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中山国建筑用陶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创造出多种建筑形式。在柱头和枋上装置斗和栱的结构,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斗栱的发展过程中,至迟在周初已有在柱上安置栌斗(坐斗)、承载横枋的方法。根据出土文物考查,西周时期铸的铜器"令簋"四足上方,即制出栌斗的形态。建筑中用斗出现于铜礼器的装饰或器体上,在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承接了一项近代文物建筑的修缮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在细致全面地对文物建筑进行现状测绘勘察的同时,还研究了一些相关案例和已有研究成果。随着工作不断深入,有一个问题越发显现出来,即一处近现代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能否划分为两项工程——"现状勘察设计工程"和"修缮实施工程"?对于古建筑,由于研究历程相对较长,研究人员相对较多,相关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和全面。目前对古建筑的结  相似文献   

3.
传为李思训所作的《江帆楼阁图》,其年代与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建筑学角度,就图中建筑的斗栱及栱枋结构、门窗和脊饰等方面作一分析探讨,指出该图建筑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较为一致地趋向于北宋晚期,尤其类于《营造法式》颁布以后,故其不合唐制,应可说明。  相似文献   

4.
《文物》1973,(12)
《文物》1972年第7期发表了《谈章怀、懿德两墓的形制等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形制》)。其中有一些问题,我们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如下。一、《形制》为了说明永泰公主与懿德太子两墓"号墓为陵",章怀太子的"雍墓不称陵",从而把懿德、永泰两墓的封土堆称之为"双层覆斗",以与章怀太子墓的"单层覆斗"在墓葬形制上有所区别。据我们所知,永泰、懿德与章怀三墓的封土堆,只有体积大小、高低之分,并不存在"双层覆斗"与"单层覆斗"之别。在永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一些仿古建筑,水平有高下,有的确是仿而不佳,损害了古建筑的形象,回而被斥之为"假古董",并进而使一些真正有科学依据县原的古建筑受到"误伤"。致使某些同志一谈到古建筑的复原重修就望而生畏。这至我想首先说明,文物建筑、古建筑的复原重修与仿古建筑是两回事。仿古建筑不属于文物保护的范畴,我不发表任何意见,只谈属于文物保护的古建筑(包括近现代建筑)的复原重修问题。根据半个世纪来我所接触到的文物建筑的保护工程大要有保养维护、抢险加固、修理修复、复原重修、易地搬迁等等不同程度的工程。所谓的保养维护…  相似文献   

6.
故宫古建筑结构可靠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故宫古建筑,采用归类汇总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故宫古建筑木结构的典型残损问题。基于大量现场勘查及理论分析结果,对故宫古建筑存在的典型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分类汇总,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可行性加固建议。通过典型算例,对古建筑木结构加固方法进行了深入论证。结果表明:故宫古建筑木结构的柱子、斗栱、榫卯节点、梁架、屋顶、墙体等各部位都容易产生开裂、糟朽、变形、拔榫等可靠性问题并影响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能,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与木结构的构造特征、木材材料性质及施工保养等因素有关;针对不同的可靠性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加固方法,可提高古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刊一九五四年第八期發表了‘四年來華東區的文物工作及其重要的發現’一文,張子祺先生指出了材料中的幾點錯誤和一些不同的意見,本刊已轉請原作者作了答覆。今將兩文一併發表。從這個問題上,我們希望能引起文物工作者的注意,一方面寫發掘報告時要嚴肅認真;一方面在作了發掘以後要及時寫出報告。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建筑上的彩画,是指绘在室内外梁枋、檩桁、斗栱、天花、藻井、椽、飞头等构件上的彩色图案纹饰。彩画历史久远,其最初的功能在于保护建筑木构件,使之防腐、防虫,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后来经过逐渐发展演变,又在实用功能之外具备了很强的装饰性,成为中国古建筑民族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宫殿建筑上的彩画,更以色彩丰富、设色大胆、花纹富丽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建筑。文章对古建筑的分布、建筑结构特点以及保护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古建筑的保护策略,以便为今后更好地保护内蒙古文物古建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近日,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我国的国保单位总量就达到了4295处。我们一直都在提从文物大国向文物强国迈进,作为文物强国,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保护好文物。在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中,古建筑的数量居其他类别之首,加之其自身的文物特性,保护任务显得尤为繁重。不仅仅是建筑本身需要保护,还有依附于建筑的营造技艺和建筑文化。为此,本期聚焦的主题是“中国古建筑营造技艺”。  相似文献   

11.
山西是我国地上文物建筑保存最多的省份,境内木构建筑的种类风格繁纷,时代地域特征鲜明,有古建筑宝库之誉。其中晋东南元代建筑以古拙自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五年第四期文物参考资料登载了陈明达同志的"保存什么,如何保存"——关于建筑纪念物保存管理的意见——一篇文章,个人有几点不同的意见,值此中央号召"百家争鸣"的时候,特提出来讨论。一、目前古建筑的保护是过多了吗?在那篇文章中,作者反对凡古就必须保存的倾向,:说"过去我们称之为‘古建筑’,因此造成了一些误解,认为既然是保护‘古’建筑,只要‘古’就必  相似文献   

13.
不可移动文物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文物分类"指根据文物的异同,即构成每件文物基本物质的自然属性和所形成的社会属性之差异性、同一性,把全部文物区分组合成类的过程。目前我国不可移动文物分类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为依据,首先从政策、学者研究和实践3个方面回顾了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历程,然后从文物分类的概念和原则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目前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今年第五期"文物参考资料"罗容同志"谈文物古迹的普查工作"一文中谈到:"……调查一个县,平均约一两个月时间。"这样做是不是太慢了些呢?按一般的省现有文物干部数量,最多只能组成两个组或稍多一点同时进行工作,两个月完成一个县,一年只能完成十多个县,在八、九十甚至一百个县以上的省要多少年才能做完呢?难道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容许我们那样缓慢的去进行工作吗?  相似文献   

15.
故宫古建筑内温湿度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物馆的环境应当相对稳定且有益于文物的保存。故宫博物院作为古建筑博物馆,其特殊性在于古建筑本身也是文物,虽然自身条件较差,但又不能随意改变其外观和结构,导致其保存环境往往不够理想。在研究中论述了故宫古建筑的环境特点,结合在古建筑内文物环境监测和控制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对原状陈列的古建筑温湿度调控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古建筑中环境控制的思考。采用密封性能优良的展柜配合适当的调湿材料可以很好地稳定相对湿度,减少温度变化对相对湿度造成的影响,这是当前国际上文物微环境控制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76,(5)
读者孙霁等同志来信反映,在阅读《文物》的时候,常常碰到一些难认难懂的字和词(如器物名称等),在字典、词典上也不易查到,希望刊物上能有比较系统的通俗解释;关于文物的介绍和研究,也希望刊登更多深入浅出的文章。据根读者的这种要求,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辟"小辞典"、"文物丛谈"等专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文物参考资料"月刊上,展开了关于对古建筑"保存甚么,如何保存?"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是"保存甚么?"而且着重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当前保护古建筑工作的基本情况的估计;第二,保存古建筑的范围和标准。我对古建筑和城市规划那是外行。如果只是单纯地讨论这方面的专门  相似文献   

18.
贺林 《文博》2011,(5):65-69
本文首先介绍了陕西现存木构建筑分布与概况,进而重点介绍了韩城早期建筑的基本特征。并以韩城城隍庙维修为例,将近些年来在维修保护中,如何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少干预的”原则,如何保持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及传统做法,再现中国古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文章认为:古建筑维修不仅需要好的设计方案,而且还必须有一支具备较高文物保护意识的施工单位队承担施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保护古建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废墟的魅力     
废墟的魅力乃夫编者按:本文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古代建筑的保护性修复中,是修古复古呢?还是修古造新呢?那种破坏古文物、古建筑原有风貌的修建实际上是种对古文物、古建筑的破坏,是一种劳民伤财性的破坏。此种情况很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喜欢游玩的我...  相似文献   

20.
在革命以前的时期,古建筑没有得到保护法的保护。听任自然侵蚀力量的破坏,促成它们的毁灭。特权阶级的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任意占据了最有价值的古建筑,而宗教建筑则为僧侣们所有。建筑文物,在经过许多世纪的实际使用中,由于只凭着部分占有者,和那些修缮工人自己的企图,或是地方政府片面的决定,使它们遭受到任意的改造。正式的科学组织,如各种艺术、考古学会和团体,尤其是个别调查研究者——文物爱好者,都得不到国家方面的支持,失去了在保护建筑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