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口有座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座落于江汉区六渡桥,人们亲切地称之"铜人像".六渡桥是历史地名,有名称不见桥梁;铜人像是历史文物,有铜像没设门牌.相同的是六渡桥铜人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是汉口繁华街区的泛称.  相似文献   

2.
正紫竹巷位于汉口六渡桥区域,因紫竹庵得名,紧邻孙中山铜像,被史志方家称为老汉口之根。2015年9月,紫竹片房屋征收工作正式启动。为留下历史,我采访了该片区及周边部分原居民,记录其祖辈初到汉口从事各种行当谋生的历史。汉口统一街157号,现为某公司食堂的厨房,由于该楼被划入紫竹片房屋征收范围,2018年已被拆除。倘若将时间回溯70年,那时该楼名叫"仁和"颜料号,其左边为布店,后改为民族粮店;右边则是一家书店,  相似文献   

3.
汉口六渡桥附近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是上世纪30年代初由上海雕塑艺术家江小鹣设计塑造的,像座仅有4米.铜像也只高2.4米,但铜像手执拐杖、昂首挺胸、凝神远眺的神态,却不由得使人想起有关这位伟人的历史往事以及由此产生的故事。由孙中山脚下散发出去的道路名称为三民路、民族路和民权路。在稍远处,有民生路。三民路的得名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民族路、民权路和民生路则是以三民  相似文献   

4.
《武汉文史资料》1989年第四辑《汉口忆旧》曾发表过徐明庭、裕和两同志撰写的《六渡桥究竟在哪里?》一文,对六渡桥的桥名和地址作了一些考证和论述,兹根据有关史料和个人所了解的情况对此作进一步探讨.一、桥名“妾似垂丝牵不断,郎如飞絮任斜飘,人都说是伤心树,怕上春风六度桥”.这首“汉口竹枝词”,为清嘉庆道光年间范锴《汉口丛谈》载入.作者是范锴的儿子范涛.《汉口丛谈》一书问世于清道光二年即1822年,书内对当时汉口“坊市街衢”,“大略纪之”.关于玉带河,书上说:“河上木桥横跨,或相距里许,或半里许,在在有之.”书内所列桥名,多达30,其中的六度桥,竟被骚人墨客写入诗中,可见六度桥在170多年前已很有名.  相似文献   

5.
正汉口,江汉交汇,九省通衢,明清时期被誉为"天下四聚"之一,不仅是商品交易的"船码头",也是文化交流、戏曲荟萃的"戏码头"。汉口剧院众多,民国时期,仅中山路从六渡桥到一元路,不到5公里的地段,就有常年坚持营业演出的戏院、茶楼40多家,另有断断续续的季节性演出场所45家。据《武汉市志·文化志》列表统计,自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前,汉口登记在册的演出场所共有75家。众多的演出场所和"五  相似文献   

6.
1938年10月下旬,汉口为日寇所陷,开始是由计国祯搞了一个卖国的临时组织治安维持会,后来就成立了伪武汉特别市政府(地址均在汉口南京路的武汉图书馆内).又因为武昌有何佩瑢等搞了一个伪湖北省政府,所以伪武汉特别市政府就改为汉口特别市政府,由张之洞的第十三个儿子张仁蠡为市长,这两个伪政府当时都是“独立”的,无上一级的政府管辖,实际上则是由他们的日本主子从中操纵.  相似文献   

7.
记得在人民医院住院期间,为我治病的一位医生,曾就汉口六渡桥消失询问于吾.答曰:所询事,不熟悉,只能浅议一二.六渡桥确乎是昔日汉口繁华的聚焦处,那首冯翔的民谣《六渡桥》尽写老武汉人对她的眷恋:"屋里住倒王家巷,在一中上的中学,每天弯到六渡桥……六渡桥不见了,六渡桥不见了……"  相似文献   

8.
汉口六渡桥纪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口六渡桥地处全市中心,素来人烟稠密,日夜喧闹,1938年10月25日汉口沦陷,来不及疏散避难的市民,全被日本侵略军集中到所谓难民区去,六渡桥周围一带空无一人.沦陷后,河山变色,景象惨痛,汉口中山路(今中山大道)从阜昌街(今南京路)口起,一直到三民路口,其中包括江汉路、民生路,临街房屋全被日本侨民侵  相似文献   

9.
汉口人口头流传一则歇后语:“广益桥的茶馆——临鹤”.歇后语和茶馆搭上帮,可称得上是汉口人对茶文化的一个创造.广益桥这家颇有名气的茶楼——临鹤茶楼.业主姓马,又说是与他人联合经营的,两层楼房(现在仍可看到).至于这条歇后语,为何选中临鹤茶楼?“临鹤”二字是什么含义?都无法得知其奥秘,可能是“联合”或“灵活”的谐音.  相似文献   

10.
1999年3月,汉口中山大道六渡桥至南京路段环境改造工程,在市政府领导下紧锣密鼓地开工了.揭开表层路面,便有一道由夯土、青砖与红砂岩条石砌筑的城垣遗迹,显现在行人眼前.清代汉口城垣的展露,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武汉各家电视台、电台、报纸竟相报道,大有洛阳纸贵之势.市民们指指点点,茶余饭后又添了新的谈资.兼任工程总指挥长的涂勇副市长,立刻调兵遣将,将文物考古工作者推上第一线.于是,我们接受了勘查城垣、获取第一手田野考古资料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11.
刘岛(1893-1967年)字永清,号尘苏。湖北广济(今武穴)人。13岁入武昌湖北陆军小学堂,1909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诟,赴日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学习。1918年赴法入巴黎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法律,获博士学位。1925年夏回国,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第八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授中将军衔,随即参加北伐。1926年10月1927年3月首任汉口市市长。1929年4月任武汉特别市市长兼财政局局长,6月改为汉口特别市市长。1931年3月兼任汉口特别市政府教育局局长。1931年9月起先后任驻德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公使等职。1948年5月当选立法委员,1949年去台,1967年6月在台湾去世。[编按]  相似文献   

12.
自1926年10月7日,北伐军赶走盘踞汉口多年的北洋军阀,首次成立汉口市政府起,至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止,23年间,汉口市政机构多次合分和更名,或称市、或称特别市、或称市政委员会,沦陷初期还出现过治安维持委员会。市最高行政长官或市长前后共有11人次,即刘岛(二次)、张笃伦、胡宗铎、潘宜之、何葆华、万声扬、  相似文献   

13.
在汉口老京汉铁路线双洞门到六渡桥之间,原汉口市政府(旧址)旁边有三个里份,其中两个因为曾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办的唯一报纸《新华日报》的报社地址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而名声大噪,即大陆里和安仁里;一个因为曾是市政府的花园,对某些人而言这里消息灵通,叫做多闻里。大陆里的主出口在东边的民意一路,北边有一个出口通到民主街,南边有一个出口通到民主一街,西边与维善里相连,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其中有一纵六横7条巷道,宽3.5米,总长218米。  相似文献   

14.
积庆里     
积庆里是汉口最繁华街道六渡桥附近的一个大里份,存留着世界上罕见的日军“慰安所”遗迹,如今充盈着众多贩卖服装、鞋帽的小商贩。李紫云与同善里积庆里主出口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中段南侧,东边紧挨东来顺清真饭店(有伊斯兰风格的圆形屋顶),西边为清芬路,北对民意二路。积庆里总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5.
1948年秋宋希濂从南京乘军用飞机到汉口后,即住德明饭店二楼。此前,其先头人员已由兵团副参谋长罗开甲、高参董惠等率领来汉,并设兵团部于汉口模范区和三教街附近;兵团办事处则设在六渡桥街口。该兵团的组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46年5月,国民党“汉口市政府”以下简称“市府”)着手筹建汉口市立图书馆,并委派“市府”参事程发轫为兼代馆长,当即接收由市第二女中代为保管之日伪汉口市立图书馆遗留的图书3.5万册,同时接收日侨和敌伪遗留的图书1700余册,  相似文献   

17.
任虹 《江汉考古》2012,(1):117-120,138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俗称南洋大楼,由临街主楼及其后附楼组成,地处武汉市江汉区中山大道708号,东临长堤街、南临六渡桥、西临汉口中山大道、北临民众乐园。1917年,由南洋华侨简照南、简照强兄弟创办的中国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在汉口成立分公司,并聘请美国汉明(HENMING)  相似文献   

18.
汉口中山公园改扩建后开园已经有些时日了,深受群众喜爱,这是极大的好事。我曾挑毛病说中山公园无“中山”,并提出一个“馊主意”:将保护欠妥的三民路中山铜像迁回中山公园。虽被否决,但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的烽火燃起,中国进入了血与火的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者自恃军力强大,吹嘘三个月即可灭亡中国,但“八·一三”淞沪战争就打了近三个月,世人刮目,国人振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的激越歌声传遍了全国.那时,我在汉口市立第九小学读五年级(六渡桥老会宾搂对面),在老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楚剧是湖北黄陂、孝感地区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它距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李雅樵是这个剧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在老戏窝子长大汉口集家嘴到六渡桥之间,有个叫福建庵的地方,今天叫福建街。1922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