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林华 《古今谈》2005,(4):42-44
如果有个中学生幽幽地告诉你,说把他有限的生活感受归结为一句话“人生悲凉”,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也许会怀疑,这是真的吗?当然这不是虚构。因为这位学生还敢于著文在报上公开发表他的观点以示郑重其事。“人生悲凉”,悲从何来,凉在何处呢?“想想人生充满了痛苦,从出生的那时起,就有一把锉刀在等着你。锉呀锉呀锉,你终于成了一个脑袋削尖、肚皮浑圆的不倒翁,“一个挂着庸俗笑容、过着庸常生活、吐着不咸不淡话语的人,何曾有半点光芒”?  相似文献   

2.
拗书生     
固执之人很难交通声息,古人开容固执之人的固执己见,是“若剖腹去疾,炊灰止沸”(春秋正义,庄公六年),很不客气的:古有拗相公王安石,近代脾气王陈独秀皆为此类人。他认定一个死理,即令明摆的缘木求鱼,禁耕求获,他也会一意孤行,不死不止。  相似文献   

3.
黄鹤楼诗话     
在中国,凡识得几个汉字的人,无不知道唐代崔颢那首题名《黄鹤楼》的诗。也许全诗记不下来,但打头的这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总是能挂在嘴边的。正因为这首写黄鹤楼的诗,实在太家喻户晓,太脍炙人口,结果,反宾为主,主次颠倒,倒不是这首诗,因楼而名,而成了这座楼,因诗而存。想到这里,也很为文人手中的那支笔,能起到这大作用而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4.
毕竟是书生     
这是已故北大周一良教授的一本自辩式的自传体回忆录的书名。周教授的是非功过,就不多置喙。只想借此书名一用,写写另一个北大人的一本书。自己曾经在北大没名没份的混了两年,但对北大多少有点敏感。近年,陈平原、孔庆东、余杰、许知远诸人,以各具千秋的脸孔出现在中国的随笔阵营里,常喊出一些颇有意思的声音。近日看到一本《书生襟抱》,写书的叫郑勇,是一个来自北大的  相似文献   

5.
九千岁     
李乔 《炎黄春秋》2006,(4):77-77
某刀笔小吏眼光甚犀利,动辄言某史著为“影射”。余仿其眼力,审读明史,亦发现几处影射文字。如。  相似文献   

6.
天天向上     
有朋友开了一间酒吧,每天片氤氲的雾气的笼罩。我对那个叫我去吃酒”。感觉有些像农村“冬天的清晨刻骨铭心,尽管没有里婚宴的邀约,鸡鸭鱼肉,杯盘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中学时候,狼藉。她是个豪爽的女人,喜欢由于学校离家很远,总是天刚亮大碗吃酒”。开这个酒吧说营生“就在朦胧的  相似文献   

7.
字说种种     
我常纳闷,有一些汉字,例如“馋嘴”的“馋”,“懒惰”的“懒”,“贪污”的“贪”,“腐烂”的“烂”,“谄媚”的“谄”,“贪婪”的“婪”,“隐瞒”的“瞒”,“颟顸”的“顸”,“翻案”的“翻”,“狡辩”的“辩”,“欺骗”的“骗”,“反动”的“反”,“忐忑”的“忐”,“悲叹”的“叹”,“囚犯”的“犯”,“完蛋”的“完”……说来奇怪,每个字韵母都是“AN”?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藏》2000,(2):1-1
初春的拉萨,冬装还没有脱去,春已经蓬蓬勃勃地来了,就在刚刚过去的藏历年的饭桌上,在街头的甜茶馆里,在新朋好友的聚会中,拉萨人在谈什么?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登攀论     
舒青 《文史月刊》2002,(11):1-1
一登攀,生活的特征,新时期的标志。登攀,工作的动力,办刊人的追求。在今天,失去了登攀,生活就必然乏味,工作就必然失掉光彩,期刊就必然没有特色。在今天,厌倦了登攀,人生就必然平庸,成果就必然平凡,事业就必然平淡,还会与成功无缘。因之,古人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因之,今人有“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慨叹。因之,我们的时代总是倡导登攀,鼓励登攀,支持登攀,呼唤登攀。因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往登攀,敢于登攀,把登攀变为性格中的亮点。二如同所有事业一样,文史资料事业也是需要登攀的。如同所有…  相似文献   

10.
半坡积雪半坡新 ,达子香开岭上春。三月兴安藏秀色 ,忙修国道唤东君。一宵春雪笼轻寒 ,辞别呼伦又入山。红柳白桦浑欲醒 ,迎来春色到兴安。疏林暗淡隐层峦 ,残雪斜阳三月天。北国春迟人去早 ,车轮碾破万重山。车行大兴安岭@松驿  相似文献   

11.
大义生死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过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  相似文献   

12.
论古     
  相似文献   

13.
论敬怠     
天下同家之存亡,身之生死,只系“敬”和“怠”两字,敬则慎,慎则百务修举;怠则苟,苟则万事隳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莫不如此。这是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所说。把国家存亡、人之生死。只系于敬、怠二字,看起来有些危言,而细细体会确有其深博之处。  相似文献   

14.
疏延祥 《古籍研究》2001,(3):95-100
在《二拍》中,有不少书生形象,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卷之一、之六、之九、之十、之十一、之十二、之十五、之二十三、之二十四、之二十七、之二十九中都有他们的身影,而且多是主角,即若不是,在书中也占有相当的篇幅,其主题,或是描写他们商业上的发迹史,或是他们的爱情生活,或是赞扬他们的勇敢和智慧,更可贵的是,作者还能直面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弱点,甚至对他们人格问题也有暴露和批判,从而使这些人物一个又一个鲜活地走到我们面前。下面我们将对上面几个问题逐一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华强 《炎黄春秋》2002,(6):25-27
90年前,周小舟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黄荆平乡狮龙桥一个地主家庭,原名周怀求。“五卅”爆发,长沙召开万人声援大会,儿童团员周小舟是湘潭县年龄最小的代表。周小舟在大会上发表演说,慷慨陈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旅滇杂记     
查阜西(1895-1976),原名查镇湖,字夷平,江西修水人。解放前任中国民航局经理。著名古琴家,精诗词、昆曲及民间音乐,平生著述甚富。全国解放前夕,查先生受周恩来同志委托,赴香港策反被国民党政府劫持到港的民航机及2000多人员回归大陆,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归来时,周恩来、朱德、刘亚楼、李克农等同志亲到机场迎接,毛主席、朱德同志亲自嘉奖慰问。建国后任民航局顾问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抗日战争期间,查先生居昆明六年,与当时流亡云南的文化名人时相往还,其《旅滇笔记》,笔法优美流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抗战时期有关昆明的宝贵资料。如《龙溪幻影》,描述了呈贡过去许多美丽的景观。《古梅书屋》及《松华坝之游》,可窥见抗战时期文化人在大后方艰苦而富情趣的生活,同时反映了外地文化人对祖国边疆的热爱。著名作家老舍1941年来昆,查先生陪作大理之游,归作《苍洱之游》一篇,是一篇较重要的文献。而且是首次刊出。其他如《滇茶述略》、《敲铓》等编,资料性也是很强的。现由查先生的哲嗣查克承先生提供之《旅滇杂记》中,选取数则以餮读者,同时向查克承先生致以谢意。  相似文献   

17.
修志与做人     
  相似文献   

18.
制度与选择     
许晟 《文史博览》2005,(9):26-26
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一些私船主承包了从英国往澳洲大规模地运送犯人的工作。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当时那些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由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备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  相似文献   

19.
撒谎种种     
乐朋 《文史天地》2005,(8):57-57
黄口小儿过家家,随口撒个谎,蒙蒙玩伴,无伤大雅;职业撒谎家就不一般了,他要把谎撒得煞有介事,让别人相信,并且长久地信以为真,就得深思熟虑,计较利害。撒谎大师的见功力处,不在第一个谎要撒得像,尤在撒完一个弥天大谎以后,还要记住这谎言,不断修补、增添,延续谎话的寿命。就是说,给谎话打圆场的圆谎功夫,才是撒谎高手的绝招。  相似文献   

20.
朱国良 《古今谈》2006,(1):42-43
世界万物,所面遇的命运,不少时候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的。非典是人类的一场灾难,是世人的一次劫难,但对野生动物而言则是前所未有的大幸,那是人类遭受报应,接受教训的“痛定思痛”。人之不幸,可能会带来有幸,自己有幸,可能也会带给他人不幸,“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同门,利害为邻,因而“塞翁失马”的故事所说明的“祸福相倚”的道理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