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广州十三行商馆区兴起于清代开海禁、建立粤海关之后。它的出现,是在中西之间基本保持正常贸易关系的状态下,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逐步积累而自然生成的,是中国对外贸易从传统的贡舶贸易过渡到商舶贸易的产物,在当时乃是一种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2.
广东音乐作曲家除了写出有“广味”的旋律外,更是由于广东音乐演奏家,以他们的“广味”演奏技法奏出“广味”的旋律。本文的出发点,就是探索“广东音乐”演奏技法的“秘奥”。  相似文献   

3.
澳门葡京娱乐城杜朝由摄澳门古称濠镜澳,又有濠江、香山澳、妈港等别名。“妈港”这个名字是葡萄牙人来到澳门之后才出现的。原来400多年前葡人初来澳门是从位于澳门半岛东南的妈阁庙前登陆的,因见山岩间有庙宇,遂上庙敬香问及土人方知那是妈阁庙,广东口音“阁”与...  相似文献   

4.
《山茶》2014,(5):12-12
正德十六年(1521),在广东海道副使汪镜所率明军的打击下,葡萄牙人逃离在广东沿海设立的走私贸易港屯门岛(今台山市上川岛),来到福建、浙江沿海。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记载:“正德间,因佛郎机夷人至广,犷悍不道,奉闻于朝。行令驱逐出境,自是安南、满刺加诸番舶有司尽行阻绝。皆往福建漳州府海面地方,私自行商,于是利归于闽,而广之市井皆萧然矣”。佛郎机是中国史书对葡萄牙人的称谓。嘉靖五年(1526),福建罪囚邓獠“越狱逋下海。诱引番夷,私市浙海双屿港,投托同澳之人卢黄四等。私通贸易”。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十六世纪初以前,约于明代中期,主张“贡舶贸易”与“进贡通市”(《明史·日本传》卷322),郑和八下西洋,在贸易、外文、军事等方面,刚柔相济,恩威兼施,但至清初,则一反明代所为,奉行“海禁”政策,“片板不准下海”,海外贸易,一蹶不振。直至1684年,康熙独具灼见,海禁始开,钦定广州、漳州、宁波、  相似文献   

6.
南宋船澳考     
明末清初以来,由于人们不知道南宋海丰有“船澳(军船活)”这个地名。因此,在一些方志学家、史地学家所撰的文章中将文天祥的驻军港“船澳”,误以为是归善境内的“船澳”而加以记载,造成以谬传谬,误导世人。如清《归善县志》载:“船澳,在上下淮都海滨,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收回澳门的谋划与流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后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展,关于战后安排的问题逐渐提上议事日程。当时对于澳门,国民政府面临着是否收回,如何收回,以及收回后如何治理等问题。大体上,以宋子文、王世杰为首的外交部系统主张“缓进”,举棋不定;以李汉魂、张发奎为代表的广东地方当局较为“急进”,并一度对澳门采取封锁行动。由于蒋介石最终倾向于外交部方面的意见,收回澳门的计划未能实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澳葡当局不愿拱手归还,明里暗里搞了一些花样,如打“英国牌”、打“民意牌”、利用国共矛盾等;二是由于国民政府过于谨慎,一再错失良机,加上很快陷于内外交困之局面,收回计划最终流产了。  相似文献   

8.
王宇博 《世界历史》2007,5(6):111-121
澳大利亚民族的生成与发展进程表现为英国移民的观念及身份由“澳大利亚英国人”演变为“澳大利亚人”的本土化。导致这种演变的内在因素是这些移民的民族认同取向由英国渐变为澳大利亚,进而形成诸多澳洲化的特有性,主要内容包含有社会权利、“白澳”意识、母国情结、经济利益等方面。这一演变过程进行于19世纪期间。  相似文献   

9.
高州市(县级,即原茂名县)和电白县都是广东茂名市的两个属县,由于二县大部分辖地历史上曾有互换的现象,而有关方志常不注意这问题,相关记述出现许多错误,造成许多历史问题混淆不清。一、高州市和电白县大部分辖地的互换(一)唐高州、潘州及二者所辖六县唐初,粤西南为冯冼家族管辖[1]。贞观二十三年(649)冯盎去世,朝廷把冯盎高州都督府核心区域分为恩州、高州和潘州。恩州在现阳江,  相似文献   

10.
《钱币博览》2000年2期曾刊登吴筹中、顾延培先生《澳门荣利全壹大员票》文,该文提供“这是赌博公司发给经收人的一种临时收据”。笔者在编纂《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纸币》时,从钱币收藏家和有关钱币拍卖图录中陆续收集到粤、澳两地六张此类名称为“省城广东全省恩文会元进士”,“澳门广东全省文会元进士”、“广东全省恩文乡科”等凭单(图1)。票面编卷文字(取千字文字为卷,每卷一千条)、票式、告白文字:“诸君光顾现银到店投票,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中外贸易的个案分析——以香港转口贸易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晚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对外贸易枢纽由广州逐渐北移至上海。在中国沿海唯一能与上海争雄的口岸只有香港,这得益于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宽泛的贸易辐射面。本文力图在把握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外贸易历史大环境的基础上,复原两广地区、西南地区、闽浙台地区、上海及长江流域、环渤海地区与香港之间贸易关系的演进,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香港与两广的贸易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时期香港与两广的贸易关系极为密切.广东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潮汕地区和粤西南地区,以及广西的北部湾地区、桂西南地区和西江流域依凭13个口岸与香港展开了繁密的贸易往来.不同地区的洋货进口结构略有不同,而土货出口结构则差别极大,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此外,新辟口岸分流效应使原有的贸易路线发生转移,商路的变迁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上海开埠后即迅速跃升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上海通过与各口岸间的外贸埠际转运,将其外贸影响辐射至大半个中国,显示出其全国外贸中心的地位。本文利用系统的海关数据及文字报告,阐述了晚清上海外贸埠际转运在全国的地位、上海的外贸转运网络及其特点,以此为视角反映出晚清上海作为全国外贸中心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ovides observations on recent patterns of the Soviet Union's foreign trade in the context of factor endowment trade theory and two models drawn from the new trade theory. Empir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recent Soviet foreign trade was not based on differing factor intensities between Soviet goods and the those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stead, the recent geography of Soviet foreign trade suggests that it conformed more to the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expected under the new trade theor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oviet foreign trade had developed in such a way that, at least with respect to merchandise trade,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IS) has a strong potential for fairly rapid integration within the group of industrial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前广东省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是改革开放前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出口货源问题、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而采取的一项方针政策,多次载入中央的文件,相关政策沿革和实践发展有一个从探索到推广,在受冲击和破坏后恢复与发展的历程。在中央作出决策和进行全国性规划之前,毗邻港澳、供应港澳市场任务重的广东省,初步探索并建立了一些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基地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后,广东省继续承担探索实践的角色和发挥主力军作用。透过对广东省的个案研究,可以从一个局部观察中国出口生产基地的历史发展,并有望深化对相关历史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冲击下的德意志帝国对外贸易及其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意志帝国时期,工业逐步确立起在德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由于工业化的冲击,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对外贸易量和外贸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逐渐成为外向型经济国家。与此同时,德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出现了因时而进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诞生后,百废待兴。冀朝鼎在帝国主义实施禁运和经济封锁的困难面前,积极探索中国外经贸的新体制,加强外汇管理,以灵活的外交,与11个国家签定了外贸协定,还成功地与日本、英国等未建交国家进行“民间贸易”.打破西方列强的孤立政策.开创了中国对外交往与贸易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后期英国的外贸公司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美艳 《史学月刊》2000,24(2):70-77
16世纪后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初步形成,工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呢绒成为英国重要的出口商品。都铎政府采取重商政策,鼓励商品出口。在此背景下,对外贸易公司纷纷成立。这些贸易公司除了在其垄断地区进行正常贸易外,同时从事地理发现和海上掠夺,并代表政府进行外交活动。外贸公司的活动,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对英国当时和后来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出现的外贸合股公司这一组织形式,成为英国17世纪对北美洲和印度实行殖民占领和统治的过渡的组织形式。外贸合股公司为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贸易要有一个大的发展"的号召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开始启动,中外贸易团体往来频繁,中国政府在完善原有对外贸易机构的同时,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派出国小组国外调研、定期举办商品交易会等方式,为发展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1976~1978年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并同世界上许多国家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的基础,为后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上海外汇市场发展述略(1843-193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外汇市场是随着上海对外贸易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而其发展亦随着贸易的渐趋发达而日益成熟.从上海开埠到抗战爆发,上海外汇市场从萌芽到形成、发展,经历了长达近一个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末,外汇市场的交易以及运作仍主要是由外商洋行、银行操控.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华资银行开始涉及外汇业务,外商银行独霸的局面始得改观.30年代初,政府更多介入金融业的管理,随之而来的金贵银贱、白银风潮等金融动荡,使得国民政府通过中中交三行,颁行禁止外汇投机等法令,直接间接介入上海汇市的管理.而法币改革后,中国的货币制度改为外汇汇兑本位,控制汇市达到货币政策的正常运行,变得格外重要,这一时期,政府逐渐施行外汇市场的直接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