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人文集族谱序跋数量及反映的谱名与地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存元人文集中所存族谱序跋数量重新统计,考订出现存元人文集族谱序跋总计233篇,反映的族谱总数是222种。谱名中普遍使用的名称依次是族谱115种、家谱35种、世谱27种,以“族谱”最为流行。族谱反映的地区分布,前6名依次为江西80种、浙江37种、江苏13种,安徽12种、河北10种。元代“族谱”一词的流行和江西地区修谱盛行表明了特定的社会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2.
努尔哈赤先世家族谱牒董万 努尔哈赤的先世出自建州女真,明朝设建州左卫安置他们。努尔哈赤先世家族谱牒,就是这一历史的真实写照。这部家族谱碟,主要是以八世祖范为核心而形成的童氏三家族的谱系与事迹。从这部家族谱碟中,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的先世们为女真人复兴,重...  相似文献   

3.
族谱涵盖了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各地编修族谱的习俗都不相同,浙江苍南县民间编修族谱的程序繁缛规范,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由于科研工作需要,为获得华侨史的丰富资料,早在50年代中期,作者曾到福建主要侨乡进行调查访问工作,获得了不少侨乡族谱资料.80年代,又数次到广东中山图书馆和汕头市图书馆查阅了200多部族谱,获得了许多有关华侨史的资料.本文试图通过地方文献的一个侧面,着重从族谱的角度,利用所得的资料,探讨闽粤人民移居海外的活动及其对家乡的贡献.一、闽粤族谱的特色闽粤侨乡族谱除有一般族谱所具有的内容外,由于其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本身还有二个明显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间有编修家谱、族谱的传统和悠久历史。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关于征集地方志资料的通告》中,将征集族谱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增城市志办在收集资料编修《增城县志》过程中,注意收集本市家谱和族谱。现已收集到58个姓氏的174册族谱。这些族谱保留了大量珍贵独特的史料。这些史料对编写地方志很有参考和使用价值。现简要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有600多万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分布在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侨乡族谱中关于泉州人民买棹扬帆、播迁海外的记述浩如烟云,《参山二房黄氏族谱》[以下简称《黄氏族谱》,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修抄本,即是这其中的一部。由于《黄氏族谱》中记载参山黄氏族人迁居台湾的史料繁多。达1000多人,因此谱中关于族人出洋的记载较易为人们所忽略。  相似文献   

7.
范仲淹《族谱》在南京发现李建飞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族谱》,最近在南京发现。这部《范氏族谱》系范仲淹的二子范纯仁的后裔,流落在衡阳的这一支,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5年)所修撰.为木刻活字版本,共有14卷,分5本装订,除第5本部分残缺外,...  相似文献   

8.
祠堂、族谱、族田是近世家族制度的三项标志.明中叶,近世家族制度形成以后,宗族设立谱局修谱成为纂修族谱的主要形式,但也还存在个人撰写家谱的现象.设立谱局修谱为公修族谱,个人撰写家谱为私撰家谱.本文主要从规模、篇幅与流传形式,体例与内容,记载内容的真实性三个方面,对徽州私撰家谱与公修族谱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族谱是以记载同一姓氏血缘关系的世系、重要人物、个人事迹、家族历史为主要内容的特殊图书体裁。又称"家谱""家乘""谱碟"。族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国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家谱中的世系、表图,传、记、志等体裁广泛为国史,方志所采用,所以编一部新世纪的谱书,上可以追本溯源,缅怀先人,下可以  相似文献   

10.
叶赫那拉氏族谱与所有满族族谱一样,均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影响,它既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亦为表明身份地位的证明;叶赫那拉氏族谱的收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还有一些善本族谱收藏于北京等地图书馆中,现存大约十几部。研究叶赫那拉氏族谱对研究清初历史及开发叶赫满族地区旅游资源都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刘氏考订族谱》及其真伪笔者近来见到四川省奉节县的一份《刘氏考订族谱》(以下简称《刘氏谱》)。该谱楷书墨写,字迹颇工;记载刘氏各祖宗事迹,均单抬起首,时有小字双行注及行间旁批,并用墨笔顿点或圆圈断句;凡“长子”、“长女”等词的“长”字上,多标画一圆圈,以示读者。《刘氏谱》自称其祖先为汉高祖刘邦、蜀后主刘禅之后。全文共分两部分:其一,首载刘开七第二十世孙刘永光亲自撰著并手书的《刘氏考订族谱总序》;其二,为族谱正文《历代祖宗名号事迹》。这两部分的手  相似文献   

12.
族谱是当前藏书文化中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古今族谱在社会生活与历史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认为国史、方志、族谱应该是支撑我国史学之鼎的三只鼎脚,缺一不可。而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族谱存在着严重的误解和偏见,族谱的收藏和研究十分薄弱。文章还具体地提出现今收藏族谱的五种有效方法,相信对有志于此的研究单位或个人有一定的参考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革”前和“文革”中,修家谱、族谱被认为是封建宗族活动。20世纪90年代后,媒体报道,西方现代人也有家谱、族谱,布什和克林顿的远祖有亲戚关系。家谱、族谱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遗传学的意义。最近,我从江苏海门市灵江乡陈氏族谱中发现,家谱、族谱还有人口学的意义。我的老家海门市灵江乡,因经济建设的需要,通知陈家的祖坟搬迁。这在灵江乡陈氏家族来说,是一件大事。因此,由经济师陈涤滨先生出面,告知陈氏家族各支脉的成员,有迁坟这么一件事,并请大家一起回忆灵江乡陈氏第一代陈进荣至今第九代的发展情况。其后,汇总制成《江苏省…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地方公共历史重要平台的清代县志与作为私家历史代表的族谱,在编纂过程中出现了官民互动密切、双向流动频繁的重要动向。而宗族板结化的人物在县志和族谱之间的双向流动,指示着县志和族谱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操纵力量——强宗大族与官绅阶层结合所达成的权力共谋关系。本文以清代泾县县志与泾县族谱为样本,深入分析两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揭示在宗族权力网络主导下的清代方志的特性与局限以及族谱在地方文化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字时代的历史事实建构——以电子族谱编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美宝 《史学月刊》2001,(5):128-132
近年在网络世界出现的帮助用查考及编撰族谱的网页,是探讨数码时代在万维网上衍生的历史叙述的建构过程,以及其有可能产生的社会和心理后果的一个例证。电子族谱在内容上虽然可以沿用既有的手钞和印刷族谱的素材,然而,电子族谱所衍生的编撰传统绝对不能视作手钞和印刷族谱的延续。相反,电子时代的族谱编撰和字时代的族谱编撰,分别见证着两种不同的社会事实建构的过程。进入数码时代,族谱的编撰很有可能从一个传统的、集体的、乡村社会的配套仪式,变成是个人的、存在于城市和网络空间的孤立的仪式。  相似文献   

16.
谈宗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历史文化, 是第二轮修志的资料来源之一, 它以族规为内容, 族谱为主要表现形式。本文介绍了族谱的类型、结构以及族规的内容和约束力。  相似文献   

17.
一部真实反映清初移民社会生活史的族谱陈世松族谱是研究封建社会移民史的重要资料。迄今,在研究对四川乃至对全国都曾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的移民浪潮──“湖广填四川”时,各种学术论著无不援引族谱作为分析论证的依据。目前在一些大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研究单位图书馆中...  相似文献   

18.
姓氏是指个人或群体的标识符号,具有辨别性、差异性和血缘性;族群是指一地或多地同一姓氏的群体.具有同源性、认同性和民族性;族谱是指同一姓氏群体的宗族历史,具有真实性、连续性和虚拟性。姓氏、族群与族谱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姓氏才能衍生族群,族群繁盛方可修族谱。  相似文献   

19.
刁统菊 《民俗研究》2007,16(2):24-37
一、憎恶:可能潜存的一种态度一说到宗族,人们总是会强调宗族的团结理念,它与宗族的延续理念共同支撑、维护了中国的家族制度。宗族相对姻亲关系来讲,是有族谱作为其表述机制的,其制度性也远远高于姻亲关系。的确,一份族谱即使是单单考虑它的形式,也足以说明人们对家族的所有理念。全部家族成员共有同一份重要文献——族谱,首先它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族谱是中国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国古代史籍的三大支柱,而且数量之多、影响之广,为其它文献所不能比拟.然而,各地区纂修的族谱数量极不平衡,留存于今的中国族谱,江、浙、皖、湘等地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本文以历史人口为切入点,分析认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是其根本原因,同时,各地的谱牒文化及修谱机制等方面的落差,也是导致族谱数量悬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