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曲利杰 《安徽史学》2023,(1):158-168
1940年8月,以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成立为契机,在新四军战斗的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起日本人反战同盟支部。1941—1942年,华中地区的日军俘虏初步建立了日本人反战同盟鄂豫支部、苏中支部、苏北支部、淮北支部、淮南支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华中日本人反战同盟各支部之间长期处于分散和独立的状态。1944年,为了统一领导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日本人反战同盟支部,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改组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抗战时期,在新四军各师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敌工部的领导下,华中日本人反战同盟各支部在争取和瓦解日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2.
华中银行成立于1945年8月1日,随后即发行华中银行币,华中银行币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华中解放区(苏皖边区)的统一地方性货币.华中银行成立后,华中解放区陆续收回了华中根据地各地方银行发行的抗币与流通券,逐步建立了以华中银行币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1949年,华中银行改组成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本文对华中银行的成立及发...  相似文献   

3.
正一、背景中共中央特派胡服(刘少奇化名)为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来到华中淮南之后,非常重视根据地的财经工作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发展抗日根据地创建华中抗日民主政府,有了政府可以组织税收、建立银行发行货币等等,亲自组建财经体制,并为华中未来的金融机构定名"江淮银行",重建新四军军部之后,于1941年4月1日,军部在盐城建立华中第一个金融机构名称就叫江淮银行,实现少  相似文献   

4.
1945年“八·一五”以后,新四军在敌后建立的各边区逐渐连成一气,原来新四军一至七师和浙东纵队所创建的银行、银号及印钞机构已不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因此中共华中局决定建立统一的华中银行,发行统一的华中银行钞票以代之,并任命陈穆为行长。徐雪寒为副行长。1945年春,一师苏中地区的江淮印钞厂在迁至宝应县新舍后,即更名华中印钞厂。“八一五”日寇投降后,便以这个厂为基础,先后并入了二师淮南地区的淮南印钞厂;三师苏北  相似文献   

5.
1938年8月上旬成立的萧县抗日民主政府,是华中抗日根据地最早建立的县级抗日民主政权,随即发行的萧县地方流通券(最初是用民间钱票加盖印章发行)也就成了华中抗日根据地最早发行的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6.
《民国档案》2021,(3):55-65
乡村基层政权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在1942年后受到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县区以上行政公署的重视,根据地发动了旨在改造和健全基层政权的乡选活动。在乡选过程中,华中抗日根据地党政组织大力动员乡村民众积极参加,各阶层参与程度不一,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取向。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乡选最大化地展示了乡村民主,并建立了以广大民众为中心的新型基层政权,增强了乡村各阶层对抗日根据地政府的信任感及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反战同盟在华中的组织与活动曹晋杰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华北、华中抗日前线。为了从政治上瓦解日军,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人,十分重视对日军开展政治宣传和教育日军战俘工作,军队和各地政工部门都建立了对敌工作机构,配备专人...  相似文献   

8.
正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是人民货币由奠定基础到发展壮大的时期,华北、西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都建立了金融机构,发行货币。其中,华中地区各银行发行的货币,简称抗币。本文主要研究了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人民货币的发展情况及货币斗争的多种形式,并总结了人民货币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一、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货币发行情况华中抗日根据地位于江淮河汉之间,包括了江苏省的绝大部分,安徽、湖北的大部分,以及  相似文献   

9.
李占才 《史学月刊》2005,1(12):66-70
华中地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占领富庶的华中攫取以战养战的战略物资,控制中国经济枢纽,摧毁国民政府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排斥其他国家在华中的资本势力,便成为日本侵略华中的经济根源。日本侵略华中之初,在速战速决战略指导思想下,对华中地区大肆掠夺的同时进行疯狂地破坏和摧残;战争持久化以后,日本加紧对华中沦陷区的经济统制,试图把华中经络成为他们以战养战的经济基地。  相似文献   

10.
李雷波 《历史研究》2023,(1):99-123+221-222
“华中”是在近代中西学术互动中出现的新区域概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沿用传统“长江”名义指代华中地区,并分立长江局与北方局、南方局。全面抗战爆发后,因长江局的名义及建制难以适应日益纷繁的战局,“华中”概念被广泛运用到对战场形势的分析中。随着“发展华中”战略出台,中共抗战军事行动及话语对“华中”语义作了深度重塑。“华中”区域概念在战争中不断得到运用和发展,逐步开启其建制化进程。在皖南事变前江南新四军整体北移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正式以华中局名义统摄长江南北敌后作战区,标志着“华中”概念建制化的成型。自此,“华中”逐渐从概念融入建制,成为中国现代区域建构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1939年11月,为贯彻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执行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中原局书记刘少奇进入华中敌后。时隔一年,新四军和八路军南下部队在苏北胜利会师,实现了开辟苏北为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战略后方的计划,发展华中的任务基本完成。这  相似文献   

12.
1941年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中共调整军事战略方针与部队建设方向,实施“精兵简政”政策,将部分主力部队编入地方武装。此举既增强了地方部队的实力,同时与当地民众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共同肩负起坚守根据地的任务,从而使主力部队得以灵活机动地执行战略任务。在战略反攻阶段来临之际,新四军主力部队地方化又为其提供了大批训练有素的干部与兵源。实践证明,新四军的主力地方化在巩固和坚持华中抗日根据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伪临时政府与伪维新政府政治关系演变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在汪伪中央政府尚未建立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扶植的伪政权主要的有3个:蒙疆的“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华北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华中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三者各处一方,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其占领区实行统治与掠夺的工具。其中华北伪临时政府与华中伪维新政府之间在政治上有过不少勾结与争斗:建立过程中互争伪中央政府的地位,刚刚建立又在商谈合并,后来共同组建了伪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结果两政府合流活动中止。本文试剖析临时政府与维新政府之间这种复杂而又变化不定的政治关系,这将有助于认识日本侵华战争中沦陷区伪政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华中先后建赢了苏中、苏北、苏南、淮北、淮海、淮南、皖江等抗日根据地。在对敌进行军事、政治斗争的同时,还在根据地建立了银行,设立印钞厂,发行货币,开展经济斗争。  相似文献   

15.
童志强 《江淮文史》2013,(1):136-151
华中棋局上的两块孤棋在围棋术语中,所谓孤棋是指处在对方包围之中还没有成活的棋型。倘若把华中国共力量的布局比作棋盘的话,那么,到1940年秋天,国民党在苏北的韩德勤部和中共在皖南的新四军,就成为华中棋局上的两块孤棋。  相似文献   

16.
2003年5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南京大学马洪武教授主编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史》一书。该书是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立项的重点科研项目,是作在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新四军发展华中过程中的重要史实进行考证,同时考证了<毛泽东军事文集>中的有关文献.本文认为:当时的"华中"是指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的苏、皖、鄂、豫地区.新四军成立之初,毛泽东对苏浙皖交界特别是皖南的战略地位十分关注,而对"华中"重视不够.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并且成立了中原局,但由于战略判断失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就"发展华中"采取得力措施.周恩来的皖南之行对新四军在江南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对"发展华中"影响有限.1939年11月以后,中共中央下决心解决发展华中问题.但项英、陈毅分别主张重点发展皖南及江南,在抽调新四军主力部队问题上,与中共中央存在严重分歧,毛泽东一度打算以八路军作为发展华中的主力.1940年6月,为了解救江北被围困的新四军,陈毅最终决定率领江南新四军主力渡江.中共中央"发展华中"战略最终得以彻底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与华中敌后抗战徐承伦刘少奇于1939年1月到华中,组建中原局,并担任中原局书记,1942年12月回到延安。在此期间,他把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指示与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纠正了王明右倾错误的影响,迅速打开了华中敌后抗战局面。尤其是在皖南事变后...  相似文献   

19.
何苏平 《铁军》2020,(3):14-17
今年是新四军、八路军挺进苏北80周年,新四军"联抗"部队成立80周年,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80周年。80年前,在新四军东进、八路军南下海安之后,海安一度成为华中抗战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韩国钧与苏北联合抗日座谈会1940年7月8日,粟裕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突破日伪军的多道封锁线,胜利北渡长江,与刚刚取得郭村保卫战胜利的新四军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正式拉开了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帷幕。  相似文献   

20.
抗战初期徐州抗日民主政权发行的"抗币"。萧县抗日民主政府是华中区最早建立的县级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春正式发行"萧县地方流通劵",是华中区最早发行的"抗币",具有开拓意义。考证"铜山县地方流通劵"为邳睢铜根据地的铜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发行的"抗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