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口德租界设立于1895年10月,为继英租界后外国人在汉口设立的第二个租界。1917年3月15日,湖北武汉地方当局根据北京政府的指示接收了德租界。此为汉口收回的第一个租界。此后,俄租界于1924年7月,英租界于1927年3月,日、法租界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  相似文献   

2.
当1861年(清咸丰十年)汉口辟为通商口岸后,列强依恃坚船利炮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强开国门,纷纷来汉设租界,办洋行,开工厂矿山,肆意侵犯我国主权和掠夺内地资源。随着租界的设立和其经济、文化活动的加强,各国驻汉领事馆、洋行也应运而生。据市档案馆馆藏资料记载,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先后在汉口设立领馆的有:英、美、俄。法、德、日本、意大利、丹麦……等20多个国家。 英、俄领事馆 在汉口正式成立总领事馆的是英国。1861年英国在汉口勘定租界界址,正式签订租约,确定在汉口开埠通商“,同时正式建立总领事馆,馆址位于…  相似文献   

3.
关于汉口解放前外国列强租界的起迄时间,历来史籍所载不一.产生歧异原因恐不外乎或以立约日为准,或以管理机构的建立与撤销日为准,或以一方政府发表声明日为准,还有以划界、立碑、升降旗等日期为准,也有中西历换算错误,乃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取得共识,笔者结合本职工作对英、德、俄、法、日五国汉口租界始未日期作了些考证,请识者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4.
一百多年前,随着一纸中英《天津条约》的签署,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口,这个亘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被再次紧束在历史的潮头。1861~1898年,英、德、俄、法、日相继在汉口建立租界,纯粹以西方城市规划和建筑理念打造的“汉口五国租界区”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5.
汉口特一区管理局的前身是德国租界。德国强迫清政府在汉口开辟商埠,划定区域,前滨大江,后包括华景街,右接法租界,左接日租界(日租界是以后划定的)。德人可以在区内购置土地,建筑仓库、学校、教堂以及居住的房屋,可以自由来往等等。所有区内一切事务,均由德人处理,中国政府不能过问。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租界,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是德国在我国领土上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是他们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侵略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6.
汉口之有西医始于清同治年间.1858年(咸丰8年)天津条约后,汉口辟为商埠.于是英、法、德、日租界相继产生,外国传教士大批拥入汉口,他们一面宣传洋教,奴化愚弄我国人民,一面借助行医治病来笼络人心,于1864年(同治3年)在汉正街开办了第一个教会医院——普爱医院,1866年(同治5年)又在花楼街居巷开办了仁济医院,随后我国人自办  相似文献   

7.
从华景街到华清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景街江岸区三阳路和公安路之间,原是武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华清街。华清街早先并不叫华清街,叫华景街。在汉口开埠以前,黄陂、孝感两地的农民进入汉口,这里是必经之路。汉口开埠后,5国租界逐渐开辟,  相似文献   

8.
汉口的第一个租界虽然不是俄国人首开.但汉口的俄租界却是俄国人在中国开辟的第一个租界。在此前,俄国人在中国并无租界。选择汉口作为自己在华的第一租界,对于俄国人来说,理由也不复杂,是因为茶叶。  相似文献   

9.
太平街今昔     
昔日汉口华清街一带的老百姓说:“铁路两边两重天.”这话一点不假.平汉铁路汉口段铁路两边,一边是从黄陂路以下的法、德、日等帝国主义的租界区.这里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是外国人和有钱人的天堂.另一边是衣不遮身,食不饱肚、破破烂烂、贫穷落后的大片贫民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地狱.贫民窟有一处叫太平街,我有个表兄就住在这里.耳闻目睹,虽然事隔50多年,但旧中国给予人民的深重苦难,是我终身难忘的.  相似文献   

10.
“波罗馆”与“夜总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口是长江流域的内陆重镇,历史上曾是帝国主义列强角逐的重点.1861年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英、法、德、俄、日等国凭借着武力和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先后在汉口江岸地区开辟了五块租界地.租界是外国在中国的一种特殊领地,也可以说是国中之国,它是外国人的居留地、经商地和特权地.随着租界的开辟,各国的休闲俱乐部——波罗馆也纷纷在租界内建立.波罗馆亦称波楼馆,即俱乐部.俱乐部起源于欧洲,后由外国人传人中国.它的产生完全是为了满足外国人休闲娱乐的需要.因为租界建立后,各国的银行、洋行、公司纷纷在汉开业,来汉的外国人日益增多,在这些外国人中,有公司职员,有教会、医院、学校的负责人,有银行、公司的大老板及其家属,有军人、巡捕,还有一些常来常往的水兵.为了满足  相似文献   

11.
邻德里与义和里的位置、里份布局及其开发商1999年,汉口胜利街一元路和二曜路之间,在这里矗立了50年的原武汉市公安局办公楼就要拆除了;它的两边有两个里份,一边是邻德里,一边是义和里,也要拆除了.两个里份背后是市政府大院.而很多武汉人都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块地方属于汉口德国租界东南角.  相似文献   

12.
自19世纪60年代起,诸列强英、俄、法、德、日等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成立国中之国。蕞尔欧洲小国比利时亦欲步其后尘,向清政府提出开辟租界的要求,终遭拒绝,但却发生一场“比利时租界纠纷”,其起因得从兴建卢汉铁路说起。  相似文献   

13.
开栏小语:提到武汉的老里份,就像提到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苏州的巷子,它们都是一个城市独特的民居文化,或者说是一个城市的名片。1861年汉口被迫开埠通商后,长江岸线上建立了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目睹租界里的近代化城市风物,以及沿海"得风气之先"的城市新出现的石库门住宅,使得在汉口租界内外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华商们,对这种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的结合体趋之若鹜,以至于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  相似文献   

14.
旧汉口的跑马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时代的武汉,曾经先后开办过三家跑马场,即西商跑马场(今解放公园一带)、华商跑马场(今同济医科大学一带)、万国跑马场(今唐家墩附近).与租界一样,跑马场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是西方侵略者和洋行买办娱乐、消遣和寻求刺激的重要场所.跑马场起源于欧洲,属“舶来品”.武汉开埠后.西方侵略者便在这里辟租界,建洋行,还修建洋商波罗馆(俱乐部).但他们并不满足,又继续在租界外侵占土地,修建球场和赛马场,形成了租界外的租界.最先办起的是西商跑马场,它的全称是“汉口西商赛马体育会”.1902年,英国人以贱价从洋行买办、“地皮大王”刘歆生手里购得汉口西北部水荒地800亩,于1905年正式辟为西商跑马场.  相似文献   

15.
大华里和四兴里的位置 大华里和四兴里位于汉口卢沟桥路与原长春街交汇处的东北侧。大华里在原长春街东边,四兴里在街的西边,两个里份隔街相望。在建成里份之前,这里为汉口原日租界的北端。这一段长春街和两个里份2006年消失。成为“武汉天地”的商业街区。  相似文献   

16.
正自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英、法等国人持护照往赴中国内地始,汉口街头出现了西方人的身影。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通商,英、德、俄、法、日先后在汉口旧城区下首滨江地段上设立租界,由此,更多的西方人涉洋前来通商、传教或游历,并留下了大量文字记载,使我们得以从另一种角度了解当时汉口的面貌以及西方人对于中国人聚居的华界的印象。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凭借"南行控巴蜀,西去连鄢郢"这样得天独厚的地  相似文献   

17.
武汉的明珠──汉正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口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地处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是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商埠。明万历年间(公元 1573年),这里已是“户逾九千、人口五万”的闹市。到清康熙年间(1662-1723),就呈现出商贾云集、交易兴盛,招徐四方商旅、八方游客的“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繁荣景象;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的专业街肆。1858年,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以后,汉口被辟为商埠,英、法、德、日、俄划地租界,实行经济掠夺。豪商巨富相继迁住租界,汉正街一带,已比较集中地形成了小百货、土特产等…  相似文献   

18.
关于汉口租界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是武汉城市史研究中租界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这也是中国租界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点。1991年,武汉市政协文史委很有眼光地辛勤编辑有关的资料,出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20年代,在汉口英租界有一个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纪念碑,叫作“WAR MEMORIAL”(直译为“战争纪念碑”)。这个碑由汉口英租界工部局修建,用于纪念从汉口赴欧洲参战而阵亡的英国侨民。历史风云变幻,这个纪念碑两建两毁,没有留下任何遗迹和文字记录,今天的人们只是凭借当年留下的一些照片,才知道汉口市内曾有过这么一个纪念碑,但对其来龙去脉毫无了解。  相似文献   

20.
阜昌街是过去汉口英租界的一条重要街道。1946年改名为南京路。阜昌街当年的知名单位及其房屋建筑,在沧桑岁月中,虽然早已消失,但它们的旧址尚可找到,如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波罗馆、维多利亚会堂、俄商阜昌洋行、天主堂医院等。阜昌街有3处大楼建筑——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汉口分行、汉口商业银行、大孚银行至今犹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