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于 1 93 5年提出“Macao说” ,要点有三 :(一 )澳门的外文称谓Macao借用于缅甸白古境内的Macao;(二 )澳门于 1 557年之前是一荒地 ;(三 )澳门的产生发展 ,纯粹为葡萄牙人的建设。此说在海外学者尤其在葡萄牙学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学者曾先后批评伯希和的“Macao说”。其说的第二、三点已在大量的史实面前被驳倒 ,但第一点碍于当时的史料不足和研究未够深入。本文搜集了大量的异源史料 ,亦采纳时人的最新研究成果 ,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 ,论证了伯希和“中国Macao借用于缅甸”之说不可信 ,并指出澳门之Macao称谓应源于古老的阿妈信仰  相似文献   

2.
<正>1908年3月17日、20日,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发现了古类书残卷。他在《西域探险日记》中写道:"我又找到一份分类的类书残卷,带有反切读音。"又说:在世俗文献方面,发现"包括大量有关鹤与鹄的引文残卷"。~①伯希和将此"引文残卷"编为2526号,现藏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罗振玉跋此残卷,断定为《修文殿御览》(以下简称《御览》)唐抄本。洪业驳罗说,认为是《华林遍略》(以下简称《遍略》)。此后,学界论此残卷身世,或二说并存。法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葡萄牙籍的著名澳门史研究家文德泉神父(Padre Manuel Teixeira)在他的《凼仔与路环》(“Taipa E Coloane”)一书《凼仔的占有》(“cupacao Da Taipa”)那节里,有一段是这样说的:“No Protocolo do Tratado celebrado entre Portugal e a China em 1887,foi confirmada‘a perpétua ocupaco e o governo de Maeau e suas dependencias por Portugal’.”大意是说:据公元1887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订立的议定书确定了“葡萄牙永久占据管理澳门和它的附属地”。他的意思显然是将凼仔岛当作澳门的附属地;而今天大家所理解的地理名词澳  相似文献   

4.
《牡丹亭》第二十一出《谒遇》中有“香山嶴襄巴”句,“香山嶴”这个地名首见於第六出《怅眺》。徐朔方先生在其《牡丹串》校注本中先後将“香山嶴”注释为“今广东省中山县境内”、“今广东省澳门”;“香山嶴襄巴”的“巴”字则注释为“寺庙”,并以澳门建有三巴寺(圣保罗教堂)为旁证。本文认为,“香山嶴”在历史上并非澳门专称;“香山嶴裹巴”的“巴”是“长住”之意。以目前所得到的证据,还无法确证《牡丹亭》中包含了澳门情节,也无法确证汤显祖到过澳门。  相似文献   

5.
赵式铭,字星海,号弢父,晚号翁,云南剑川人,生于一八七○年,卒于一九四二年,是一位近代的白族爱国诗人。生平著作已出版的有:《白文考·文考·么些文考》(辑入《新纂云南通志》)、《云南光复志·起源篇·建设篇·西征篇》(辑入《云南文史资料选辑)、《考察四川灌县堰工利病书》(辑入《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辑》)等。未出版的有:《希夷徵室诗抄》、《浩劫余生录》、《睫巢随笔·楹句》、《滇志辨略》、《汉书传补注》、《弢父六十自述》等。他在青年时期,就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光绪二十年,他到昆明应乡试。因为在试卷中“放言时务”,考官认为他“(马交)而未醇,实有碍于磨勘”(《弢父六十自述》),只勉强给了他一个副榜的功名,然而,最使他感到痛彻肺腑的,是甲午战争的中国惨败。所以他在落第归来,在故乡任高等学堂校长时,曾给学生们写了一些勉励他们立志救国  相似文献   

6.
淮夷探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淮夷族源考关于淮夷的起源,目前大体有三种观点.1.淮夷属东夷,起源于今山东地区.2.是鸟夷的一支,起源于今河北燕山一带.3.是淮河流域的土著居民.笔者认为,以第一种说法较为合理,但必须予以进一步深入的论证.某些成说,还需修正.淮夷的淮,甲骨文作”佳”,金文也多作“佳.《说文》:“佳,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可知,淮夷应该是以某些短尾鸟为图腾的部落集团,属于东方的鸟夷.《路史·国名纪》据《世本》定淮夷嬴姓,为少昊之后.少昊氏正是鸟夷集团的祖先.相传少昊氏“以鸟名官”,《左传》昭公十七年说少昊氏多以“鸟”名氏,另有“五雉、“九扈”,“五鸠”等以鸟为图腾的族氏.其中的“祝鸠氏”即淮夷、“佳”又作“(隹鸟)”,郝懿行《尔雅义疏》云:“祝鸠、佳,其声相转,(鸟隹)借作佳”.《说文》:“(鸟隹),祝鸠也”.《逸周书·王会解》有“祝淮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类的起源,国内理论界历来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依据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的学说,将人类产生的基本原因归结为“劳动”,本文称其为“劳动说”;另一种则依据现代达尔文主义强调生物进化的决定因素在于突变、选择、隔离等遗传学机制的论点,将人类起源归结为进化生物学问题,本文称其为“遗传说”。龚缨晏先生的《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命题》属于后者(论文刊载于《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期,并分别为人大夏印资料《历史学》1994年第9期和《新华文摘》1994年第9期全文转载。本文简称为“《命题》”。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命题》)。  相似文献   

8.
纣和武王,是历史上一个时期两个相对立的人物,用孟轲的话说,前者是“至不仁”,而后者是“至仁”(参《孟子·尽心下》)。关于他们,史籍中有许多记载,有人却对某些记载表示怀疑。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其甚也”(《论语·子张》)。孟轲则怀疑《尚书·武成》说武王伐纣“血流漂杵”(《孟子·尽心下》)。如此说来,正像明人叶盛所说:“信史诚有未足信者矣”)《水东日记·史官以心术为本》)。而怀疑一般都是有所见的。苏轼说:“子贡言此者,盖  相似文献   

9.
近代法学家、画家金绍城于1909年10月4日参加了北京学界公宴伯希和事件,于1909年10月5日在北京参观了伯希和随身带的敦煌文献,是中国敦煌学起源的见证人之一。金绍城于1910年8月20日至1911年5月21日进行环球旅行期间,于1910年12月在巴黎两次面见法国汉学家沙畹,了解到沙畹正在考释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期间从中国新疆、敦煌获得的简牍,并设法从沙畹处获取简牍的照片。为给金绍城提供简牍照片事,沙畹和斯坦因于1910年12月至1911年1月间多次往来通信。沙畹于1913年在英国牛津出版的《奥莱尔·斯坦因在东突厥斯坦沙漠中所获汉文文书》一书,是罗振玉、王国维于1914年在日本京都出版的《流沙坠简》一书的资料来源,而这两部名著分别标志着简牍学在欧洲、中国的起源。根据罗振玉为《流沙坠简》写的序言中说,某"乡人(浙江同乡)有自欧洲归者"第一次告诉他有关沙畹考释斯坦因简牍的消息,该乡人"为言往在法都亲见沙畹博士方为考释云"。本文作者曾推测该"乡人"可能指近代出版家张元济,现根据新资料放弃前说,倾向于认为该"乡人"更有可能指金绍城。本文证明,金绍城是最早赴欧洲调查中国西陲出土简牍的中国人之一,也是促成中国简牍学起源的中国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于1909年访问北京期间,与北京学界有过学术交往,直接导致中国“敦煌学”的起源.北京学界为了结社集资、影印、刊布法藏敦煌文献,曾在六国饭店公宴伯希和.但由于史料缺乏、混乱,关于伯希和访问北京、北京学界公宴伯希和等事件的相关日期和细节等,长期存在着争议和未解之谜.此文依据最近刊布的几条新资料,对作者以前曾探讨过的相关事件主要问题重新进行了考证,确证了北京学界于10月4日公宴伯希和、伯希和于10月11日离开北京等日期的正确性,确定了公宴参加者“宾主廿四人”中19人的姓名,并修正了以前的某些观点.  相似文献   

11.
宋代对历史文献的校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雕版印刷发达,极大地促进了校勘学的发展。宋代的程俱说;“议者以谓,前代经史皆以纸素传写,虽有舛误,然尚可参雠。至五代,官始用墨版摹六经,诚欲一其文字,使学者不惑。至太宗朝,又摹印司马迁、班固、范晔诸史,与六经皆传,于是世之写本悉不用。然墨版讹(马交)初不是正,而后学者更无他本可以刊验……” (《麟台故事》卷二》校雠》之《书籍》条,重点号为引者所加)因此,任何一书在付梓之前,都要精加校勘,以便成为一个讹误较少的本子。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又加之宋代诸帝十分标榜“文治”,故宋代对历史文献的校勘出现了空前的规模。仅以官方为例,据《麟台故事》记载,从太宗淳化五  相似文献   

12.
混搭新澳门     
《世界》2009,(12):112-117
在回归十周年之际去澳门旅行的人,会发现两个截然不同的天地:一个属于威尼斯人、新濠天地等高级度假村构筑而成的勇敢新世界;另一个则是仍然保持着古旧情怀的“马交”,两者看似没有合集,却说出了这弹丸之地的全部。  相似文献   

13.
“桃花石”一词的汉字书写,始见于元初李志常撰《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近代学者在我国古代民族和中亚、西欧的文献中,发现对“中国”名称的记载与“桃花石”有关,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注意和研究。其中有日人白鸟库吉、法人伯希和的“拓跋”说,德人夏德、日人桑原骘藏的“唐家”说,德人德基尼的“大魏”说,在我国则有章巽等的“大汗”说,或  相似文献   

14.
依据慧琳《一切经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往五天竺国传》题名,是学术史上一大功绩,学界多将此首定之功归于罗振玉.本文认为敦煌本《慧超传》的题名首定者并非罗振玉,而是伯希和.本文回顾了伯希和研究慧琳《音义》及其中所记《慧超传》之经历,认为伯希和于1904年上半年发表的《8世纪末从中国入印度的两条线路》一文,显示他已熟知慧琳《音义》中所记《慧超传》的85个词汇.当伯希和于1908年3月23日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第一次翻阅《慧超传》残卷时,当场确定了其内容.当伯希和于1909年9月在北京接待罗振玉等中国学者时,曾展示敦煌本《慧超传》残卷,并透露其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慧超传》的结果.罗振玉《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莫高窟石室秘录》两文中,均承认敦煌本《慧超传》题名系由伯希和根据慧琳《音义》确定.但罗振玉等编《敦煌石室遗书》中,在谈论敦煌本《慧超传》定名问题时,已不再提及伯希和之名.此后,学界一直误以为罗振玉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传》题名.本文认为,学术史研究应追本溯源,还原历史真相,尊重历史事实,确认伯希和是第一个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传》题名的学者.  相似文献   

15.
李化龙为明代名臣。《明史·李化龙传》记其生平事略,谓李化龙“卒官,年七十。”这里未具体详明其卒于何年何月。后来,夏燮在《明通鉴》、陈鹤在《明纪》里,详明了李化龙卒于万历三十九年十二月,亦谓其卒时“年七十。”按照此说,李化龙享年七十岁。李化龙卒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十二月庚辰(十五日),《明神宗实录》卷490载之甚明。这是可信的。按上说卒时年七十进行推算,其生年当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核之诸记,此说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重见天日,约五万件敦煌遗书为中国的古籍整理提供了极其珍贵而丰富的资料。其中,敦煌曲子词的搜集整理工作自朱孝臧校刊《云谣集杂曲子》(伦敦藏本,斯1441,十八首)入《疆村丛书》(1922年)始,至今也有六十五年了。《云谣集杂曲子》最早引起人们的注意,除《疆村丛书》本外,尚有罗振玉据伯希和摄影(伯希和本,十八首)印入《敦煌零拾》(1924年),刘半农校录本(巴黎藏本,伯2838,十四首)印入《敦煌掇琐》(1925年)。1932年,龙沐勋又据伦敦、巴黎两本合  相似文献   

17.
张晓虹博士《明清时期陕西岁时民俗的区域差异》(《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 年第二辑)一文在论及陕南龙舟竞渡时说:“最早记载汉中地区有龙舟竞渡的是雍正《陕西通志》,该书记载了兴安州在'端阳日,官长率僚属观竞渡,谓之踏石。”,并认为陕南龙舟竞渡是“川楚移民进入的结果”。笔者经过考证,以为此说关于陕南龙舟竞渡的起源时间、地点、及相关结论方面有失偏颇。就笔者目前所见文献来看,最早记载陕南龙舟竞渡为南宋祝穆著、祝洙增订的《方舆胜览》。在本书的六十八卷《洋州》下《风俗》云:“午节踏石”。小字注“五月五日,太守率僚属观竞渡,…  相似文献   

18.
楚王考     
楚王领钟,原为罗振玉贞松堂所藏。钟铭十八字:“隹(惟)王正月初吉丁亥,楚王领自乍(作)铃钟,其聿其言……”(铭文见罗振玉《三代吉文全文存》1.9.2)。铭文不全,可见此钟为一组编钟之一。关于“楚王领”为楚何王,主要有五说:1,罗振玉先生主“楚成王”说。他认为“楚王名作领,殆頵之坏字,“頵为楚成王名”。2,郭沫若先生主“楚悼王”说。他说“余意当即楚悼王。悼王名,《史记·六国年表》及《通鉴》均作类,而《楚世家》作疑。疑当即领若颔之字误。《世家》文盖本作颂若颔,因录《年表》者已误为类,读者疑之,遂于字旁注一疑字,其后录书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 ,澳门“回归”了 ,澳门历史的研究可以划上句号了。此语不符合事实 ,因而是不科学的。就我所知 ,澳门“回归”将近两年来 ,研究澳门历史问题仍不断深入和扩展 ,研究澳门历史的学者不乏其人 ,发表的论著仍然屡见不鲜。 2 0 0 1年 7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万明的新著《中葡早期关系史》 ,就是深入研究澳门历史的一部力作。全书分 1 0章 2 0节 ,共 2 2 7万字。在本书中 ,著者对葡萄牙人进入澳门的时间、是否与中国官员有书面协议、明清政府对澳门的政策及管理、葡萄牙是否对澳门拥有主权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并提出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20.
据中华书局本《史记·六国年表》,秦孝公十三年(前349),“初为县,有秩史”。按此处标点有误,因为秦国初为县在此以前已有明确记载。《六国年表》在其前一年即载有“初取小邑为三十县,[县一]令”。《商君列传》记载与此相同,而《史记·秦本纪》也说孝公十二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虽县的总数不同,但此年商鞅在秦地普遍推行县制却是没有问题的。至于秦国初县的时间更应向上推溯。据周振鹤先生《县制起源三阶段说》(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3期),《史记·秦本纪》所载秦武公十年(前6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