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康区     
以前看过一本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房龙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地球的故事》,90年代重新出版时书名叫《房龙地理》。书中有一小段关于西藏的错误百出的描述,速写风格的插图把西藏地形画得看上去活像一个火山口——周围高山耸立,中间却像湖水一般平坦。尽管如此,这张不高明的示意图还是抓住了这片高原的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西藏人文地理》2013,(4):14-14
经过两年的策划和筹备,《车刚西藏摄影作品集》终于出板面世了。这是继《雪域风情》、《壮丽高原》、《哲蚌寺》、《走近西藏》、《秘境西藏》之后,西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车刚出的第六本摄影集,也是集结车刚在西藏摄影工作三十年精华之作的又一本代表性摄影集。  相似文献   

3.
书讯     
《中国西藏》2016,(4):91
《天堂在左,西藏在右》这是一本关于西藏的旅游地标读物,每一座神奇而圣洁的山在这里呈现,每一个高洁而清澈的湖,每一个梵呗声声的古寺,每一幅佛意充沛的唐卡……西藏,在这本书里,尽情展现着自己在雪域高原上的每一处胜景,这里是西藏,这里更是充满圣洁的天堂!《天堂在左,西藏在右》一书对西藏的自然景观、文化古迹和风土人情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游客最感兴趣的拉萨、林芝、日喀则、阿里、山南、那曲、昌都等地市进行了翔实介绍,方便读者了解西藏的基本情况。翔实的文字  相似文献   

4.
马丽华印象     
马丽华印象林金荣作为她《走过西藏》一书的责任编辑,我未见其人,先就深深喜欢了她的书,喜欢她对于西藏的描述,喜欢她的才思,她的质朴无华却准确成熟的散文语言。及至见到她,熟悉了她,发现她坦诚随和,是个活得真实自然的人。高原的骄阳灼伤了她脸颊的皮肤,使她颇...  相似文献   

5.
正历时四个月,行程数万公里,康巴卫视《启米时间·对话高原》(以下简称《对话高原》)节目摄制组穿越大半个中国,飞越五个省(区)九个市州,把镜头对准西部五省藏区各地在生态发展、绿色发展、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果,成功推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节目":《让西藏发展更有"温度"》《全域旅游全域脱贫》等九集系列节目,只为展现最真、最美的西藏和四省藏区。  相似文献   

6.
《西藏图说》《西招图略》的作者均为清驻藏大臣松筠。分析其刊印、版本情况,尤其是自序、书中内容以及图与说明文字,可以确认,所谓《西藏图说》本为《西招图略》的一部分,并非松筠的另一部著作。通过与其成书前已有西藏地方志的比较,并分析图所反映的内容、绘制方法和对之后产生的影响。《西藏图说》在清代西藏地方志中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并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1967年11月,19岁的程德美和他的兄弟们,借助“文革”串联机遇,历时3个月。行程约2500公里,在整整一个冬季里。从成都到拉萨,把脚步切实地踏在了高原大地上。30多年以后,他将自己这段经历以及自己从此与西藏结下的不解之缘,写成了《高原反应》一书。该书已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本文从书中节选。  相似文献   

8.
《西藏历史汉文文献丛刊》编辑委员会负责人马丽华和季垣垣女士,长期热心于西藏文献整理工作。她们约我参加了《西藏纪游》一书的标点、注释工作,在反复释读和标点过程中,一幅幅200多年前西藏社会的“风俗画”逐渐在我的脑海中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藏》2013,(6):96-96
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牦牛以其一切成就了高原族群的衣、食、住、行、运、烧、耕,涉及到高原的政、教、商、战、娱、医、文,并深刻地影响了高原人民的精神性格。它是西藏的象征,承载了雪域高原民族的悠长的历史,是藏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符号。牦牛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体现了丰厚的精神价值,具有明显的文化地标性以及在地球最高处的人类精神的导向性,内涵极其丰富。为祝贺2014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西藏牦牛博物馆开馆试运行,《十月》杂志社、西藏作家协会、西藏牦牛博物馆筹备办特联合举办“牦牛之歌”文学作品征文活动,并出版《十月》杂志专刊(牦牛之歌)。  相似文献   

10.
书讯     
《中国西藏》2008,(5):96-96
《我的西藏故事》作者廖东凡,藏学家、西藏民俗学家和民间文艺家。作者自196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远赴西藏工作,在高原度过了24个寒暑,自始至终献身于群众文艺工作和民间文化考察,曾在短短的170天中采访过30多位民间艺人,收集了120  相似文献   

11.
书讯     
《中国西藏》2005,(1):80-80
《西藏百年风云丛书》;《西藏江孜:1904年抗英斗争的历史记忆》;《雪域高原不会忘记——1904年英国侵略西藏史》;《世界屋脊上的秘密战争》;《中国历史化名城江孜》。  相似文献   

12.
资讯     
正|i西藏·武汉|武汉参加刊博会2016年9月23日——25日,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刊博会)在武汉隆重举行。本届展会以"新理念,新融合,新发展"为主题。《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不仅为大家带去了《西藏人文地理》杂志,同时,展示的西藏文创产品也极受欢迎。展会期间《西藏人文地理》杂志在武汉美圃书店放映了"藏地新浪潮"电影《五彩神箭》,并举办了"探秘高原,典藏西藏"专题讲座,受到武汉读者和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16,(12)
正《牦牛走进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将于2016年12月15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这是高原牦牛文化首次以综合、系统的形象走出西藏,来到北京展出。这次展览是应北京市文物局邀请、由首都博物馆和西藏牦牛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西藏牦牛博物馆是北京市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的一项重点文化援藏工程。于2011年开始筹建,2014年建成开馆。西藏牦牛博物馆以其鲜明的特色,被誉为"国内填补空白、世  相似文献   

14.
《西藏人文地理》2009,(5):159-159
该书是《恰白作品与学术思想研究丛书》的第9种。恰白·次旦平措先生被誉为藏族思想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学术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一书中。据专家介绍.此次《访谈录》最大亮点在于,收集整理了最近恰白先生在西藏历史研究中的一些新观点.对《西藏简明通史》中没有提及的“自古以来”说、“汉藏同源”说和所谓“大藏区“的来龙去脉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5.
压轴七书     
《西藏人文地理》2008,(4):159-159
热爱西藏民俗并好旅游的人士,对廖东凡之名应不陌生。在他们的书柜或是行囊里,《西藏民间故事》、《雪域西藏风情录》、《世界屋脊上的神话和传说》等图书,大抵曾有过并非短暂的位置。用24年遍历西藏,用47年书写高原。对于长年坚持以纯熟的藏语实地沟通并采集西藏民间文化的廖老先生来说,这份经历本身就是分量。  相似文献   

16.
西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人们心目中,西藏的一切都是神奇的。这不仅是因为西藏是世界第一高原,地理环境独特,更重要的是西藏的雪域文化独具奇异的特色.发出非常诱人的光采,使人神往。因为对西藏所知甚少,有些人甚至产生种种误解。这些都需要对西藏的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多作介绍,多多调查,多多写作。西藏的文化报刊《邦锦梅朵》(《邦锦花》)、《雪域文  相似文献   

17.
墨洒高原写春秋李佳俊1994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为《西藏日报》题写藏文新报头。李佳俊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正当西藏人民满怀——壮志豪情迈人“九五”计划第一个春天的时候,《西藏日报》迎来了她的40岁生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藏日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藏》2001,(5):12-13
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回顾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展示雪域高原50年来的足迹和神采.抒发各族人民对西藏的无限热爱,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西藏杂志社、民族画报社共同主办了《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书画摄影展》。  相似文献   

19.
七秩辉煌铸就,高原换了人间!2021年8月19日,西藏各族人民纵情歌唱,欢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一时间,古城拉萨繁花似锦,雪域高原万众欢腾。当天,《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邮票在拉萨首发。邮票设计者之一容铁先生与现场数百名邮迷一道,共同见证了这个难忘的时刻。立足2021年,70年前,西藏和平解放。从此,凛冬散尽,星河长明,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以"石破不可夺其坚"的刚强,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20.
《藏行纪程》详细记载了康熙末年杜昌丁自云南昆明至西藏洛隆宗的往返行程,是《三省入藏程站记》、《西藏通览》、《西藏新志》、《西藏志》等书滇藏交通部分的直接或间接资料来源,是研究清代滇藏交通的珍贵史料。文章通过对道路沿线地名的考证和梳理后发现该书多处地名顺序有误;该道路只在康熙末年及雍正年间用兵西藏时设过台站,其间屡设屡撤,云南的驿道也未延伸至西藏,称其为滇藏驿道并不恰当;与之相比,《藏纪概》所载滇藏台站更加准确和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