四年进士,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幕府的重臣,也是晚清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堪称激荡清朝文坛两百余年桐城派后期的代表性人物。《清史稿·文苑传》说他:“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惟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故籍,下逮近世方(苞)、姚(鼐)诸文集,无不博求慎取,穷其源而竟其委”,生前就有“海内大师”和“古文宗匠”盛名。  相似文献   

6.
书法加标点 1998年北京大学百岁华诞庆祝活动多姿多采,有一项是“北大人书画展览”。在显示北大师生文化素养的百余幅书法作品中,有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校长)孙家鼐、许景澄、张百熙的墨宝,有蔡元培、蒋梦麟、马寅初诸校长的珍贵手迹,还有一些著名教授、学者及书法家如沈尹默的书法作品,字字珠玑,琳琅满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胡适校长的一幅字了。这幅字  相似文献   

7.
<正>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武昌人。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举人。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考取国子监学正,授内阁中书。主试官是当时任礼部侍郎的曾国藩,奇张裕钊之为文,极称赏,并告以文章利弊、唐宋诸大家文法及所应读文书典籍,与黎庶昌、吴汝纶、薛福成称严曾门四弟子”据闻钧天先生所著《张裕钊年谱》,咸丰二年(公元1852  相似文献   

8.
<正> 1987年秋,笔者从一老农手中征集到一枚太平天国大钱,此钱同陕西澄城县发现的太平天国大钱酷似。铜币圆形方孔,直径7.8、穿孔内径1.8、厚0.35厘米,重170余克。钱正面铸有阳父“太平天国”4字,背面铸有繁体的“圣宝”2字,币文皆楷书对读。“天国”的“国”字,既不同繁体的“国”字,又同简化的“国”字有别,“国”字铸成“囯”字,钱币称“圣宝”,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宗教迷信色彩在钱币中的反映(见图)。  相似文献   

9.
2001年秋,偶在凤阳县临淮镇(古濠州)集得一枚王莽造的“契刀五百”。形类金错刀,面篆书,长71mm,重16.1g,刀环“契刀”二字横列穿孔两侧。刀身铭“五百”二字,通体绿锈少有灰土色,完整无缺,为生坑出土。  相似文献   

10.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一秋瑾于这一年夏历十月十一日诞生。秋瑾兄妹四人。长兄誉章,字徕,附生;次名閨瑾(后易名瑾),小字玉姑;再次名閨珵(后易名珵),字佩卿;最幼为宗章。瑾之祖父名嘉禾,官福建厦门海防同知(补用知府),故当时全眷寓居福建。瑾父名寿南,字益三(山),号星侯,举人。瑾之生母单氏,萧山人,长于文学。徐自华“鑒湖女侠秋君墓表”云:“君瑾,字卿,又字競雄,姑秋氏,自号鍳湖女侠,越之山人也。家世仕宦,少长閩中……”  相似文献   

11.
2000年秋,笔者与泉友从凤阳县临淮镇(古濠州)南关一村民手中募得一张淮南银行发行的“壹圆”抗币。该币长120&;#215;58mm,面为根据地军民合作的“工农兵学商”图案。中间大写“壹圆”二字,上部“淮南银行,”下面“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印”。面中间花内阿拉伯文“I”字上部外文“XUAINAN HXANG”,下面“1944”,中花二面印有“1270819”字样。  相似文献   

12.
<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答〈中国作家笔名探源〉编辑》一文中回忆说:"我在香港大学梅舍小书斋里壁上挂着请乡先辈方槃君(常季)先生替我写的‘恒恬诚勇’四个大字,也多少说明‘实的理想’。"[1]朱光潜所说的方槃君即方守敦(1865—1939年),字常季,号槃君。民国时期教育家、诗人、书法家,安徽桐城人。青年时不应科举,壮年追随吴汝纶致力维新,1902年随吴汝纶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第一次归国后,襄助吴汝纶创办了安徽省最早的新式学校—桐城中学堂。次  相似文献   

13.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海上三山图”,是清初画家袁江的一幅精品佳作。画纵41、横57厘米绢本设色,款为行书,题:“海上三山,戌秋邗上袁江画”。钤有“袁江印”“文涛”字样,朱文印各一方。因画家纪年未详细书记,故“戌秋”二字难以确定具体年代,从作品娴熟的程度上看,可能是属袁氏中晚期的作品。(见下图)  相似文献   

14.
吴芝瑛(1867——1934),字紫美,号万柳,安徽桐城人。是著名桐城派古文大家吴汝纶的侄女。善诗文、工书法,被邑人誉为“三绝”。19岁时嫁“无锡才子”廉泉。翌年(1898年)随夫移居北京,结识秋瑾,同有匡世济世之心,频以诗文往还,情深意笃,不啻同怀。1904年正月,瑾在京与芝瑛订文字之交。1907年,秋瑾遇难,芝瑛闻凶讯,悲恸欲绝,满怀悲愤之情写下了《秋女士传》、《秋女士遗事》等,并冒着杀身之祸,与徐寄尘一起,营葬秋瑾于杭州西泠桥。重情尚义,至今为人赞叹。  相似文献   

15.
汪世清 《收藏家》2003,(2):27-31
僧传悟(约1646-1719年)字惺堂,号雪庄,又号通源,别号铁鞋道人,黄山野人,自称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人,俗姓不详。早年从淮安观音院南庵大依(1617-1683年)剃度,为洞宗新城寿昌寺无明慧经(1548-1618年)的第四代法嗣,刻有“寿昌五世”一章为证。与僧名传綮的八大山人(1626-1705年)同属洞宗三十世,为法门兄弟。在驻锡采石翠螺山五年之后,雪庄于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年)九月来到歙西潜口,与汪栗亭士(钅厷)(1632-1706年)相见,旋入黄山,居兜率庵,亦名皮篷,后更以云舫著名。时人多以“云舫雪庄大师”称之。越五年癸酉(1683年)秋出山北上,冬应召入京,至翌年甲戌(1694年)秋“仍以  相似文献   

16.
《清史稿(二五六)松寿传》云:“字鹤龄,满洲正白旗人。……光绪二十年晋山西按察使。明年调江西,晋江宁布政使。”按:松公于宣统三年秋在闽浙总督任内死难,为清末荩臣。其布政江宁时,孙宝瑄《忘山庐日记》记其轶事云:  相似文献   

17.
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生于嘉庆十七年(1812)7月14日。父胡达源,官至少詹事。道光十五年(1835)举乡试,次年中进士。道光二十年(1840)秋,胡林翼充江南副考官,受正考官文庆舞弊案牵连,降一级调用。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父去世,胡决定以“池圃足高卧,图书供古欢”的生活独善其身。道光二十六年  相似文献   

18.
吴汝纶考察日本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汝纶以垂暮之年筹办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创办桐城中学.树立了废科举、实施学校教育制度的样板;而他在开教育改革之先河时,亲自率人去日本考察先进的西方教育制度,乃是极为重要的前奏曲。吴先生考察日本,经历一波数折,风风雨雨,可歌可泣,艰险环生的场景,给后人留下很多回味和启迪,弥久而芳香,影响深且远。“四顾茅庐”始就任年逾花甲远渡海1898年(光绪二一十四年)谭‘吴汝纶像嗣同等“六君子”以头颅换取的“新政”措施之一是办京帅大学堂。但在封建顽固派的思想占上风之际,仍然是“换汤不换药”,所办的大学堂仍…  相似文献   

19.
雁荡,大雁栖息的湖,单这两个字,已令人向往不已。“上有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秋雁归时多宿于此……”这是旧《浙江通志》对雁湖的记述。而在诗人笔下,那湖是:“山顶平湖拍碧天,倚空不辨水云连”(刘德新);那雁是:“夜深惊起沙头雁,叫破江南一片秋”(章九仪)。那湖那雁是:“一望天连海,湖寒长似秋。空山归宿鸟,芦荻映沧州。”(方尚惠)多么美丽多么富于诗意的一幅图景!  相似文献   

20.
王可 《江淮文史》2007,(1):163-171
蓼城三杰王人鹏(1866~1921年),字友梅,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缔造者王冶秋、龙华烈士王青士两人的父亲,出身于一个书香人家,祖籍安徽省霍邱县。霍邱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4000多年前是东夷部落首领皋陶的封地,开始建立部落小国——蓼国。自隋开皇十九年(599年)设霍邱县治后,邑人常称本县为“蓼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