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8月4—7日,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连同广东华侨历史学会假广州华厦大酒店举办了海峡两岸“华侨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出席此次会议的共有71人,其中大陆49人,台湾19人,新加坡2人,香港1人;提交论文42篇,其中大陆27篇,台湾15篇(台湾学者文章已编入华侨协会总会印行并提交会议的上下两册《华侨与抗日战争论文集》之中)。中国侨联顾问、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学会副会长朱添华同志和中国侨联顾问、学会顾问萧岗同志赴会指导。台湾方面与会者由华侨协会总会张希哲先生任团长,中国侨政学会秘书长黄乾先生…  相似文献   

2.
胡健中在民国时期是《东南日报》的社长,为人精明,能写善辩.还一度任《中央日报》社社长.大陆解放前夕,朋友曾劝胡健中学《大公报》王芸生的榜样,也留在大陆.但胡健中却决定将《东南日报》迁至台湾出版.1949年初,他派经理刘子润把《东南日报》上海版的机器设备装上太平轮,运往台湾.不料“太平轮”在舟山洋面与“建元轮”相撞,“太平轮”本已超载,一撞马上就沉没.胡健中又想把杭州版的机器设备运到台湾去,但遭到秘书严芝芳的暗中抵制.最后,胡健中只好与几位报社高级领导人匆匆赴台,离开了他生活和工作过几十年的杭州.  相似文献   

3.
四年多来,美国布什政府以“一个中国政策、两个前提(台湾不独立、大陆不动武)、三个支柱(一个中国、两岸对话、和平解决)、四个文件(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为基本架构,对台海政策做了两次调整。  相似文献   

4.
<正> 台湾观光协会与大陆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将于11月3日在台北合办"海峡两岸台北旅展"。届时,大陆观光旅游业界人士将组成近600人的庞大考察团参展,并与台湾观光旅游业界扩大交流。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台湾方面将由旅行社、旅馆饭店、航空、餐饮、游乐园等业界代表,共同组成"台湾海峡两岸观光发展协会"担任谈判窗口,预定由"交通部"观光局局长许文圣任会长,领军协商。对于即将举行的"海峡两岸台北旅展",不仅是两岸首次联手举办,也是大陆观光旅游业界首次以共同名义与目的  相似文献   

5.
读《纵横》杂志2000年第12期陆铿先生《动荡年代的南京〈中央日报〉》,文章只介绍了该报从创刊至衰微时期的政治背景和内部倾轧等情况。而对这份曾呼风唤雨、赫赫有名的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于末期翻天覆地的大动荡,仅简单地提到“淮海战役以后,《中央日报》在南京已有朝不保夕之感,因而一方面宣传‘徐州大捷’,另一方面紧急向台湾搬家。”至于搬家后的南京《中央日报》动向尚显空缺,大约与当时陆铿先生已离开《中央日报》有关,因而不知道有一批职工并未去台湾。他们留在南京《中央日报》社,不但没有消沉,且在中共南京地下党的领导下,用保存下…  相似文献   

6.
台湾学者李敖在大陆已出版了数十种著作,甚为畅销,这位蜚声海内外的作家,青年时,曾深受他大学时代老师殷海光的影响。殷海光原系国民党《中央日报》主笔,辞职后到台湾大学任教,1949年11月,他与胡适、雷震、王世杰、杭立武、傅斯年等人共同创办了《自由中国》半月刊。《自由中国》创刊后,担任了主笔的殷海光如鱼得水,在《自由中国》上发表了大量抨击蒋介石黑暗政治的政论文章,在台湾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给国民党政权造成巨大的冲击。刚刚步人台湾大学的李敖,对殷海光的政论文章及为人、气魄、学识佩服不已。1957年3月,李敖…  相似文献   

7.
大陆解放之后,上海青帮大亨杜月笙远走香港,临老且病之时,即使蒋介石频频召唤,杜就是不愿意去台湾。他为什么不去台湾?恐怕与1949年7月间,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一篇严厉批判杜的社论有关  相似文献   

8.
沈晖 《炎黄春秋》2000,(3):66-71
1999年4月21日,皖籍居台著名老作家苏雪林先生在台南逝世,享年102岁。大陆媒体《参考消息》在报道苏雪林去世的电讯稿中称其为“享誉国际的文坛耆宿”、“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两岸迄今最长寿的作家”。由于台海阻隔,大陆读者对这位集作家、教授、学者、画家、翻译家于一身的文化老人的非凡经历知之甚少,对她煌煌著述更未知其详。  相似文献   

9.
由绍兴市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绍兴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绍兴市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协会承办的2008“中国·绍兴”海峡两岸大禹文化研讨会于2008年4月19—21日在绍兴饭店举行,来自我国大陆和台湾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110多人出席了这次盛会。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2篇,涉及大禹文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先秦时期两岸交流与越文化研究等议题。  相似文献   

10.
1928年2月1日,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创刊(2006年6月1日在台湾停刊)。当年正值“宁汉分流”时期,所以首印是在上海,直到“宁汉合流”之后的1929年2月,踩迁到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出版。《中央日报》的发刊词是蔡元培题写的,反映出办报的宗旨,既反对过激,也反对保守,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28年2月1日,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创刊(2006年6月1日在台湾停刊)。当年正值“宁汉分流”时期,所以首印是在上海,直到“宁汉合流”之后的1929年2月,踩迁到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出版。(《中央日报》的发刊词是蔡元培题写的,反映出办报的宗旨,既反对过激,也反对保守,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文台湾     
在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有一串明珠似的岛屿,像鹊桥一样连接着台湾海峡两岸的文化与亲情,那就是澎湖列岛。这六七十个岛屿,离大陆直线距离约11公里,离台湾西海岸约40公里,历史上就是大陆与台湾之间往来的中转站,它曾是“台湾陆桥”的一部分,大陆的远古人类就是这样越过茫茫海洋,走入台湾的…… 现在的台湾与大陆有着太多的联系,无论是坐在淡水夜晚的老街品尝小吃,还是在台北的博物馆里欣赏珍玩,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之间仿佛始终留给人“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的印象。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国宝是两岸亲缘、血缘、文化缘最好的见证。自从1933年645.784件珍贵文物走出神武门、走出北京,它们就再也没有能够回来,最终随着国民政府在台湾落了脚,撑起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天空。于是,国宝们承担着骨肉分离痛苦,使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得以在台湾延续——它们成为两岸同胞眼中最真实,最亲切的文明象征——一脉相传的文化,一脉相传的血缘,这是没有人能否认的! 在台湾,人们自觉传承着中华的传统文化,他们教小孩子们念《论语》、《孟子》;他们尽量摒弃外来文化的影响,依旧崇尚着中华民族古老的习俗。 台湾,其实浸透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汲取天地之灵气,可以任人一品再品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3.
钟读敏 《江淮文史》2001,(2):118-125
桂文亚的名字对众多的家乡人来说可能还很陌生,但她在台湾不仅是家喻户晓的知名记者和作家,同时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先锋。她在台湾已出版20多本散文、小说和报道文学集,在海峡两岸都拥有众多的读者,1993年、1994年连续两年被上海《少年文艺》(月刊)的小读者选为最受欢迎的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14.
古远清 《炎黄春秋》2001,(11):66-67
白先勇在《流浪的中国人——台湾小说的放逐主题》中,称旅美作家於梨华为“没有根的一代”的代言人。她的长篇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充分体现了这位作家“觉得别人都是有家可归的,而我永远是浪迹天涯”的这一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他曾是“政治金童”,如今意图参选党主席和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被视为搅动国民党死水的希望“虽然台湾对大陆没有善意,但大陆应该大人有大量嘛!”2月26日,针对中国大陆暂停进口台湾菠萝一事,刚刚宣布回归政坛的台湾资深媒体人赵少康在其招牌电视节目《少康战情室》中说出了上述“金句”。这段视频被大陆媒体转发后,引发了网友的群嘲:“谁让台湾菠萝总是检疫出有害生物啊!”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综合性文艺刊物《山西文艺》于1956年9月终刊;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火花》紧接着于1956年10月创刊.从此,山西文学刊物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钦鸿 《钟山风雨》2013,(1):32-35
师范这个名字,不但在江苏读者中间鲜为人知,就是在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界,知之者也少而又少——在一些文学辞典里,虽然也可以看到他的名字,但大多语焉不详;而几乎所有的大陆学者编写的台湾文学史著,对他都是略而不论。然而,他却对台湾文坛曾经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在上世纪50年代之初,他和同伴们合编的文艺半月刊《野风》,为当时"反共文艺"甚嚣尘上的台湾文坛,吹来了一  相似文献   

18.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与台北中华伦理教育学会主办的《海峡两岸中华书画联合大展》,于2000年7月11日至16日在台北市中山纪念馆举行。参展作品的书画家,大陆有启功、程十发、沈鹏、刘文西、王颂余、博往等,台湾有吕佛庭、陈丹诚、欧豪年、李奇茂、黄磊生、张光宾等。据台湾有关人士称,这是迄今在台湾举行的规模最大一次两岸书画交流活动。在台北展出后,7月18日至22日又在高雄市长青综合服务中心展出。 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岂之为团长,中华炎黄书画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9.
1989年冬天,新加坡文艺协会会长骆明先生专程送稿来京,并与我们中国华价出版社签订了编辑出版大型丛书《新加坡华文文学大系》的协议。这套《新加坡华文文学大系》大型丛书,分小说卷、散文卷和诗歌卷,共计一百余万字,是活跃在当今新加坡文坛上的二百多名华文作家代表的选集。从协议签订之日起,骆明先生与文艺协会的同行们就马不停蹄地工作,向报界发布征稿启事,征集作品、作家小传与照片,精选精编,只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把稿子交到了我们出版社。这速度在中国大陆是很难想象的。我捧着交来的这一摞沉甸甸的书稿,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这是中新…  相似文献   

20.
江风塔影     
陶希圣 《江淮文史》2010,(4):147-158
本文系陶希圣早年旧作。陶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蒋介石侍从室第五组组长等职,一生治学、从政、为文皆有所成,深得蒋之信任,时人谓为蒋介石“文胆”,是国民党的理论权威。本文由安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健初先生代从光复会领导人徐锡麟之子徐乃达处约得,讲述陶希圣早年在皖执教经历,旧日风情,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