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传玺 《江淮文史》2014,(3):137-140
正孙立人被囚禁30多年,人们大都认为,一是因为不买蒋经国在军队推行政工制度的账,从而得罪了小蒋;二是因为太受美国器重,甚至传言要用孙立人取代蒋介石,从而被老蒋所忌。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因素呢?我认为,不仅有,还应该是一个与李克农有关的历史之"谜"。孙案的起始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些,孙案的起始应该从李鸿等人到台后  相似文献   

2.
1955年8月,孙立人被诬为与郭廷亮“匪渫”案有牵连.被免去“总统府”参军长职务。随后,蒋介石罗织罪名.使“台湾的王牌”孙立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张学良,被幽禁长达33年之久。其实,早在1950年6月,蒋介名为稳固统治地位.削弱孙立人这个异己分子的权力,就炮制了李鸿“匪谍”案。  相似文献   

3.
李鸿策反孙立人一案是蒋介石排除异己的一大杰作。透过本文,也让人们看到了孙、李之间的深厚友情。  相似文献   

4.
一名伟大的军人,一个真性情的铁汉,一位最终被政治阴谋漩涡吞没的“失败者”,人们再次想起孙立人的名字,是因为一部热播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5.
孙立人籍贯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抗日名将孙立人,于1990年11月19日上午病逝于台中寓所,享年90岁。关于孙立人将军的籍属一直有争论,具体有两种说法:一是孙立人将军自称是舒城县人;二是他出生于庐江县北乡金牛镇山南,即现今的金牛中学校址,在当地一贯被称为“山南孙家”。笔认为,这两种说法均是事实。现将其中的原委作一简述,以飨读。  相似文献   

6.
刘维荣 《百年潮》2004,(4):55-59
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英勇善战,打出了赫赫威名 1991年11月19日,孙立人将军在台中市去世,出殡队伍长达一公里,与蒋氏父子去世时的送葬队伍不相上下.其实,孙立人并不是因美国企图以他来取代蒋介石而遭囚禁才引起人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一、一心报国酬壮志 孙立人,安徽庐江人。1900年生。父孙熙泽,历任登州知府、登莱青胶道台、山东审判厅长等职,为段祺瑞皖系的重要文职人物。后从事教育,曾任北平中华大学校长。孙立人自幼在家塾中受教,奠定了国文和英文基础,后随父在山东期间又学习德文。目睹山东租界德人对华人之欺凌,决心投身军事,报效国家。  相似文献   

8.
正在孙立人的回忆录和有关悼念孙立人的文章里,涉及一些史料,有的被忽视,有的被质疑。如果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关于它们的"补证"就隐藏在许多其他资料里。"打人"闻名的弗吉利亚军校1923年8月27日,孙立人结束了9年的清华学习生活,踏上了赴美留学的征程。他先入普渡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25年6月毕业后,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毅然跑到弗吉利亚军校学习军事,以实现从小  相似文献   

9.
《炎黄春秋》今年7月号载《抗日名将孙立人》一文是近年报刊概略介绍孙立人身世、评价其抗日业绩的文章中,最切实公允的、写得最好的文章之一。但其中有数处与当年史实略有出入,谨提出几点供参考:1.孙立人泸战伤愈后立即返回武汉,加入财政部  相似文献   

10.
陈华 《炎黄春秋》2011,(7):71-74
孙立人(1900.12.8-1990.11.19),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抗日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军军长。在赴缅抗日作战中,仁安羌一战以少胜多,率一团兵力击败数倍于己的敌人,解救十倍于己的被围英军7000余人,取得空前大捷,赢得了国际赞誉。在和美军并肩作战打通中缅公路的系列战斗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功卓著,被欧  相似文献   

11.
《湖南文史》2014,(4):40-41
孙立人因取得“仁安羌大捷”和四平之役的胜利,而被网友誉为“国军战神”。但蒋介石却曾当面评价孙立人,说他“训练部队很好,不过打仗不行”。揆诸史实,蒋的看法恐怕更为客观一些。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中国第一大案回忆我的姑母珍妃军阀孙殿英生平见闻录李宗仁和他的最后一位夫人胡友松周扬在"文化大革命"中李莲英墓被掘经过汪精卫河内遇刺始末外蒙古是怎样独立出去的台湾"孙立人兵变"案内幕记徐水"共产主义"何键派人挖掘毛泽东祖坟经过川岛芳子伏  相似文献   

13.
叶晖南 《百年潮》2004,(12):20-24
1942年4月中下旬,在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在缅甸西部的仁安羌,以不足一千人的兵力,一举击溃日军两个联队,救出英军被围困部队七千余人和五百余名英美的传教士和记者.此役轰动英伦三岛,英国当局给了参与指挥解围之战的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以很高的荣誉.但另一位直接指挥战斗的一一三团团长的英名却似乎消失在宇宙的黑洞里,长期默默无闻.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发生在香港的一件奇闻,突然把这位消逝了多年的抗战名将从幕后拉到了前台.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1943年10月,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中国远征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率部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连续占领新平洋、于邦,把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打得死伤过半。当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有句歇后语:“钱大钧逼蒋介石看枪伤——实出无奈。”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枪口对外,全民抗日。老蒋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以为老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坚信不疑,随同钱大钧护送老蒋返回南京。可是老蒋一下飞机,脸色突变,立即秘密向军统总头子戴笠下达了两项指令:扣留张学良和钱大钧。老蒋扣留张学良,倒还事出有因,扣留钱大钧所为何事?他不是老蒋的亲信吗?钱大钧1893年生于江苏吴县,说起来与老蒋还是大老乡,从小聪明过人,曾就读江苏陆军小学、武…  相似文献   

16.
一、华山吟诗回老蒋 1936年6月,由广东的陈济棠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所发动的“两广事变”被蒋介石平息。此后,蒋介石更变本加厉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开始全力以赴地围剿陕北红军。 这时,驻扎在陕甘一带的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广大官兵,在同红军作战的接触中,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全  相似文献   

17.
李钢 《文史天地》2011,(1):79-82
本文所载人物,其中不少本刊都作过专门介绍,但如此系统地排列,则颇具史料价值。为此,本刊特予连载。阎锡山、白崇禧、何应钦、胡宗南、孙立人等12人去台后,或赋闲或被排挤或被软禁,晚景凄凉,落寞终老,有的甚至死因不明  相似文献   

18.
柯云  育欣 《文史春秋》2006,(11):55-55
民国时期有句歇后语:“钱大钧逼蒋介石看枪伤——实出无奈。”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枪口对外,全民抗日。老蒋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违心地在协议上签了字,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以为老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于是坚信不疑地随同钱大钧护送老蒋返回南京。可是老蒋一下飞机,脸色突变,立即秘密向军统总头子戴笠下达了指令:扣留张学良和钱大钧。  相似文献   

19.
软禁下的民族情结1955年,因部属所谓共谍案,一代抗日名将孙立人被软禁,直至1988年才解禁,成了第二个张学良。蒋介石逝世后,后辈准备替他申冤,  相似文献   

20.
刘明 《安徽史学》2015,(2):136-141
曾国藩、李鸿章在对西洋武器的观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曾国藩被动消极、李鸿章则积极主动;曾国藩侧重于"人",李鸿章则侧重于"器"。此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两人个性性格、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等三个方面的原因,这种差异折射了时代变迁的轨迹,而分析这种差异对于分析洋务运动之成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