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虽然没有地位,没有金钱,没有家产,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但她却以勤劳、善良、贤慧之美德,哺育了一位世界名人,为人们留下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我和罗罗是‘一奶同胞’!“罗罗,就是我的弟弟华罗庚!我们家里人都喜欢这样叫他。“我母亲就生了我们俩。“我比罗罗大三岁。”前不久,我登门拜访了已故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姐姐华莲青。她向笔者侃侃谈起他们生身母亲的往事……“我母亲的老家在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我妈18岁那年,与我父亲华瑞栋结婚。“我姥姥家比较穷。小时候,我妈带我去过姥姥家。她的住房很破旧,下起雨来…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八卦     
都是道听途说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在某教授讲座中听到的,说的是A教授。A小时候很可怜,入狱,把儿子托付给弟弟。后来.跟流浪儿们抢垃圾箱里的东西吃。母亲是某动荡小国知名的反对派,她弟弟也入狱,A只能流浪街头,一天,一个女人站在他面前,  相似文献   

3.
曾自 《世纪》2022,(3):18-23
<正>这篇文章,是写我小时候保姆的故事。保姆叫李佩,清代贵胄家族儿媳。新中国初建时,走进毛泽东的秘书、我的父亲田家英的家庭,走进中南海十七年。当国家陷入动荡苦难的时候,她为受难者的儿女搭起了避风的港湾。我的父母尊重、感激她。父母尊敬她1950年1月30日,姐姐出生了。新中国成立初是供给制,母亲所在机关统一给生了孩子的领导干部找保姆,就这样李佩到了我们家。我的父母都是抗战时期的“延安人”。母亲董边最终从事妇女工作,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高凳     
母亲日益苍老,花白的头发,深深的皱纹,但她的爱似乎永远年轻,无声无息又铺天盖地。常和母亲谈起我小时候吃饭的事情,谈起她喜欢的那张高凳。我七岁的时候死去了娘,十岁时母亲走进我们的家门,成了我的后妈。俗语说“宁死当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失去母亲的生活够困难的了,但乡亲们说,晚娘的心是六月的太阳——毒透了。他们的眼睛似乎告诉我,更悲惨的生活还在后面。其实,即使乡亲们不说,书籍电影中关于“继母”的故事已经太多太多,在母亲走进我家门的一刹那,我就把敌意的目光投给了她。父亲在乡村小学做代课老师,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母亲来了…  相似文献   

5.
挂霜花生     
李坤 《南京史志》2022,(22):4-5
<正>直到前几天,我才知道儿时母亲做的糖酥花生叫“挂霜花生”。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母亲就会做糖酥花生。每一次做糖酥花生时,母亲都是非常虔诚的。她从口袋底掏出半瓢花生—那时花生非常少,平时舍不得吃,都是藏在袋子最底下的。母亲边扒着花生壳边撵我们出去,倒不是我们帮不上忙,而是我们在扒花生壳的时候经不住诱惑,会边扒边把花生米偷偷地塞入嘴里,最后碗中的花生米几乎少了一半。开始母亲很纳闷,  相似文献   

6.
正我出身安徽省太湖县徐桥镇朱家楼屋一个贫寒的家庭。生于民国1937年4月23日,弟兄排行第七。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说,我家十分贫困,父亲出于无奈,叫母亲不要这孩子,让他自然死去,母亲于心不忍,仍将我洗洗包好,藏在她的怀里,我就是这样活了下来。直到我读中学时,村里还有老年妇人对我开玩笑说:"季元,你是捡来  相似文献   

7.
母亲是大清早去挖土豆的.我回到家里时,母亲已将满满一大篮子土豆背回院子里,太阳光把院子照得亮晃晃的.一身汗湿的她休息了一会儿,就弯腰把土豆倾倒在院子中的土窖边,把泥剥掉,一边又慢慢地把不好的土豆拣出,等着煮熟给猪吃. 剥开泥的土豆躺在阳光下,我禁不住抓一个土豆到面前,一股温暖的泥土香飘来,母亲见我那样子,笑了,她说,你小时候喜欢吃土豆呢.我小时候随母亲去挖土豆,我会把土豆放到收割后没有拉走的麦秸秆中,烧熟放到嘴里咀嚼,虽味道青涩,有点烟熏味,我却吃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8.
读懂母亲     
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亲情,她在母亲的每一个音容笑貌里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的母亲,今年才三十多岁,可看上去却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符。她过早地有了白发、皱纹、老茧,我知道,那是用母爱编织的一部书,我要读懂她。白发曾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有一头乌黑的秀发,我总喜欢扯着母亲的秀发撒娇。然而时间辗转,慢慢的,母亲的乌发变白了。于是,我在沉思——曾几何时,我的背道而驰,放任自流让母亲一次又一次的伤心、失望;曾几何时,我跌落的成绩伴着跌落的心情一股脑儿地向母亲发泄,让母亲无奈,更是心疼;曾几何时,我有了委屈,受到了侮辱,我都会毫不保留地向…  相似文献   

9.
正一我母亲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儿。大姐姓李;二姐姓陈;我是老三,姓谢;老四姓石。四个姊妹四个姓,就是因为我家穷,父亲很年轻的时候就溺水去世了。我大姐因为年龄大,可以帮我母亲,就留下了。我二姐就给人了,所以跟人家姓陈。后来,母亲去梧州给一个烧锅的老板填房,这家人姓石,她在那生了个女儿,就姓石。妹妹出生后,我就没办法再跟着母亲了,她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木木:我一直生活在妈妈的阴影下。我父母感情不好,妈妈将我视为人生寄托,在我小时候她就反复强调我是她活下去的理由。我内向孤独地成长,到大城市读大学后在交友恋爱方面很困扰。  相似文献   

11.
吃圆子     
小时候,看母亲换上阴丹士林的洋布褂子,我就知道她要出门去吃圆子了。到亲戚家去吃喜酒,就叫做吃圆子,我们乡下都是这么说的。母亲临出门总会说:“在家好好看门呀,我带接食你们吃。”到了下午,母亲的接食带回来了,有四样东西:圆子、红肉、酥鱼、鱼汆,每样三件。于是,到了晚餐的时候,厨房里就有股异样的香味飘逸出来,餐桌上就会有一碗荤菜,随之而来的是满桌的欢声笑语。带回的接食下锅前要经过改刀,一个圆子一剖四瓣,一块红肉要切成一小片一小片。母亲也不会让我们一餐全吃完,她说要细水长流呀,她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田丁 《世界遗产》2014,(8):58-63
贝加尔湖,狭长而深邃,犹如一轮弯月镶嵌在东西伯利亚广袤的大地上,亿万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光芒;她亦如母亲一般,用自己巨大的身躯滋养着这片土地,造就了一个自然宝库。可以直饮的湖水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我对她最初的了解来自于历史课本中"苏武牧羊北海边"的故事,那时的她离我是那么遥远。然而当我真的站在她的面前时,才真正体会到了"北海"这个名字是多么地贴切,多么地恰如其分。没错,她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用她的方式来欢迎我这个来自异国的客人。  相似文献   

13.
刘颖 《神州》2013,(1):99-99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叙述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人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写出了我抱母亲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相似文献   

14.
一 小时候,常常从母亲的口中得之,世上最惹不得的莫过于兵痞了。按她的话说,这类人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抓也不是,甚至逃也不是,躲得远远的为好。开始我还不太明白,以我父亲在旧军政界的地位,母亲何以会惧怕此等兵痞之流?后来我才弄清楚,她所言的兵痞,其实指的是抗战胜利后,流落于街头三三两两的伤兵。这些在对日作战中负伤的国民党士兵,由于当局的腐败无能,抗战胜利后,不但得不到妥善安置,反而被抛在街头沦落为乞丐。“他们到处惹事生非,以发泄心中愤懑。由于旧军队固有的恶习,自然要做出一些近乎于流氓地痞之类的事来。但因…  相似文献   

15.
"秋瑾烈士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她是一位先觉者,并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了给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她在生前和死后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秋瑾不仅为民族解放运动,并为妇女解放运动,树立了一个先觉者的典型。"以上是郭沫若院长对秋瑾烈士崇高的评价。绍兴是秋瑾的故乡,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40年代末,我作为家中的老大出生在拉萨。记得小时候总是听老人们说,拉萨这个地方是神和龙的殿堂,人和鸟的故乡。我父亲出生在山南曲松"埃"地方,母亲出生在山南扎囊"那若"地方,我出生在拉萨八廓东街小巷里的德庆饶丹大院。那天,听说是我的外婆给接的生。我一出生,母亲就自己动手剪掉了脐带,把我包好放在一边。这时候,外婆抱着一口热气腾腾的大砂锅,口子套在了母亲的头上。听母亲说当时她感觉特别舒服,头上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过一个蛇吃人的故事。说有个娃娃,他家庄子的田间地头有很多小蛇。这娃总喜欢捉蛇、玩蛇,玩够了就打死它们。娃的妈劝他不要这样的杀生害命,娃不听。  相似文献   

18.
荷叶     
夏日的郁闷,严实实地罩着,挥之不去。天阴沉着,我坐在窗口,看着满塘的荷叶。那荷叶是母亲亲手种上的。她爱荷,就像爱我一样。母亲胃又痛了。积劳成疾吧?我很伤心。母亲已有白发,面黄肌瘦,没有了往日的风采。平日,我和母亲一起去观荷。我们谈天说地,讲述着心事,任思绪漂向远方。似乎是多年的朋友。母亲说,她像荷叶一样,深深地爱着荷花。起初,我不懂她的话是什么意思。如今,我独自面对这一池的荷叶,仿佛明  相似文献   

19.
我的母亲     
青云 《文史月刊》2008,(6):50-51
母亲离开我已整整8年了,但我不曾有一天忘记过她。想念母亲成了我情感世界的不了情。 母亲去世时年仅59岁.她的生命短暂而平凡。她辛勤劳碌一生,就像一支蜡烛.不停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相似文献   

20.
牟宁 《南方人物周刊》2014,(23):112-112
桂秋大妈在眼梦中去世了,享年75岁。她是我小学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因为都姓牟,不在学校时我就喊她大妈。她教学水平高,非常严厉,我没少挨她的教鞭,也没因为挨了教鞭而把数学成绩提高多少。她打学生跟教学一样,都很用力,以至于我现在回忆起来,手还隐隐作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