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京南 《收藏家》2011,(6):83-84
在中国传统的家具用材中,楠木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楠木从其进入人们视野开始就被打上了尊贵的标签,成为帝王贵胄独享的专用木材。特别是楠木在明清两代又称为皇木,法令规定只能用于皇室建筑和家具,否则会因僭越礼制而获大罪。作为"皇家专用建材",主要是因为楠木有着其他木材无与伦比的优点:第一耐腐,埋在地下可以千年不腐,  相似文献   

2.
李越 《中华遗产》2023,(9):106-113
在整个故宫内檐装修中,有一件文物堪称举世唯一,史乘不名其技,匠人不习其艺。面对这一珍宝,我们该如何拯救?  相似文献   

3.
漆家具是宫廷家具的主要种类之一,是宫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需要同时兼具美观与实用。用大漆髹饰,不仅对家具的胎骨有保护作用,也具有装饰作用。清宫旧藏填漆戗金炕桌从家具的形制、制作工艺、陈设与使用都值得分析研究,这件漆家具采用填漆、描漆与戗金相结合的工艺,以木胎为底表层髹漆,工序复杂,呈现出了层次丰富的艺术效果。运用元素分析技术对其材料、彩绘颜料进行分析研究,对文物的研究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丰富了文物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4.
5.
自康熙后,历朝清帝都是鼻烟嗜好者兼鼻烟壶的收藏爱好者。初到中国的西洋人,以及文武大臣觐见皇帝时,也往往以鼻烟为见面礼。鼻烟壶由于具有艺术及经济价值,也成了行贿送礼的重点。不仅如此,甚至还成了敲诈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特使团访华,随员中有位叫威廉·亚利山大的画家助手,根据一路见闻,画了一组图并于1814年正式出版,叫《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该图鉴共50幅画,48幅为人物画。人  相似文献   

7.
付超 《收藏家》2014,(5):67-71
<正>蒙古栽绒毯的编织技术亦传自新疆。至元朝,蒙古栽绒毯已形成织造规模庞大、产品数量繁多、花色丰富的盛世局面。清代,蒙古进贡栽绒毯可分为漠南蒙古(今内蒙古)毯、厄鲁特蒙古(今新疆北部)毯两大类,其中以前者进贡数量为多。蒙古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往,早在明代就以"通贡"和"互市"两种形式进行。通贡,既是蒙古与明廷  相似文献   

8.
“种痘”就是人工接种天花免疫苗。为了保证子孙种族的永昌,康熙时开始,宫中就形成了阿哥种痘制度。通常阿哥出生不久就要种痘,使其对天花具有免疫力。这里所介绍的年仅两岁的种痘阿哥,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相似文献   

9.
付超 《收藏家》2012,(12):76-76
象棋在我国的文体娱乐历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仅在清宫各种棋类就有不少种类,在清宫廷中的棋类娱乐项目中,就有一款彩色的蒙古象棋。它每个棋子为立体木刻,用不同颜色粉饰,突显的活灵活显、生动有趣。唐末五代时,北方的辽国兴起,当时蒙古族各个部落多在辽国的管辖下。  相似文献   

10.
李理  杨志强 《收藏家》2012,(7):39-48
插屏和座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室内装饰用品,属于家具陈设类器物。它由古代居室中常见的屏风发展而来,尤其是受到枕屏、砚屏等小型专用屏风影响,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为宫廷贵族、官宦士绅甚至普遍百姓广泛使用,摆放于厅堂室内或几案桌张之上,成为装饰室内环境,美化人们生活的艺术品及实用器。  相似文献   

11.
刘士刚 《收藏家》2005,(8):31-37
折扇原称折叠扇,又称聚头扇。文献记载宋时由朝鲜传入我国,当时就有在折扇上作画的记载了。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中说到:“马远竹鹤,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扇两面,与今折叠扇式无异”,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折扇实物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件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所画的大型折扇。据徐邦达先生考证,目前所见出于书画家之手的折扇实物也在明代,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3,(5):77-81
在故宫收藏众多的各类铺垫当中,其中就有一部分漳绒磺地的铺垫,做为炕单用于在清代宫廷生活当中。用作为炕单,可追朔到“尧作毯”的记载,开始人们是“席地而坐”,为了隔潮舒适便有了坐垫。后来人们在炕、床等器物上铺用了炕垫,炕垫之上为了防尘美观装饰的需要罩上了炕单。到了清代在日常居室布陈,需用相当数量的炕草,呈现这一局面由多种原因促成。身为满族的清统治者,早在关外屋宇的格局特点是“屋无堂室,敞三楹,西南北土床相连,曰-L!字炕”,并干“炕上用芦席,席上铺大红毡”。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曾被西方以各种方式介绍到中国,从而在中国留下了相当数量的演示太阳系行星运行的仪器及文献资料。本文详细介绍清宫中所藏几件太阳系仪,说明这些仪器与哥白尼学说在宫中传播的关系,进而为探讨哥白尼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4.
梁科 《文物天地》2023,(3):108-111
清宫后妃服饰的花边有绦带和蕾丝两种,故宫现收藏约有两万多件未开封的晚清绦边新品,其外包装广告丰富多彩。印有西洋美女像广告的绦边,来源于国内天津、上海和香港等地的洋行。金发碧眼的美女头戴各式帽子和首饰,身穿当时伦敦和巴黎流行的服装,神态大多祥和端庄,个别丰韵性感,风情万种。这些西洋美女像充满了异国情调,满足了晚清闭塞的中国民众对西方世界的好奇心,与后来民国月份牌上的中国美女像一样,有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聂崇正 《收藏家》2010,(1):37-40
笔者在博物馆收藏及艺术品拍卖资讯中发现,清朝宫廷绘画的出现与收藏,具有两个并非有趣的巧合,暗含着一定的规律性。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反映在欧洲的博物馆和拍卖市场中。  相似文献   

16.
赵丛山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10):102-117+135
紫禁城乾隆花园符望阁东北隅室内戏台背景墙上有一座造型精美的壁钟,清宫档案中称之为“墙表”,这是目前宫中仅存的确认为乾隆时期制作的墙表,此类钟表在雍正、乾隆朝的档案中曾大量出现。本文从符望阁墙表的现状出发,简述了雍乾时期此类墙表在内廷、皇家园囿、行宫等处的安设状况,梳理了墙表的设计、制作、拆改过程,并对这一时期墙表的形制、工艺和材料进行深入探究,归纳出雍乾时期墙表样式、造型特点,阐释了墙表与装修陈设组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付超 《收藏家》2014,(3):42-46
在故宫所收藏的清宫廷应用的室内铺垫之中,有一批西方的哆罗呢与印花毡。它们做工细腻,图案大多采用了西方传统的花卉纹样,突出表现了西方洛可可风格,毡毯的画面活泼大方,西方的印花毡,有用做桌围面、炕围面铺垫的炕单使用。在炕单使用中,对传统纹饰定位使用的同时,西洋毯子始终伴随着帝后生活,为满足需求,甚至由清宫完成充满浓郁的西方艺术风格的毯子。使用与织造的变化,实际是宫廷从追求发展到形成时尚之风,这一过程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澳博 《收藏家》2006,(2):19-20
澳门艺术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联同澳门基金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澳门日报合办之“邃古来今─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清宫仿古文物精品展”,于2005年12月12日下午三时于澳门艺术博物馆揭幕。2005年为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为此,合办之邃古来今,以仿古为专题,展出故宫珍藏之清宫文物珍品一百二十套,共计一百七十件文物,种类计有铜器、珐琅、瓷器、玉器、砚石、漆器、雕刻、绘画、书法。本次展览定名“邃古来今─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清宫仿古文物精品展”。“邃古”一词见范晔《后汉书》卷四十下《班彪列传》第…  相似文献   

19.
<正>在传承宋式美学的基础上,明式家具在风格上与其高度融合,又崇雅黜俗、推陈出新、自成一派。宋式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领域可谓高峰,而明式美学则在宋式之简的基础上,受一代代文人的深刻影响,秉承“素形素工、自然归真”的原则,将明式之美发挥到了极致。英国家具大师Thomas Chippendale就曾这样描述:这世界上能以“式”相称的家具仅有三种——明式家具、哥特式家具和洛可可式家具,而明式家具更是位居首位,足见其在世人眼中的地位。明式家具所呈现出的素净、典雅、理性、敦厚和质朴,在当代家具工艺中也是备受推崇。  相似文献   

20.
X射线成像技术在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提供肉眼和其他分析仪器无法提供的信息。本文主要以金属文物和铸铜陶范为例,解析了X射线成像技术在实验室微发掘、文物状况研究以及文物制作工艺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些重要中国青铜器(包括著名的康侯簋、邢侯簋、赵孟壶)不为人知的修复历史和现状以及复杂器物不同部件的制作工序和连接方式等,并首次披露了侯马陶范的复杂结构。X射线成像技术包括X射线探伤和工业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是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为文物保护和保存提供建设性建议,为文物制作技术的解析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为深入研究文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