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出“地下工作”还是突出“武装斗争”? 1974年第1期的《红旗》杂志上,发表了初澜的《中国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谈革命样板戏的成就和意义》一文。这是对所谓“革命样板戏”的成就和意义“进行整体性总结和评价的文章”。文章着意强调了“样板戏”对“武装斗争”的表现:即使是有一定篇幅描写地下斗争的作品,也是突出武装斗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友人来告,说是教育部要搞样板戏进中小学课堂了。笔者半信半疑地打开电视,果不其然,正播一群孩子咿咿呀呀学唱样板戏的镜头,唱的是《红灯记》选段,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个场面,我们这些从“文革”过来的人可是再熟悉不过了,谁都有过那段大唱革命样板戏的经历。“文革”过去三十多年了,样板戏再度回到课堂上,抚今追昔,真还是有些感慨,更是有些诧异。  相似文献   

3.
毛力 《收藏家》2012,(10):91-91
黄钟骏,1931年生于江苏吴江,50年代初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为人民画报总编室主任、编审,是几十年前就已经"红遍全国"的书法家。历史的机缘与黄钟骏"得之交臂",在上个世纪的"那10年"里,全中国的十亿人无一遗漏的尽皆乃"八个革命样板戏"的观众,那期间,黄钟骏为在《人民画报》刊登的"革命样板戏"的文章和剧照书写标题字《白毛女》、《沙家浜》、《红灯记》、《海港》、《龙江颂》、《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和《红色娘子军》,此后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大小海报、招贴画,  相似文献   

4.
刚子 《文史博览》2007,(9):42-43
如今上了年纪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革命样板戏《奇袭白虎团》和志愿军英雄侦察排长严伟才的"高大全"形象。可是又有谁知道,战场上奇袭白虎团的头号英雄,却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一生。1953年夏,朝鲜战争中著名的金城反击战拉开战幕。  相似文献   

5.
批林批孔开始以后,我被调到北京部队的写作小组。那是中国人“倒过来”走路,以头脑支撑身子的时代,意识形态的位置至高无上,写文章是空前吃香的行道。各部队也都纷纷成立写作小组,拉起一支人马,吃了饭专门写文章。或者歌颂中央的新决定,或者批判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我分在文学艺术这一摊,那就或者评《水浒》批宋江,或者赞颂革命样板戏,文章是写了不少。那是典型的遵命写作,那个时候也没有明白自家的脑袋还要自家思考,顺着上头精神拼凑文字就是,这一年倒还顺利。  相似文献   

6.
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对于江青在戏剧界树立的“八大样板戏”是耳熟能详,尽人皆知了。但一般人并不知道江青在美术界也树立了一个“样板画”,这就是美术界唯一的“革命绘画样板”——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尽管这幅美术作品在“文革”时期影响很大,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7.
刘庆棠曾是样板戏的风云人物之一。他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扮演的党代表洪常青,是那么英姿勃勃、气宇轩昂;“文化大革命”中,他是众多少女心驰神往的“白马王子”。但是,“四人帮”垮台后,这位样板戏的宠儿被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从党代表到阶下囚,他的经历是疯狂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1972年2月24日晚,由江青自1963年起便指导排演的"革命样板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演出。周恩来、江青陪同尼克松夫妇观看演出。这是江青第一次在重要的外事活动中露面。  相似文献   

9.
无论怎样看待历史和不同历史阶段中的文学艺术作品,在如今45岁以上的公众的心中,作为十年文革中“三大革命样板戏”之一的《红灯记》,其印象之深刻,情感之深厚,恐怕难有出其右者。李玉和、李铁梅、李奶奶、以及鸠山等剧中人的形象、唱腔,人人必然仍记忆犹新。然而,你也许不知道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是“文革”期间十大样板戏之一,当时家喻户晓,但这场战斗的真实场面却鲜为人知。其实,真实的奇袭“自虎团”比影视戏剧里艺术化了的奇袭“白虎团”更加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1.
现在京剧和地方戏的演出,无论传统戏还是现代戏.都有标准的剧本和规范性的演出程式,演员只能按照剧本的台词和规定动作进行表演,不能有任何差池。尤其是大演“样板戏”的年代,不管哪级剧团,不管哪个剧种.必须是“学演样板不走样”,一句台词或一个动作如有误.就可能招来祸端。甚至服装、布景都不能违背“样板”,如《红灯记》中李铁梅的衣服上有几块补丁,补丁多大,什么颜色;《杜鹃山》中山坡上有多少朵杜鹃花,开在什么地方,都必须与“样板戏”一样。  相似文献   

12.
京剧《红灯记》、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文革”中曾被“四人帮”树为“样板戏”,大加鼓吹。至于它们出台前后的一些内幕,知之者可能不多。  相似文献   

13.
尽管今年圣诞档期大片颇多,然而一部翻拍的作品,却很可能成为票房黑马,那就是怪才徐克今年的老酒新瓶《智取威虎山》。这个来自纪实小说《林海雪原》的故事,“文革”期间曾被编入8个样板戏,在中国的政治版图中,具备非常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1972年的10月中旬开始,中国所有电影院里一片抽泣和呜咽。朝鲜电影艺术家将金日成早期完成的剧作整理后,创作出了宽银幕故事片《卖花姑娘》。已经整整6年没有生产故事片的中国,迅速沉浸在朝鲜艺术家们所营造的悲愤意境中。它的艺术性与当年的革命样板戏等相比,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
袁成亮 《百年潮》2007,(3):57-60
现代样板戏《奇袭白虎团》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题材的戏。与其他样板戏相比,《奇袭白虎团》将京剧传统的表演程式和身段用于现代战争生活,特别是其中的武打场面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奇袭白虎团》这部戏是怎样诞生的?它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6.
晓晋 《文史月刊》2016,(4):71-73
正大凡经历过"文革"的人,都对"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的剧情耳熟能详。但是,对于这一剧目是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却未必人人皆知。在历史上,阿庆嫂、郭建光、胡传魁、刁得一都确有生活原型。"阿庆嫂"不仅掩护过以"郭建光"为首的新四军伤病员,而且还搭救过  相似文献   

17.
张年如 《文史月刊》2002,(7):40-41,43
革命样板戏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演出之后在全国影响极大,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广大农村也迅速得到普及。1968年,我们定襄县一些条件较好的大村大队开始排练并演出样板戏,1969年进入高潮,差不多村村排练样板戏,即使条件不行的小村大队,也演选场,唱片段。剧目以《沙家浜》为最多,  相似文献   

18.
1972年2月24日晚,由江青自1963年起便指导排演的革命样板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演出。周恩来、江青陪同尼克松夫妇观看演出。这是江青第  相似文献   

19.
霍不思 《世界》2007,(2):68-69
说起耳熟能详这件事,还真是颇有些年代和地域的区别。比我大一些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哼上几句样板戏: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临行喝妈一碗酒……而我,惭愧得很,我第一次看样板戏是在大学三年级一个无聊赖的雪夜,路过大礼堂就随便进去看看,是《智  相似文献   

20.
如今大凡45岁以上的中国人,对《白毛女》并不陌生。它是与《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齐名的革命样板戏。在所有的“革命样板戏”中,江青过问得最少的就是芭蕾舞剧《白毛女》。可是,她不“问”则已,一“问”惊人,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见风使舵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白毛女》最先是一篇报告文学。它的原型是四川宜宾地区一个高山上的农民妇女。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上海之春”盛会上,上海市舞蹈学校作为献礼节目,隆重上演了新作芭蕾舞《白毛女》,引起轰动。以后,他们又倾听了领导和观众的意见,反复加工,精益求精,使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