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岸竹 《文史天地》2007,(10):20-24
蒋介石身为黄埔军校校长,他与黄埔生、特别是黄埔一期生。自有不同寻常的关系,或宠,或恕,或杀,或惩,天差地别。追求不同之故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苗体君 《文史天地》2003,(10):45-48
胡宗南,身高不足1.60米,在中国人的男子行列里绝对算是个小矮人,但他却成就一番大丈夫的事业,成为了民国时期蒋介石手下的统帅数十万大军的上将军,节制中国西北陕、甘、宁、青数省,号称“西北王”。在蒋介石的复兴社组织中有十三个核心人物,历史上称其为“十三太保”,复兴社的真正台柱子有贺衷寒、邓文仪、康泽和戴笠四人,而胡宗南却是这个法西斯组织幕后人物,是一个核心中的核心,实际上成为“十三太保”中的第一号“太保”,是蒋介石的嫡系势力。他青年投考黄埔时,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与黄埔建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道炫 《史学月刊》2004,1(2):78-84
黄埔军校的建立,催生了一支区别于中国传统军队的新型军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作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对军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政治、组织、思想等方面,为军校构架了一个基本的轮廓。  相似文献   

4.
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郑洞国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被公认为抗日英雄。1943年春,郑洞国参加中国远征军担任新1军军长。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的重要时刻,他脱离国民党阵营,毅然回到人民的怀抱。  相似文献   

5.
刘一曙,字杭生,祖籍黄陂,1919年6月18日出生于汉口汉正街大水巷一个中产家庭。10岁时,母亲不幸病逝。刘老生平虽是历经曲折,带有传奇色彩,然而却始终贯穿着热爱中华的主线,并以他自己报国之志的实际行动为主旋律,谱写了一曲曲青春永驻的人生诗篇。  相似文献   

6.
1972年5月10日,有着“黄埔三杰”之称,复兴社“十三太保”中的核心人物,曾经在国民党政坛叱咤风云数十年的贺衷寒,因病在台大附属医院去世,享年72岁。纵观贺衷寒的政治生涯,从少年开始就英雄气十足,他用秦始皇南巡时泊停封印的山为自己命号,自号“君山”。不幸的是,立志闯出一番秦始皇式的事  相似文献   

7.
“到黄埔去!”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岁月如梭,但在南方这片土地上,对于黄埔军校的一切记忆犹新;我们游走在城里,才惊觉黄埔军校留下的踪迹竞如此之多。  相似文献   

8.
胡宗南,一个出生于浙东宁波镇海县陈华埔朱家塘村的普通农家子弟,一个黄埔军校一期的高材生,一个一生以“剿共”闻名于世的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一个桀骜不驯、睥睨天下,却被人评价为志大才疏的“西北王”,一个蒋介石平生最信赖、最倚重的嫡系爱将,有着许多鲜为人知颇为另类的逸事。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曾任汉口市市长的徐会之先生,是黄埔一期生。1937年8月15日,我从军委会政训处派到保定行营政训处(徐会之任该处处长)起,以后调武汉行营、五战区、四省边署、桂林行营、四战区、及军委会政治部第二厅(张治中任部长,徐任二厅厅长)等7个高级军事机关,在徐会之先生身边工作6个年头,曾耳闻目睹有关徐会之先生对国共合作、部队团结所做的几件事,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10.
李春初去世已经九年了。光阴荏苒,仿佛昨日一场梦。闭上眼睛往往想起与他相守60多年的日日夜夜、风风雨雨。一幕幕显现出来,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1.
在200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前夕,广州天河区珠村人特别兴奋,因为他们与黄埔军校有一段渊源——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的训练地和考试地点就在珠村。为什么黄埔军校选择珠村作训练、考试场地呢?珠村老人告诉记:第一是近,珠村和黄埔岛隔江相望:第二是珠村附近有99个山头,利于学生练习术科而更关键的是,当时海军练习舰队司令潘治(珠村人)与军校校长蒋介石是老朋友。  相似文献   

12.
1941年,我在河南淅川上集的国立第一中学毕业后,为了抗日,就决心投考黄埔军校。第一次投考,我因身体检查不合格而未被录取。我不气馁,又第二次报考,这次以第一名录取,进了设在西安的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在正式进军校之前,还要先到入伍生团进行初期军事训练。  相似文献   

13.
马烈 《民国档案》2000,7(4):65-72
邓演达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战士。自1931年冬他牺牲至今,有关邓演达的回忆录、文集、传记、年谱、画册,已出版了近20种,从不同时期、角度、层面,展示了邓演达的生平活动和思想。考察邓演达的一生,可以发现他的主要活动,几乎都与蒋介石密切相关。前述诸多论著,大多把邓演达对蒋介石反革命面目的认识,在时间上提前了很多,有的定在三二0事件,有的更写成黄埔军校的初创时期;在认识程度上也写得深刻了许多。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炒蛋是当年蒋介石"早餐三味"中的一味,被蒋本人称作"黄埔蛋",极为喜爱。"黄埔蛋"源于蒋早年任黄埔军校校长时期,每天早餐时厨师专为他炒的一个鸡蛋,蛋  相似文献   

15.
黄埔军校的诞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它对国共两党的历史进程和命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军校刚一创建,贵州就输送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生.这批学生大多数在外求学,因中国共产党员的举荐,怀抱着信仰主义,改造社会与国家的理想而来.也有少数来自国民党一大代表和其他军事将领以及国民党员安健的介绍.自第一期学生之后,贵州又继续源源不断地为军校输送学生.在一到五期的黄埔毕业学生中,贵州籍的学生人数是163名.其中,第五期人数最多,这与安健的努力密不可分.这批早期的贵州籍学生在黄埔军校很快成长起来,在国民革命、抗日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部分人还在战火中成长为国共方面的高级将领.  相似文献   

16.
万萍 《江淮文史》2003,(4):72-83
1924年6月,由国共两党创办的黄埔军校举行第一期学生开学典礼,孙中山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此后几十年的中国现代史上,黄埔一期同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人成为国共两党的名将领,有的还成为知名的政治活动家。  相似文献   

17.
黄埔军校是在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孙中山的倡导下,由国共两党于1924年6月16日在广州创办的,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依靠这支力量,完成了东征、北伐,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在抗日战争中,黄埔师生在全国多个战场上,奋勇杀敌,流血牺牲,为抗战的胜利作出重  相似文献   

18.
吴彬 《文史天地》2005,(12):21-24
黄埔军校.既为国民党军队培养了不少高级将领.也为我们军队造就了不少高级指挥人才。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它是一座不可忽视的丰碑。廖仲恺,这位国民党元老,为了创办这所军校,鞠躬尽瘁,因而被誉为“黄埔慈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记得是在1995年8月24日的上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专程到汉口台北路高知大楼拜访了年届88岁、湖北地区健在的最后一位黄埔一期老学长苏钦先生,深感欣慰。虽然他已于次年离世,然而他那爱国爱民的高尚品德和谆谆教诲,使我深受教益,今犹在耳。  相似文献   

20.
陈赓是黄埔军校的“老资格”,他的名字为国民党军队黄埔系将领所熟悉,他那传奇式的战斗经历也曾在黄埔军校军人中广泛流传。全国解放后,陈赓在北京定居,虽然工作异常繁忙,晚年身患重病,但他还念念不忘往日的同窗旧友,花了不少精力和时间,热情地接待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