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乾隆朝诏开的续文献通考馆和三通馆是为纂修“清六通”而设立的官方修史机构,稳定健全的馆职体系是续文献通考馆和三通馆纂修工作顺利展开的必要保障。根据“清六通”书前的《职名表》并结合其他档案文献不仅可以对续文献通考馆和三通馆的馆职体系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对各馆职的具体职掌亦能有更加细致的考察。总裁、纂修及各类勤务人员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为完成“清六通”的纂修作出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宋代州级属官体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代州级政府是地方行政体制的重要一环 ,而州级行政属官是佐助正副长官贯彻中央政令 ,处理日常政务 ,保证完纳税粮 ,尤其是办理日常司法政务的主要官员。宋代州级属官体制承袭于唐末五代 ,但又有较大的改组 ,呈现出人员减少 ,司法政务繁重等时代特点 ,在化解民间纠纷 ,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和加强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过程中 ,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孟子在宋代以前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他的地位甚至不及周公、颜回,至多与荀子比肩齐名,然而到了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从此确定了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原因之一,就是孟子为宋代儒学走出困境、完成儒学的转型,不仅提供了思想资源,而且提供了方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陈少丰 《沧桑》2010,(1):92-93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阐释了泉州与宋代朝贡关系之史实,得出结论:一方面总的来说泉州在宋代朝贡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与其在民间海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另一方面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中前期,泉州在宋代朝贡中的地位还是不断提高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阐释了泉州与宋代朝贡关系之史实,得出结论:一方面总的来说泉州在宋代朝贡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与其在民间海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另一方面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中前期,泉州在宋代朝贡中的地位还是不断提高的。  相似文献   

6.
乾隆十二年(1747),清高宗下令开馆纂修《续文献通考》.修《续文献通考》的动议与清延校刻“三通”的工作有直接联系,在校刻“三通”开始后,曾有人提议一并校刻明王圻的《续文献通考》.高宗皇帝否决了这一提议,并进而决定纂修一部新的《续文献通考》,遂成为开馆之肇因.乾隆三十二年(1767),高宗皇帝又下令将续修的范围从续《文...  相似文献   

7.
近五十年来的日本宋代政治史研究,深受内藤湖南、宫崎市定倡导的“君主独裁政治”论的重大影响。在此引导下,日本的宋代政治史研究不断发展,有关政治的大致框架得到了澄清,但在研究领域、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仍有改进的必要。今后需要引进微观政治学、宏观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等理论和方法,扩大研究领域,跨出制度史研究的框架,并努力发掘新资料和扩大对以往资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推进“谁?何时?什么?怎样搞?”这种政治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雷州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由于远离中原,到宋代还是未开发的蛮荒之地,亦是文化荒地。但雷州却在1994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与宋代大量名贤的到来有着莫大的关系。在这些被贬雷州、或途经雷州去往更遥远的海南的名贤中,不乏青史留名的贤臣、更多文章千古的词人。他们的抱负和才干在中原被忽视,在岭南却得以施展,雷州因此大大受益,竟稳稳坐上岭南大邑、文化中心的宝座。  相似文献   

9.
论宋代的生物资源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时社会、生态环境的较大变化,宋代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生物资源的措施,其中主要有:设置其管理、保护机构,进行生物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制定其保护法令,禁止乱砍滥伐森林,不得非时、违法捕猎鸟兽,不许向朝廷上贡珍禽异兽,鼓励植树造林,营建保护性的林带、园林与苑囿,重视森林防火与防治虫害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当时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或在局部地区继续恶化的现象,并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0.
历代碑刻是流传至今最为重要的历史资料之一,宋代的碑刻对宋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现存文献很少记录有关宋代社会、宗教、风俗、妇女等诸多领域的资料,而碑刻却能弥补传世文献之不足,拓展宋史研究的视野;另一方面,碑刻可与史籍互证,相得益彰,更好地恢复历史本来面目。二者互证能纠正现存文献的某些错谬,为历史研究提供更为可靠、准确的史料,从而有助于对宋史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海南宋代墓葬中出土几方买地券,出土情况及特点、年代及涉及的地名,买地券所反映的民间风俗信仰等方面进行梳理和考证,尽可能地揭示出隐藏在这些文字背后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宋代漆器在承继前代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使漆器品种基本齐全,并在若干技术上登上了历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13.
宋代女性阅读活动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铁爱花 《史学月刊》2005,(10):35-40
宋代女性的阅读活动与重文教的社会风气、书籍的普遍流通以及士人的提倡等密切相关。在实际生活中,宋代女性的阅读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儒家经典、佛道经典、女教典籍、家训、史书、诗词文、音乐、诸子百家、方技小说、天文历算、医药数术等;其阅读具有多元性、自主选择性及持续性的特点;她们通过阅读学习知识,并以多种方式作用于社会,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传承文明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左传》是一部伟大的历史作品,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历代对它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是研究的中心大多集中在文本本身。本文则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就宋代《左传》学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评价,为《左传》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5.
宋人谥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谥号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对宋人谥号的统计与分析,可见如下几点:二字复谥至宋代已成主流,且“文”多“武”少;神宗、哲宗提倡事功,而南宋更注重倡导忠、节;文化重心南移及南文北武得到印证。另外,宗室谥号多用“孝”字,且近支美谥少;而私谥“节”字最常见;“肃”、“庄”、“壮”等字也有其特殊的用法及含义。以上现象反映了宋代的某些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宋代官员分司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官员分司主要有自请、责降、叙复和优待四种方式,神宗以前,自请和优待者居多,神宗以后则以责降为主。分司官有一定任期,但职事简单,并逐步虚化,直至全无,由此也导致了分司官之分司地与居住地由完全一致向完全分离转化。官员分司之初官职一般会发生变动,或升或降取决于分司方式。分司官可享有升转官资、荫补亲属为官等政治特权以及以俸禄为主的经济待遇,但分司官之间、分司官与现任官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别,并因时而变。宋代官员分司制度既承袭了前代的做法,也有自己的创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但对宋代以后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宋代县丞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敏珍 《史学月刊》2003,(11):31-37
县丞作为县内的副长官,主要是协助令长通管县事。宋代的县丞虽对前代有较多的继承,但仍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宋代县丞的废设与县内人口、县务等密切相关。县丞的职掌范围包括负责农田水利、坑冶、常平,协助令长处理狱讼、催督赋税等,同时还被委以其他任务被檄差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职掌经常由于与令长的权力相冲突而被废弛。此外,县丞在宋代还具有监督群吏的职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令长与佐贰官之间的关系复杂化。  相似文献   

18.
宋代桑税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树国 《史学月刊》2006,(11):31-35
宋代桑税肇端于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除与桑蚕业、丝织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以外,唐宋之际两税法制度的变迁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宋代赋税体系内,桑税是国家正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征税方式北方以桑功计量,南方则依据桑地征收。桑税的出现是土地作为征税对象进一步细化的结果,也是宋代两税区别于唐代两税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南宋官窑源于越窑,其制品特点、工艺技术、窑炉设备与同期的越窑系窑场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0.
宋代佛教史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史学发展至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佛教史学著作数量丰富,各体兼备,并创造出纪传体、编年体教史和藏经解题目录等新体例。本文考察了宋代佛教史学的状况,指出世俗史学的刺激、皇家对沙门著书的重视与褒奖以及大藏经的刻印与流传是宋代佛教史学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