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洋务思潮的爱国主义蕴义周辉湘洋务思潮的爱国主义,既承继了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宝贵遗产,又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与古代不同的内函和时代特色,反映出近代意义民族主义的萌发和古老民族新的觉醒。一自强论是洋务思潮的主旋律。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把“中体西用”看作是...  相似文献   

2.
总论开拓新领域研究新问题 —出席第十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有感 张椿年陈之弊华庆昭86.1一1 “原始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劳动” 三概念的涵义辨析 汪连兴86.1一14法国民族英雄贞德与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历史教育 俞旦初86.1一30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李吟枫86.2一l关于奴隶制经济的几个问题 陈唯声56.2一盛g从世界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移民问题自议 丘立本86.3一1引远室之光,照古老史学之殿堂 —《欧洲近代史学史》读后 吴于魔86.3一19试论城邦的历史地位和结构 廖学盛86.6一29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时间观 张椿年86.7…  相似文献   

3.
六、郑州日产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已经十几年了,但郑州的经济发展还停留在计划为主、国有为主的状态,马路市场就算个体私营经济了。1992年,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中国从此不再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逐步明晰,全国上下开始一心一意谋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 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学习外国对我有益的文化,这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在20世纪初年中国人学习爱国历史人物问题上也有明显的反映。为了启发和鼓舞人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爱国精神,当时的社会思想界不仅借签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爱国人物,而且还借鉴于外国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人物史鉴成为当时爱国主义史学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二十世纪初年爱国主义史学思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介绍和歌颂中国和外国历史上的爱国民族英雄人物,作为振兴中国人民爱国精神和民族志气的一种借鉴。正如资产阶级革命实行家、理论家陶成章在1904年所说的,“表赞已往之英雄”,“开导未来之英雄”,这是“历史家之责任”,也是“国民之分应”。我在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发现题材极为丰富,当分别作出考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祖国”和“社会主义”已形成了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一般来说,爱国实质上就是爱社会主义祖国,爱国主义最集中地体现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上。而要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又必须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因此,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正确理解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性,对于科学地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引向胜利,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①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最精辟的概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辩证统一性,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凝聚全民族力量,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独立和富强是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两大主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1992年 6月初,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偶然在中华工商时报上看到一篇《红颜一怒为自尊》的报道,于是他写了一篇杂文:《高档次事业需要高素质员工》,这本来是正常的事情,却引来了长达一年多的“风波”,从吴祖光接到“传票”至今,已有一年时间,这场官司怎么了,请看吴祖光先生最近的答复…… 1992年12月,北京朝阳区法院受理中国国际贸 易中心控诉我“侵害名誉权”一案,无论就国家、社会 及我个人说来都是一桩区区小事,但这件小事却首先 轰动港、澳、台,继而北京,乃至全中国、全世界,至 今已历时十一个月,仍是世人议论的话题。究其原因, 无非是由于“…  相似文献   

9.
洋务思潮是古典爱国主义而非近代爱国主义辨──兼与周辉湘同志商榷唐宝富前些年,史学界曾就洋务思潮的属性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研讨,最近,周辉湘同志又在《安徽史学风1995年第3期》上发表《论洋务思潮的爱国主义蕴义》一文,从爱国主义视野对洋务思潮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来,泰兴师范附属小学以“蕴萃”作为学校积极文化诉求和核心办学理念,大力构建儿童快乐成长的框架体系,努力开启学生的快乐童年。“蕴”者,蕴含丰富矿藏也,隐喻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宝藏;“萃”者,丛生之草也,隐喻为出类拔萃的人,相信每一个人都充满潜能、都能成才。“蕴萃”就是相信每一位师生都充满潜能,都可以主动成长。“蕴萃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作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泰兴师范附属小学在推动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程中彰显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优势和风采,艺术教育成了校园明显的特色、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曾被誉为“世界十大伟人”之一的晏阳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博士为中国和世界平民教育、乡村改造奋斗终身,被海内外誉为“平民教育之父”、“世界十大伟人之一”,被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1990年1月17日,在美国纽约寓所逝世,享年100岁。为研究这位老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近年来,海外已出版了《晏阳初传》以及多种文本的学术著作,并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17个国家为晏阳初塑了纪念像。我国对晏阳初及其思想的研究正在新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宁弃奖学金,也要做中国人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博士,1890年10月30日出生于四川巴中县一个书香世家。小阳初5岁入塾,学习儒家经典,后入…  相似文献   

12.
试谈“中国代用券”吴筹中,赵隆业“中国代用券”(俗称代价券)是货币史、钱币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它在一定时期里起着流通手段和价值符号等职能。所谓代用券,大都未经各级政府批准,为了解决市场上辅币券短缺,找零不便的问题,由各单位发行的小额票券。其代替辅...  相似文献   

13.
<正>夏鼐(1910—1985)与吴金鼎(1901—1948)是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说来也巧,夏鼐与吴金鼎充满了相似性。比如在名字上,夏鼐(鼐即大鼎之意),字作铭;吴金鼎,字禹铭。二人都曾就读于清华大学,都在傅斯年、李济、梁思永等前辈的热切期盼下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学习考古学,导师都是叶兹教授,归国后都曾供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考古事业上,二人也都以顶尖田野考古成就而著称:吴金鼎被誉为“田野考古第一”;  相似文献   

14.
吴江 《炎黄春秋》2002,(3):22-23
有国家,便会有爱国主义,也会有卖周主义,特别在像中国这样一个过去曾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中,爱国主义固然是主流,卖国主义也会有它的市场。“卖国主义”之名过去大概很少听说过,其实,卖国也可以出“主义”。这是因为,为卖国行为辩护也会有一套主张、说辞,包括为卖国贼翻案或为之片面评功摆好,提出种种貌似“公正”的理由来。所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须同时揭露卖国主义的那一套货色。这是历史观上遇到的一个问题,处理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15.
吴佩孚 《时代》封面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最强者”亮相一个中国军阀的肖像,出现在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照片下面有两行说明:“GENERAL WU”(吴将军)“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吴将军”就是吴佩孚。照片拍得很艺术,光头吴佩孚身着戎装,脸微微朝左,两眼炯炯凝望前方,看上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一开始就是和“五·四”爱国运动结缘的。这说明中国现代文学从它产生的一刻起,就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直可以说是文学上的爱国主义史。踏上新文学道路的,大多都是爱国主义者。我国现代文学始终在思考着祖国的命运,催促着祖国的新生。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国民党元老、历届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言行怪诞,异于常人。他创造了注音符号,在学术上有所贡献,但在政治上却助纣为虐,帮助蒋介石干了不少坏事。蒋介石尊他为“良师”,“革命圣人”。老百姓则称他是“无齿(耻)之徒”,“吴疯子”。吴稚晖,名敏恒,生于1865年,江苏武进县雪堰桥人,以耕读传家。吴稚晖7岁时入私塾,后从张鼎臣、侯翔千、孙伯箫等名师学习经史和书法。18岁开始自己设馆授徒,23岁考中秀才,27岁考中举人。吴稚晖在南箐书院读书时,一次,江阴知县过孔庙而未下轿,吴稚晖认为这是“非圣无法”的举动,便和…  相似文献   

18.
吴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评《吴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唐茂松无锡吴学研究所所长高熨初主编的《吴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专集,最近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它标志着在“学术走向民间,研究面对现实”的倡导下,吴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对欧洲殖民主义者葡萄牙人初到中国广东沿海时所占据的第一个据点的考证,包括中葡双方和第三方对葡人侵占中国海疆第一个据点的地望和行为的记载,中国文献上所称被占据地“南头”的地名,地望沿革和性质分辨,对我国学术界3种主要误解的评论。对“南头”考证为南头岛。论证西方人所谓的Is.Tamao及其汉译“屯门岛”就是南头岛。  相似文献   

20.
《诗法初津》作者叶弘勋为吴县东山人,非吴江震泽人,而自署“震泽”所指为太湖.其为晚明苏州府学诸生,师从葛一龙学诗,与其二子御夏、三子昭夏为友.入清弃儒冠,顺治末年居吴门,与金圣叹有论诗之举,并在其《诗法初津》引述了圣叹有关杜诗的评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