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鼎考     
《文物》2015,(5)
<正>咸阳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兴平汉墓出土的铜鼎,鼎耳外侧竖刻铭文两行,左侧为"九斤十五两",右侧铭文暂不识。王亚庆认为此鼎系西汉中期之物[1]。细审此鼎照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鼎耳右侧的铭文,实际上应是"西"字,故此鼎可命名为西鼎。西鼎敛口,鼔腹,圜底,近似于椭圆形,其造型在西汉时期的鼎中并没有类似者,相反倒是与咸阳塔儿坡墓葬出土的三十六年私官鼎[2]及河南洛阳小屯村出土的战国嵌金银卷云四瓣纹  相似文献   

2.
《史记》云:苏秦,东周洛阳人也。《战国策》云:苏秦,洛阳乘轩里人。乘轩里在何处,文献失载。《洛阳伽蓝记》虽有记载,但令人生疑。自北魏至明1000余年亦无苏秦故里记载,明清文献云为“洛阳古太平庄”,不知所据何本。苏秦墓在山东、河南有数座,真伪莫辨。洛阳太平庄村出土唐代“武安君六国丞相苏公墓”碑,证明了苏秦故里就在太平庄村,其墓亦在太平庄村南。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4,(8)
<正>2012年,洛阳文物收藏学会在征集社会流散文物时,发现一件传世的战国时期有铭铜鼎。据其铭文内容,可称为"仓端王义鼎"。此鼎为洛阳出土,未见著录。现对铭文的释读及相关问题略作考述,以求教于方家。鼎为子口,口部微敛,沿内折,扁圆形深腹,腹上部附有略向外撇的长方形双耳,腹下部内收,圜底,三蹄形短足较粗壮。盖隆起呈弧形,上有三环形纽,纽上各有一突起的乳丁。腹中部饰凸弦纹一周。整器呈扁球体状,造型工  相似文献   

4.
《新疆人文地理》2017,(3):15-15
第一天(3月23日 周四):与会人员汇聚吐鲁番市高昌区 3月22日和23日两日报到,报道地点设在吐鲁番高铁北站出口处和吐鲁番入口国道旁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迎客亭"; 3月23日晚上集体前往苏公塔,体验"夜读苏公塔"活动.  相似文献   

5.
小依次递减或基本相等的列鼎制 27,到 70年代以来正鼎、陪鼎的区分28,以及对用鼎制度的不同看法等 ,均引起普遍重视 ,目前在对发掘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时 ,多数研究者以列鼎制来划分墓主的身份等级。即依据《仪礼》、《礼记》的记载 ,天子和东周国君用九鼎 ,卿、上大夫用七鼎 ,下大夫用五鼎 ,士用三鼎或一鼎。并以九鼎配八簋、七鼎配六簋、五鼎配四簋等为周代的礼制。前述洛阳 2 0余座东周铜器墓的研究报告多以上述之礼制来判定墓主身份的。如一~三鼎墓为士 ,五鼎墓为下大夫 ,七鼎为卿或上大夫等。前述的 2 6座铜器墓中 ,三鼎以上墓有 7座 ,其…  相似文献   

6.
刘余力 《文物》2021,(7):83-86
<正>洛阳理工学院教育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战国时期铭文铜鼎。根据铜鼎铭文内容,可称之为"莆子鼎"。此鼎传为山西临汾出土,铭文未见著录。现对铜鼎铭文略作考述,以求教于大家。铜鼎保存完好,子口,口部微敛,沿内折,扁圆形深腹,腹上部附略向外撇的长方形双耳,腹下部内收,平底,三蹄形短足。盖为平顶,  相似文献   

7.
战国铜器铭文中的食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国铜器刻辞里常常出现"自"字。例如: (1)□公左自重(《洛阳古城古墓考》图版187之9) (2)廿九年十二月为东周左自佰壶(《三代》12.12,壶) (3)(彳壴)公左自(又12.15,壶) (4)□公右自重□(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陈列室藏鼎) (5)公朱右自(《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R434,A 109,鼎) (6)盖铭:公朱左自器铭:十一年十一月乙巳朔,左自冶大夫杕命(?)冶喜(?)铸贞(鼎),容一斛。(《文物》)1965年7期53—54页)①  相似文献   

8.
刘余力 《文物》2020,(1):75-78+97
<正>2019年,洛阳理工学院文物馆收藏了一件传世战国铜鼎,据其铭文内容,可称为"王十一年大梁司寇鼎"。此鼎传为洛阳出土,未见著录。现介绍如下,并对铭文及相关问题略作考述。鼎子口微敛,沿内折,扁圆形深腹,腹上部附有略向外撇的长方形双耳,腹下部内收,圜底,三兽蹄形短足较粗壮。盖隆起呈弧形,上有三环形纽,纽上各有一凸起的乳丁。腹部饰凸弦纹一周。整器呈扁球体状,制作工整,器形浑厚,器身、器盖大部分区域分布浅绿色锈,间有红色锈斑。盖、器外部可见多处垫片,腹下和足部有明显范铸痕迹。口径13、腹径18、通高16.1厘米,重2775克,容水1810毫升(封底;图一)。  相似文献   

9.
戍甬鼎,又称戍革鼎、俎子鼎、宜子鼎,商代晚期帝乙、帝辛时器物,内壁铸铭文27字,研究价值较大。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部分铭文进行了重新释读和断句,认为鼎上的族氏铭文为"亚见"","为"俎"",省"为地名","为"甬"。  相似文献   

10.
东周时期(前770年——前221年)冶金铸造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由于文献极少记载,研究这个课题,只有依靠这一时期的发掘资料和出土的青铜器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拟对洛阳出土的部分东周时期青铜器的铸型工艺方面,作一初步分析。东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中圆鼎占有相当数量。所以对圆鼎铸型工艺的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意义。圆鼎这种青铜器出现甚早。早期的圆鼎,  相似文献   

11.
青铜器     
轨簋秦代青铜器。1950年河南洛阳西宫秦墓中出土,同出的还有一鼎二壶。簋盖和器身有对铭小篆"轨"字,书法端正挺秀。小篆铭文在秦代青铜用器上很罕见。"轨"当即"簋",是此器的自名。器形如敦,盖上有三个卧兽形钮,腹部有对称的两铺首,器和盖都饰蟠  相似文献   

12.
蔡红艳 《文物》2015,(4):87-90
<正>洛阳文物收藏学会收藏有一件传世的西汉有铭铜鼎,未见著录。此鼎为敛口,扁圆形深腹,腹上部有微向外撇的长方形双耳,腹部下收成圜底,三蹄形短足。盖隆起呈弧形,上有三环形纽,纽上有乳状突起。腹部饰粗弦纹一周。此鼎铸造工整,通体布满深绿色锈,间以土黄  相似文献   

13.
<正>鼎原本是一种烹饪器,后来发展为古代贵族社会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祭祀或宴享时用以盛放肉类。因此,鼎最能反映主人的身份和权力,成为"明尊卑、别上下"的实物标志,甚至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周代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用鼎制度,即依据贵族的等级,规定其所享用的鼎数,并以鼎为主体,配置其他食器。如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等等。一般情况下,大小不等的若干鼎并列使用,称为"列鼎"。大堡子山秦公陵出土的鼎甚多,也均大小不一,合乎周制。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垂鳞纹秦公鼎,高41厘米,  相似文献   

14.
额敏和卓与苏公塔●汤代佳苏公塔位于吐鲁番市东南约两公里处,又名额敏和卓报恩塔,俗称吐鲁番塔,建于1778年。1957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公塔高37米,底部直径10米,通体用土黄色砖砌成,向上收缩成圆柱形。内部用砖砌出螺旋体中心...  相似文献   

15.
漫谈鼎     
在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中间,鼎是一种有名的器物。不少的成语、词汇涉及到鼎,例如"问鼎"、"钟鸣鼎食"、"大名鼎鼎"、"鼎足三分"等等,有的人名中也使用这个鼎字,于此可见这种器物在人们心目中所占的地位。鼎的种类很多,以制作的原料来区分,就有陶鼎、铜鼎、玉石鼎、铁鼎、漆器鼎等好多种。最原始的鼎是陶鼎,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是铜鼎。  相似文献   

16.
<正>鼎是中国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的器物,沿用时间之长,被赋予内涵之丰富,罕有其匹,一度被称为"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许慎《说文解字》释鼎为"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其对鼎形的定义未必恰当,然于鼎"和五味之宝器也"的功能界定却极具意义,一则指出鼎是作为炊器而存在,二则指出鼎是"宝器",亦即具有礼器功能,甚至于是国之重器。纵观鼎发展的历史,鼎由炊具发展为礼器,进而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最终成为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7.
哀成叔鼎铭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六六年五月,我们在洛阳玻璃厂发掘清理的M439号春秋墓中,出土有哀成叔鼎、豆、(钅和)三件有铭铜器。其中,哀成叔鼎的腹内有阴识铭文八行,五十四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样的长篇铭文在春秋战国时期颇为少见,故此鼎出土后很快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不少同志都著文进行考释,使鼎铭的内容大体上得以通读。但是,对这件鼎铭的释文、人物和鼎的年代诸问题,各家还有不同的看法。因此,现将我1973年草  相似文献   

18.
前庄遗址是一处商代二里冈文化时期遗址。"砥石"作为地名来讲,有可能与"砥柱"同源,所以"砥石"的地望极有可能就在今平陆三门峡大坝以东地区——砥柱附近。粮宿商城的发现,为解决前庄方鼎等商王室重器找到了归属。前庄饕餮纹青铜大方鼎、两件爵与两件饕餮纹青铜大圆鼎、罍等出土于不同层位。前庄方鼎与郑州杜岭、郑州南顺城街出土的商代二里冈时期青铜方鼎相比,其铸造工艺的原始性不容置疑。它的文化年代早于二里冈上层,当为二里冈下层遗物。  相似文献   

19.
(工隹)叔鼎铭中的"鬲鼎",金文中仅此一见。由于此器器形不传,故关于"鬲鼎"一词,学者或以鬲形鼎为释,或以为言鼎而连类相及鬲也。笔者认为所谓的"鬲鼎",实乃鬲字之繁体■,■字亦见于虢文公子作鬲、子硕父鬲及虢宫父鬲等器。在(工隹)叔鼎铭中只不过因偏旁之间相隔较远而被误认作两字。根据金文中自名■者器皆为鬲,可知(工隹)叔鼎器形亦当是鬲而非鼎。  相似文献   

20.
洛阳大学文物馆在2005年收藏了1件战国有铭铜鼎,传为20世纪40年代初于洛阳出土。鼎为敛口,扁圆形深腹,腹上部有微向外撇的长方形双耳,腹下部内收,圜底,三蹄形短足。盖降起呈弧形,上有三环形纽,纽上有乳状突起。素面,通体布满浅绿色锈,间有蓝或黄色锈斑。腹下和足部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